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国内外方法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魏丹青  赵建安  金迁致 《资源科学》2012,34(6):1152-1159
进行国内外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方法比较分析,对制定中国水泥碳排放测算标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文在详细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体系的基础上,从水泥生产碳排放测算的运营边界与范围、工艺排放、燃料排放、间接排放4个方面,对相关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准确性及适用性的讨论,并得到以下结论:①各标准和体系的整体框架和计算过程大致相同,而在运营边界的范围、排放过程中的具体计算方法以及CO2排放系数上存在差异;②运营边界的范围一般参考WBCSD-CS《I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各国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报告选项;③水泥生产工艺CO2排放计算熟料法和生料法理论上是等同的,在国家层面的计算一般采用熟料法;④燃料燃烧CO2排放的计算方法一般依据物料平衡法中的发热值来计算,我国应采用低位发热值来计算;⑤间接排放在国家层面只计算外购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余热发电项目的抵减量。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我国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体系的基本测算流程,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混凝土,同学们应该都不会陌生,它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它是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加上砂和石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搅拌而成的。然而,水泥生产需要耗费大量能源,而且在分解石灰石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高。经测定,水泥生产造成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5%,成为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寻找更加绿色的建筑材料是全球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347-348
每生产1吨水泥,就会产生1吨二氧化碳气体。如今,在一项解决气候变化的计划中,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以稻壳和煤灰生产的革命性新水泥。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伴随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控制,水泥炉窑烟气脱硝也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水泥炉窑SNCR烟气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10,(1):7-8
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近期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绿色”水泥生产工艺,既可大大降低能耗,也可明显减少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系数测算典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建安  魏丹青 《资源科学》2013,35(4):800-808
本文选取了中国中西部两省区两条典型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目前主流的几种方法进行测算,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研究认为:①单纯从熟料中CaO和MgO反推或者采用国际标准默认值,必然会高估水泥生产工艺排放系数,原因是生料中掺入CaO含量较高的电石渣、钢渣、硫酸渣等替代原料时,工艺排放系数明显减小,优良做法是获取使用替代原料的种类和在生料物料中CaO和MgO的平均占比,折算成一个参数,对熟料法进行修正;②中国水泥生产燃料以烟煤为主,燃料燃烧碳排放系数应在(250~350)kgCO2/t熟料范围内,排放系数低于IPCC标准默认值27%以上;③中国区域电网CO2排放因子较CSI默认值高出25%左右,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④中国实际水泥熟料比在65%左右,由于缺少中国的工厂级数据,国外对中国水泥排放系数至少有10%以上高估,导致估算值高于中国实际水泥生产CO2排放量.另外,还针对中国水泥生产实际,提出四点碳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8,(6):53-57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并借助EORA数据库,分析了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最终需求结构、最终需求规模4项驱动因素对1980~2013年中国各年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碳排放强度降低对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最终需求规模扩大和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贡献最大。从变化趋势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在1980~1986年,1986~2001年,2001~2013年3个阶段由基本稳定到变化幅度增大;从部门角度看,2001~2013年天然气生产、水泥产品、电力、建筑等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水泥可持续发展自愿性协议(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CSI)即WBCSD/CSI和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CDMA)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基础上,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辨析参数选择、不确定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在中国的适应性,为未来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水泥可持续发展自愿性协议(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CSI)即WBCSD/CSI 和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China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CDMA)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基础上,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辨析参数选择、不确定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在中国的适应性,为未来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降低云南省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围绕云南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系统研究,认为云南省二氧化碳排放源头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水泥和煤化工4大产业。要开展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和利用工作,可在这4大行业中首先进行碳捕集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项目试验示范工作,从封存可行性分析来看,云南省暂时不具备开展二氧化碳封存的地质条件,不宜开展碳封存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几乎达到零排放、拥有比其他水泥更强的耐压力、为工业废料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一种新型地质聚合物环保水泥的诞生,表明不久的将来,它定会成为建筑师们的宠儿和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都市人的最爱。  相似文献   

12.
黄家俊 《内江科技》1996,17(3):20-21
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当今市场经济,企业竞争中采取的必然手段和目的。就水泥生产而言,尽可能的提高水泥窑的产量,降低熟料烧成能耗和提高水泥质量,是水泥界长期不懈努力,并一  相似文献   

13.
王群伟  周鹏  周德群 《科研管理》2014,35(10):41-48
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国之间普遍存在的生产技术的异质性,本文利用共同前沿和非径向DEA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指标,并实现了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损失来源的分解。对58个国家和地区1995-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及其损失状况的实证研究表明:以共同前沿为评价基准时各国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均不大于以组别前沿为参照时的情形,但显示了最佳生产技术条件了最大的绩效改善潜力;欧洲二氧化碳排放的绩效表现好于美洲和亚洲,同时,亚洲、欧洲和美洲的技术差距比呈现不同走势;生产技术差距和管理无效都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损失的来源,并在总体上显示出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的特征;尽管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在整体上已有所改善,但在现有的投入约束下潜在的二氧化碳强度约是实际数值的一半,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水泥行业的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的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进行研究.水泥生产过程物能代谢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从1949至2002年,水泥产量呈加速增长的趋势,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扰动.水泥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包括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消耗大量的矿质原料和能源;排放CO2;造成环境酸化、人体健康损害和环境富营养化.水泥生产和使用过程物能代谢的空间格局分析显示,水泥产量和水泥生产过程环境负荷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由于产地与使用地分布格局的明显错位,以及外地水泥的大量调入,2001年水泥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该年本地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在水泥最终产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2001年的砂石消耗量及其生态包袱的总和是该年本地水泥生产过程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及其生态包袱总和的4.2倍.由此可见,只有将物质流分析贯穿水泥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才能比较客观地揭示出水泥行业物能代谢及其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方青松  朱国魂 《大众科技》2012,(10):108-110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日趋严重,尤其是高耗能产业之一的水泥工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水泥生产中,大量中低温余热废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因此,针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设计了低温余热双压发电系统。采用遗传算法对不同的余热发电系统进行分析,提出高效率的方法,对应系统发电效率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以取系统输出的优化参数。实验分析表明,在给定余热参数的条件下,双压系统具有最大发电量,余热发电系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周晓雷 《科教文汇》2009,(32):276-276
我国正在开展节能减排,控制排放总量政策逐步落实。水泥工业也在经历调整,淘汰技术落后,产能低。排放大的中小生产线;上马技术先进,产能高,排放低的新型干法生产线。虽然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粉尘排放量低于落后的中小生产线,但水泥厂的排尘量仍占全国排放总量的大部分,是工业粉尘的主要排放源,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为了控制水泥企业的粉尘排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窑头配备了用于粉尘处理的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高效除尘设备,其最大优点是除尘效率高,在生产应用中收尘效率可达到99.99%,但干法水泥生产线窑头的废气,不仅风量大,而且温度高,一般在350—450℃,在窑头熟料篦式冷却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窑头的余风温度也200℃以上,不正常时可达350~450℃。用于处理这二种工况的袋除尘器,无论采用何种滤袋,其工作温度都要小于250℃,且控制在200℃以内。因此,烟气在人袋除尘器前必须采取合适的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 ,特别是大型厂家的生产中 ,水泥库 (也称水泥罐、圆罐 )以它贮量大、存放保险、占地少、库内无运转件、一次建成无需专门维护 ,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被人们广泛采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 (入库水泥所含水份、压缩空气所含水份、气候影响、库内外温差等 ) ,使得整个库壁内表面上不可避免地凝结、粘挂了一层厚薄不均、坚硬程度不同的水泥石型的附着物。根据经验可知 ,这些附着物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厚 ,还会自行脱落成为大小不一的块状物或片状物混在水泥粉中 ,轻者经常堵死下料器 ,重者在库内漏斗上结…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窖气净化工艺改造,通过和硫酸铁沸腾炉的对比,认真分析了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窖气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净化工艺改造的措施,并介绍了几种比较成熟的改造方案。石灰石生产过程中窖气需要进行除尘处理,含尘量满足指标要求之后才能排放,但是石膏制硫酸和水泥生产过程需要生产合格水泥熟料同时利用窖气制造硫酸,  相似文献   

19.
纳米碳酸钙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及"三废"污染。每生产1吨纳米碳酸钙将排放二氧化碳1.02吨,排放白水6.8~15.2吨,排放废渣0.257吨,开发了一种纳米碳酸钙的绿色生产新工艺。其特点是:与制砖联合生产以回收利用废渣;与轻质碳酸钙联合生产以循环回收和净化白水;用连续鼓泡碳化新工艺生产来提高二氧化碳利用率;利用砖胚陈化过程以循环回收碳化尾气。生产过程将成为一种零排放的绿色工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非径向的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从技术进步效应、效率追赶及“创新者”区域等角度探索中国省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主要结论有: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