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师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高校教学变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价值。国际化发展中教学变革具有教师的教学创新、学生的学习革命、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树立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师资结构;注重民族化的文化传承,培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文化自信;打造特色化的国际课程,推进创新型教学项目的开发合作三方面教学变革路径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程与教学变革中的继承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继承与借鉴在文化演进过程中意义不同。继承意味着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事实”,借鉴是指借个镜子比照自己改造自己,借鉴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继承。我们在课程与教学变革中,有一种试图以借鉴代替继承的选择倾向,它引导着的变革文化漠视甚至无视“现实存在的课程与教学”,也潜隐地架空了有意义的借鉴。合适的变革,只能是继承中的变革,也是在有意义的借鉴中发生并逐渐发展的变革。中国的课程与教学变革,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中国的课程与教学传统,也批判地借鉴外国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基于中国当下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审慎地寻求变革理想与具体实践之间的合适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进而增强综合国力,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在时间和进程上平行又继起,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管理、评价等具体改革内容上呈现出诸多共同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①处于这一浪潮之中,受其影响,各种"国际化"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制度规范、文本设计等因素充斥着我国新课改,以致传统优秀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亦有意无意地遭到忽视。然而,21世纪十余年的课改实践证明,单一向度的国际化参照谱系不能从根底上解决我国实践层面的课程与教学问题,"国际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是盲从地"削足适履",而是在坚守本民族优秀的课程与教学传统及其文化基础之上的变革与创新,是基于国际视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网络第五届论坛在上海举行。与会代表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国际课程是推动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效工具,促进教育国际化教学变革与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教育国际化的起点与终点要落在教育本土化上。  相似文献   

5.
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是指变革过程中守护本土的文化选择倾向。目前,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本土化在变革实践中的缺失状况,与我们忽视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课程思潮总是对课程研究和课程实践产生着巨大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在呼唤课程研究国际化的同时,也在着力强化课程研究的本土化。这既是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也是课程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无论是课程研究的国际化还是本土化,都需要以对西方课程思潮的系统而准确地把握为基础,否则就会失去"化"的前提和依据。而课程实践的创新性变革,也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潮的真实存在及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为法"是人类文明源头一个最为朴质的生存观念,其在中国古代演绎成"法自然"文化。在古今中外的时空大坐标中,富有张力的"法自然"的生存与观念文化是我们体认中国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之"同"与"常"的文化语境,是辨析中国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之"异"与"变"的文化批判语境,是澄清和西方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自然法文化语境之联系与区别的文化比较语境,也是理清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传承与当代课程与教学创生关系的重要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邓蕊 《考试周刊》2014,(54):7-8
随着民族乐器教学在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不断深入开展,当今高校二胡课程的教学目标已由单一的技法教学向技法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二胡教学本土化改革,具有地区与生源的独特性的改革依据,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改革措施,是当今立足民族文化特色及高等艺术教育的办学实际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传承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本土化的设计教学体系就是要以我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方式为基础,通过对本土文化中的图形语言、造型方式、创意思维方式的整合并合理地安排而形成的一个由基础训练课程、专业提高课程、现代设计表达课程三个阶段组成的基本的设计课程教学框架,并在此框架基础上经过细节完善而形成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本土化教学结构和内容设置.本土设计中的基础课程,应充分体现中国视觉艺术语言,能够对我国特有的造型语言和图形表达方式做系统的训练并与现代社会对设计的需要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0.
民间教学变革的代际传承是特殊地域群体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承继与创新的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只有掌握了民间教学变革的代际传承轨迹和内在机理,我们才能把现在问题的根扎在历史深处,滋养并生成新的教学思想。地域文化、价值观的社会性遗传、教育理解,就是透视民间教学变革代际传承效应,把握民间教学变革代际传承机理的"钥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在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行为的同时,还存在着对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背弃,对《语文课程标准》要义的背离.要注意发现、研究、解决这些语文课改过程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不仅有利于丰富学校美术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增进文化自信。但目前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课程建设不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等问题,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从教学观念、教师素质、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评价反馈、环境创设方面提出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影响教育国际化的诸多因素中,课程国际化是核心。在高职院校引入国际化课程是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的视角,分析高职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方案,通过将国际化因素融入到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国学与古代汉语关系非同一般,古代汉语在传承文化方面责任、作用重大。在"国学热"的背景下,结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应以汉语的人文性特点为轴心深入改革古代汉语教材,以研究性学习方法为主导改革古代汉语教学模式,以变奉送"面包"为授以"猎枪"改革教学方法,以重新认识古代汉语学习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为要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激活古代汉语教学,使该课程成为对学生的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转变的文化阻滞及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不仅形成了经验性、人情化和权力本位的文化模式,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使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这种传统文化对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课程文化的价值基础、制造多元的文化冲击,以及选择性地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则有助于我们突破这种文化阻滞力,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探索新语境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中形成四点认知:妥切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建构课程教学体系,这在现代汉语课程教改中具有第一义;在当下新媒体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可实施"五步制课堂教学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复循环教学,可以构成一种符合新语境的现代汉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变动是教育变革的深层动因。文化变动是引起教育变革的根本性决定力量,是教育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基础性促进作用,中国未来文化决定中国未来教育。中国未来文化与未来教育的特征应当是"以儒为主,多元融合"的,具有民族性、国际性、现代性、人文性和科学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目前医科大学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经络腧穴学”课程、学情特点,在“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育互促”模式下的“经络腧穴学”思政混合教改实践。教改实践以培养科学思维、医风医德、文化自信、时代精神、全球格局观念为改革重点,通过优化专业知识教学、讲述中医故事、传承中华文化、提高综合素质、推动课堂国际化等措施,建立起“教—育互促”的教学模式,培养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9.
美国社区学院在自上而下的政策、经济全球化及财政状况的需要、文化传承与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教学质量与学术的追求等四个因素的推动下,采取了设置国际化学科、丰富外语课程、利用国际学生资源、把国际议题注入课程与教学活动以及开发国际项目等策略推进课程国际化。我国高职院校应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有效利用政策和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全面开展课程国际化,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三个不同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对同一篇小说——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编制状况和呈现方式,说明教科书编者编辑理念的异同。今后语文教科书的发展,应在为语文课程提供教学资源,为语文学科研制与开发课程内容,为语文教学营造教学结构方面做出新的尝试,更好地发挥语文教科书在促进语文课程建设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