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末,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兴起引起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变革,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执政原则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继续牢固地保持其执政地位,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在治理与善治理论指导下进行变革,体现出合法、民主、法治、责任和分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冲突,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减弱,党内腐败的滋生和蔓延给中国执政党的权威带来了挑战.新形势下中国执政党应该从加强社会利益的整合、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人手,增强整个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认同和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巩固其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基础上,并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的前提进行的。它一方面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引起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客观上源于政治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主观上则源于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政治发展的路径是政治体制改革、公民政治道德的确立和政治参与的普遍化,其走向是政治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关系和谐是中国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在这个安全网与和谐状态中,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利益共同体,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同样重要。当今中国政治生态和各民主党派所处的历史方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参政党建设涉及到许多实际的前沿问题,应当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2008年,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多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多数国人关注此次危机到底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却很少有人从执政党合法性层面考虑这场危机会给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启示。本文从这次金融危机对党的政治合法性问题有何影响这一角度作些粗浅的探讨,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的巩固提出一些思路性的建议,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6.
伴随社会全面转型,作为政治体系软件的政治文化也发生悄然变革。面对政治文化的嬗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指导下,整合多元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文化创新。这不仅增强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为政党执政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而且,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心理准备和精神动力,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快自身建设与改革,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基础上,并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的前提进行的。它一方面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本质,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因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引起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客观上源于政治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主观上则源于公民政治意识与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政治发展的路径是政治体制改革、公民政治道德的确立和政治参与的普遍化,其走向是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初中中形成的科学理论、崇高理想、群众基础、组织骨干、思政工作、创造精神和自我改善能力等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而成熟和区别于其他下沉的显著标志,决定着中国共产党无愧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充分发挥这些政治优势,坚持“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望远立于不败之地,在21世纪写下  相似文献   

9.
执政文化生成于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是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纽带和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建设已然取得长足进展,但世界发展情势的变革调整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改变,驱动其所依托的时空语境发生变化,党的执政文化建设面临新挑战。探索构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路径,提升党应对内源性和外源性风险叠加造成挑战的能力,是新时代党的执政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之始,中国正处于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变--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观念以及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等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变革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88年的历史,经历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成功转型,但无论是作为革命党还是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都一贯强调其自身的政治包容性建设.作为革命党时,增强政治包容性的目的在于壮大力量,夺取政权;作为执政党时,增强政治包容性的目的在于整合资源,和谐发展.从党建规律来说,任何一个执政党都存在着增强政治包容性把本集团利益与全民利益两者协调起来的问题.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是一个政党整合社会的需要,政党的政治包容性必须通过经济发展的包容性体现.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中,中国共产党已从革命党意识转向了执政党意识。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党意识向执政党意识转变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许多新情况,出现许多新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这些都要求我党提高知识水平,认识经济规律,掌握驾驭经济工作的本领。西方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要求我党时刻保持政治上的警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新的挑战和日趋严峻的考验,迫切要求针对现实并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执政党建设理论著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政治、经济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永葆其先进性的严峻考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从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出发,从根本上回答了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执政党永葆先进性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执政党永葆先进的根本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更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哲学,是科学的政治现。作为执政哲学,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是作为政治系统核心的执政党对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的积极回应.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表现为确立执政能力范畴,为党的其它方面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准;超越传统思路,实现了理论上质的突破;提出执政党建设新理念,赋予执政党建设时代内涵。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解决好自身的体制和机制、观念和素质、作风和本领等问题,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和发展中受列宁的建党思想影响很大。毛泽东将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建党思想,并为如何开展执政党建设作了有益探索。邓小平将列宁、毛泽东的执政党建设思想运用到改革开放中,形成了自己的执政党建设思想。江泽民在新的历史环境下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执政党建设思想,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制定总纲。从列宁建党思想的形成到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提出,遵循的思路是一致的,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8.
善治理念的推广让政民双方地位的平等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执政能力,从而推动政民关系的和谐发展。文章指出新型政民关系的调整需要执政党自觉来保障,重点剖析了我国执政党角色缺失的原因,探讨了执政党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积极探寻对策思路,并对我国执政党自觉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认同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价值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寻求意识形态认同的根本方式和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挑战。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构建起各阶层共享的价值体系,为社会制度和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论证,把各阶层凝聚起来,形成维系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提出,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防止执政党因脱离群众而变质的问题,对群众路线作了新探索,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创新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坚持和创新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