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产学研系统中知识转移障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德明  何银芳  彭盾 《软科学》2009,23(7):1-5,11
基于复杂系统中的超循环理论探讨了产学研中知识转移的超循环系统,并从产学研中转移的超循环因子、超循环主体、超循环系统三个层面出发,进一步深入分析知识转移的障碍。研究发现,产学研系统中转移的知识、系统主体以及系统的其他因素都有可能是产学研系统中知识转移的障碍,应从这些方面一一化解障碍,以促进产学研系统中的知识转移。  相似文献   

2.
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是一种典型的国防科技场域和民用科技场域相互流通的跨场域知识转移,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国防企业和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运用超循环理论,分析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特性,建立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网络图.结合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特征,从知识转移反应循环、知识转移催化循环和知识转移超循环三个维度,构建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超循环模型,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的协同演化机制,揭示了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知识转移机理和知识转移对其成员的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亭亭  吴洁  张宇洁 《情报杂志》2012,(10):195-200
知识创新能力是当今高校实力的集中体现,提升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推进国家建设和实现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从知识转移视角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因果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系统对转移愿景、知识优势方知识发送能力、高校知识吸收能力影响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表明了该模型较好地对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进行拟合,揭示了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以期为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双螺旋模型的我国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区域科技的进步及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中郁次郎等的知识创造螺旋理论基础上,把物理学中的"场"理论应用到知识转移方面,构建了知识双螺旋模型,研究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的机制。依据该模型,指出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知识创新能力是当今高校实力的集中体现,提升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推进国家建设以及实现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从知识转移视角分析产学研合作中的高校知识创新能力,通过知识转移与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分析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态过程,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动态模型,根据模型参数变化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跨组织边界的创新活动,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学研合作实际,研究了产学研合作组织中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内涵,分析了社会资本各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针对产学研合作跨组织边界的特点,引入界面管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中社会资本、界面协调与知识转移绩效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明显正向影响,界面协调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嵌套着知识的流动.在探讨知识转移分享的作用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和产学研关系,并从知识逻辑的视角,研究了知识转移型、知识共享型、知识创造型三类产学研模式,分析在不同模式中知识的流动机理及其对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中高校信息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与高校中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成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阻碍,而科技中介在产学研的供求系统中有其局限性.探讨了高校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必要性,以及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信息沟通平台内化的可能性,展望了高校信息平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13,(2):44-53
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是知识从大学和科研院所创造,转移到企业内部并创造价值的过程,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方面研究较多的问题,从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的定义、影响因素、不同的模式及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的绩效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揭示了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方面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互补的实现效果决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败。本文首先从动态视角界定了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内涵,基于场理论和知识的维度划分构建了互补过程中的场域交互模型,提出场域交互是知识互补的基本实现方式,再将产学研知识互补分为局部互补和整体互补两个递进过程,通过自组织理论和BS模型分别阐述两个阶段的内在运行机理,系统刻画了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段德忠  杨凡  胡璇 《科研管理》2020,41(6):90-97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2001-2015年专利转移记录,本文对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001-2015年,中国技术转移在城市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多极格局向一超多强格局演进,长三角是中国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区域;(2)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技术转移服务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突显,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经济发展路径经历了由集聚经济向扩散经济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对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技术转移制度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美国世邦魏理仕公司的经济评价报告对LBNL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华  顾新  王涛  柯舸 《科研管理》2021,42(10):104-112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过程管理思想,考虑一个由知识源、知识转移中介、信息服务机构组成的闭环知识链系统,通过构建知识源领导(SL)、知识转移中介领导(OL)与信息服务机构领导(TL)等博弈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对知识供给、转换、反馈等环节的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掌握领导权可提高组织的知识产出、知识定价与创新利润;在创新绩效表现上,SL模式是分散决策时的最优权力结构;OL与SL模式具有同等的知识创造效率,但OL模式系统利润偏低并存在组织间的利益冲突风险;市场机遇、合作伙伴的创新能力与组织的知识创造效率正相关,弥补知识链成员创新能力的短板是提高系统创新绩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复杂产品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研发周期长、系统组成复杂、技术难度和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传统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要求,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以知识转移为视角,从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两方面设计了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提出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在复杂产品产学研创新活动中会协同发生作用,能有效促进创新主体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将合作博弈方法与网络DEA相结合,构建合作前和合作后的效率评价模型,证明该博弈是超可加的,并采用Shapley值分配合作收益,对中国30个省区市的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产学研创新主体中任意两方合作或三方合作时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效率高于或至少等于合作前的产学研科技创新效率,且在大联盟状态下,系统效...  相似文献   

17.
深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密切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但面临新形势下,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文章试图构建一个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出深圳要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和知识服务平台,政府需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鼓励发展中介机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知识、智能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维持、创新和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科技人才知识创新包括交叉性、协作性、复合性、独立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因而它依赖知识团队成员多种知识的融合、多种学科的交叉和多学科人才共同智慧的结晶,通过建立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社区、内部知识市场提高知识转移效率,为科技人才构建专业性知识合作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专业环境,为知识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