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正>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以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以一定的审美媒介去感染、启迪学生,使其在没美的欣赏、美的享受过程中,逐步掌握较为系统的美学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乐于也是易于通过审美体验去感知真和善的。所以,美育在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非文学作品也有美感,对它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抓住其所具有的美育因素:立意美、结构美、表现手法美、语言美、思辨美.非文学作品教学也应是美育过程:美读,去感受美;勤笔,去创造美.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非文学作品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要高度重视美育西宁五中副校长罗崇明美育,又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是形象的教育,它以形象愉悦人、感染人、陶冶人、教育人。审美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没有审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历史上许多美学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  相似文献   

4.
生物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尝试安徽省宿州逸夫师范学校(234101)张昭群美育亦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心理素质的人,对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说,更...  相似文献   

5.
李德明 《现代语文》2006,(8):105-106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和发展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我们知道,美育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陶冶人的情操,点燃人的理想之光;美育可以锻炼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青少年发展智力;美育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有利于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唐宋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美的矿藏,这为语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在学的历史长河中领略美的情趣、感知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字眼,它令人向往和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审美是人们对美的对象进行观察、欣赏时的一种心理、生理活动.美感是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由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欢愉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某种满足或享受的情感.美育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各种各样的审美媒介,向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愉悦他们的性情,从而达到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塑造的日的.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就是要把握物理教学中美育的基点,深入理解教材本身的美感,分析物理知识中存在的美质,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形式美、对称美、和谐美、科学荚.揭示自然界的真谛的奥秘美,鼓励学生去发现,迫求和创造物理美.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美育即审美教育,有时也称美感教育。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人们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改造世界,造就一代新...  相似文献   

8.
美育渗透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个任务,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丑美善恶的能力。它不单纯等同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而是包含理念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技艺教育等多种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和多方位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以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情感的激发,用美的事物和形象去对人们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其目的是陶冶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以及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黎木宝 《中学文科》2007,(10):19-20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也叫美感教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美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具有独特性,它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成为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又决定它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的意境美,挖掘学生的人格美、崇高美、悲壮美、理性美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美育具有形象教育作用 美育总是通过具体的感性形象来激发和感染人的。一切美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具体地存在于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中。尽管欣赏美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理智的准备,尽管审美感与道德感也具有多方面的联系,但是审美教育自有它本身的特点:它不需要用  相似文献   

13.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中国石化前郭炼油厂小学王国才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  相似文献   

14.
美育 ,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高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图书馆中的美育图书馆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学习的最佳场所 ,更应该重视美育 ,并积极开发美育功能。图书馆美育功能表现在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及创造能力上。图书馆通过大量的财富美(文献资料)、工作人员的形象美和环境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知识教育和审美修养、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的培养 ,进行高尚品格和美…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小学教育基本组成部分。“什么是美育?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与美育》,山西...  相似文献   

16.
王凤娟 《天津教育》2023,(35):134-136
<正>美育作为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不仅有着极强的理论性,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是一种从情感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高效而科学的美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鉴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的审美素养。美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广义的美育指的是“所有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爱好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狭义的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或者‘审美观和美学素养’的教育”。而无论是从广义层面来看还是从狭义层面来看,  相似文献   

17.
陈煌 《新教师》2020,(2):69-70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美育的基本途径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而体育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8.
美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一般来说,它包括美感教育、美学知识普及和以美的规律贯彻其中的普通教育。美感教育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美学知识普及主要是进行美学原理、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为人的审美活动奠定理论基础,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和美学修养。以美的规律贯穿其中的普通教育,即把美的规律贯彻到其他学科教育中,发挥出美育对智育、德育的促进作用。一人类绝大多数实践活动,无不渗透着美育的成份…  相似文献   

19.
孔灿 《成才之路》2011,(27):37-37
美育,通常也叫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其内涵不仅限于“美感”或“审美”,还包括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美及追求完善自我等一系列要求。它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学校里,在西藏这个特殊的教育地区,我们应把语文同音乐、美术都看成为美育的一部分,重视对语文课中审美因素的挖掘。  相似文献   

20.
一、美育及化学美教育的概念界定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是一种与审美、美感有密切关系的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体现情感性、突出形象性、给学生思维以自由性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化学美育就是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与之相关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现行教学手段更要求有美的体现。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