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梁启超曾感叹:“在今日学校各项课程之中。最为重要者固属国文.而同时教授最感困难。教师最感缺乏。学生除有生性特别嗜好外.最感觉干燥而无生趣者,亦惟国文。”语文学科之所以会令人“最感觉干燥而无生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忽视了审美教育。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关注美育问题的一位学者.对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问题也作过积极的探索。他的“人格主义”教育理念下的审美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代维新运动的杰出代表梁启超,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和宣传家,而且是一位启蒙教育家。他早年致力于教育改革的理论宣传,通过废科举、兴学校、办学会、创报刊等活动,开启民智,以培养近代中国所急需的维新变法之才。他晚年退出政界后,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问,一方面著书立说,研究各种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在大学讲坛上的讲学与演讲,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同时,总结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1873—1929)宇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出身小官僚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在祖父和父亲教养下,熟读古代经籍。“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土弟子员,日治帖括。”(梁启超:《三十自述》)十三岁肄业于广州学海堂。他深受封建传统教育,中过举人。十八岁后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与其友陈千秋晋谒康有为,“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于万木草堂。(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894年随康有为  相似文献   

4.
黄婧 《文教资料》2012,(31):92-93
梁启超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明确地提出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宗旨,使得当时中国的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转型。本文陈述了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从他随时代而变化的教育宗旨到他为教育改革所做的初步尝试,通过对他教育思想的阐述,总结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特点,并归纳了其给当今教育带来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中和康有为齐名的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近代阶级斗争与社会思想领域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资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横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两个时期,经历了一个充满变动与变化的时代.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传统封建文化转向西方  相似文献   

6.
1902年,20世纪曙光初露之际,梁启超发表的著名论文<新史学>,犹如中国史学近代化正式发动的一声春雷,由此激起波澜壮阔的新史学思潮,其影响远达整个二十世纪.前一个世纪之交,是中国史学从传统向近代演变的重要时期,而梁启超正是这一演进过程中的最关键人物.他在批判传统史学的同时,所提出的一系列的相关主张,已经贯穿着符合现代科学精神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南祥虎 《语文天地》2014,(28):36-37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一、培育人才梁启超重视培育人才,他把培育人才看作是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根本。他认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畅引婷、畅芳珍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指出,梁启超认为学校要教会人的不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学做人。他认  相似文献   

8.
南祥虎 《语文天地》2014,(10):36-37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倡导者与奠基人。他在对封建旧史“四罪二弊”无情鞭挞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新史学思想,为中国史学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如同他在政治上以“流质易变”著称一样,他的新史学思想也是多所变化的,甚至走向倒退。本文拟就从梁启超生活的时代、其史学理论体系与历史观,其政治实践与个性特点等方面去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梁启超纸币发行思想为线索,介绍了梁启超纸币发行思想发展演变的过程。梁启超以解决财政困难为目的,希望在中国建立国民银行制度,通过纸币发行为政府公债打开销路,并藉此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社会的纸币滥发问题,但现实使他最终认识到中央银行制度才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敖福军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109-110,125
梁启超从表现、源流、形成原因、后果等多个角度剖析、反省中国人的国民性,他认为中国人的劣根性主要有奴性、无公共心、家族与部落思想浓厚与尚文不尚武等。他对国民性的批判是以现代性为前提的,是全面、理性和相对深刻的。其对国民性的批判不无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关注女子问题,尤其是女子教育问题。梁启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强烈批判,他从"宜家"、"善种"、"兴国智民"、"求平等"的角度论证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倡要让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并身体力行与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创设女学,为女子教育的践行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为推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对于我们当今开展女子教育的实践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西学以优势的姿态引入中国,国学价值就遭到质疑。梁启超解决了国学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从学术的角度找到了国学与西学的结合点,为国学引入西式教育体制解决了理论困惑。他从文献、德性与科学精神三个角度将国学恰当地嵌入西式教育体制内,并力图建立连贯性的国学教育,解决西式教育体制下师生物化的关系、学术研究与学术普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16.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代。在深重的民族灾难中,从传统的旧营垒中挺身而出的维新志士康有为、梁启超等,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为己任,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为民争权、宣传爱国主义等方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为中国现代化所做的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戊戌维新时期为配合变法救国提出了一套较有系统的教育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教学目的、内容和师范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他的维新教育思想。 一 培养维新人才,是戊戌时期粱启超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他把人才的培养视为变法的根本,“变法之本,在育人才”,梁启超这里所指的人才,绝非指受过一般教育的人才,而是指通中西、能担当救亡图存重任的“大人君子”。“有非常之才,则足以济非常之变。呜呼,是有所望于大人君子者矣!” 梁启超在戊戌时期所持的人才教育观有以下成因:首先与他的英雄史观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认为历史是英雄的历史,“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于无历史”。而一般群众,不过是随英雄人物“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分析探讨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从国家兴亡、女性经济独立、提高民族素质等全新的角度提出的女性教育思想 ,肯定其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历史刚跨入二十世纪之时,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梁启超曾写了一首振奋人心的《爱国歌》,预言二十世纪的新世界,中华民族必将“雄飞宇内”。这首诗歌和他在戊戌变法前后写的一系列爱国诗文,集中反映了他在这一时期救危立国的伟大抱负和高尚情操。今天,批判地继承这一爱国思想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对中国女子教育问题十分关注,他为女子教育构建出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认为只有改变对女性压抑、摧残的陋习,实行男女平等,大力兴办女子教育,创设女学办学体制,才能有利于女性觉醒、家庭和睦以及胎教和家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女性自立、自强。其思想清晰地反映出他倡导的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兴办女学是保种保国、民智国富达到救亡图存之目的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