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苗寨木材市场兴衰的历史典型,加池四合院所代表的不止于清代建筑、契约等方面的辉煌,其本身的发展脉络亦是地方家庭、宗族观念的浓缩.探究加池四合院的兴衰轨迹,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方社会转型时期普通家庭的继承模式及其寻求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大气的北京,为这种诗意境界提供了最大的空间,让留学生不仅能诗意栖居,还能优游发展。中国第一家 TOWNFACTORY 就这样应运而生。TOWNFACTORY 建筑从整体外观设计上融合了北京四合院的民族特色,中间部分的中央景观区与周围有机结合,凸现高新产业的现代理念。《黄帝宅经》开篇云:“宅者,人之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对中国人而言,家都显得至为重要.家庭是个体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基本单位,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这一现实相适应,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相应的儒家家庭伦理也就包括“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内容.从北京四合院这一典型的北方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和风格,来分析和理解传统民居中所蕴含的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四合院建筑具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功能。从目前的社会状况出发,应把这种优秀的建筑功能体现于符合时代精神的建筑设计中,以充分实现住宅建筑“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2007年人民版《历史》必修Ⅱ第73页在讲述“居室建筑的演进”时,附了一幅“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俯视图”,笔者认为此图中北京四合院大门的方位有误。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式建筑,其建筑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从大门的形制与装饰,院落的基本格局、空间分配原则及院内的附属建筑等无不渗透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等级意识、伦理观念及鲜明的民族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保护四合院是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当务之急的观点,认为四合院最能反映北京的文化特色,也最有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保护四合院是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当务之急的观点,认为四合院最能反映北京的文 化特色,也最有保存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住宅建设和消费中,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房型设计的人性化上。人们呼唤住宅的适应性设计。在我国,老龄化,核心家庭的日益增多,都将成为住宅消费中的居住文化发展问题。所以,如何体现房型设计中的人性化,就成为迫切需要解答与解决的未来住宅建设和消费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进行研究并加以拓展,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住宅建设和消费中,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房型设计的人性化上.人们呼唤住宅的适应性设计.在我国,老龄化,核心家庭的日益增多,都将成为住宅消费中的居住文化发展问题.所以,如何体现房型设计中的人性化,就成为迫切需要解答与解决的未来住宅建设和消费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进行研究并加以拓展,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中华文化中,"家"这一概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成型产生很大影响。由于中国各地区自然环境、审美观念、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不同,在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建筑选材、修建方式、外观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通过对比北京四合院和安徽黟县民居,探讨中国传统华北民居与徽州民居的在建筑形制、修建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最终得出两地民居在艺术风格上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和谐课堂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并与国际接轨的今天,建设大学和谐课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构建大学和谐课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人与课堂活动环境的和谐,二是构建人与人的和谐,三是构建大学课堂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校园既是高校获取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高校应有自己的学校精神,在弘扬学校精神中统一价值观念。校园的和谐,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和谐;做到人的和谐必须弘扬学院精神,做到领导班子和谐、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4.
佛教生态和谐理念的构成要素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思想生态观中蕴含的和谐理念对于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佛教的生态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本质有着相通的地方,佛教生态和谐理念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家文化有强烈的和谐意识,其"道法自然"的精神本质就是追求道、天、地、人的大和谐.道家和谐文化包括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与心灵和谐等各个方面,其基本精神强调人与道的和谐,认为循道发展为和谐之根本."守道","万物为一","复归于朴","不为物役"等是其主要内容.道家和谐思想内涵深刻,见解独到,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掘和认识.道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思想启迪和警示意义,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自我身心和谐的社会。其前提和基础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就是人与社会的权界建构是否科学、合理。这正是探析“群己权界”的要旨所在。划为“群域”就要做到民主,划为“己域”就要尊重自由,和谐社会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和"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据着突出的位置。"和"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体现的。"和"的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符合事物辩证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的目的就是要协调关系,避免激化矛盾,使对立面之间在不违背根本原则的前提下,相互包容,协调共进。弘扬"和"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在倡导"和为贵"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实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和"的思想还将发挥其特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差异性融合”和“矛盾对立面融合”是古人提出和谐观的依据。“和实生物”的和谐之真,“和而不同”的和谐之善,“和为贵”的和谐之美,构成古人和谐观的价值认知。“依据”和“认知”构成古代和谐观的基本内容。弘扬古代和谐观,有利于当代人们确立“包容”、“统一”、“共赢”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田野调查,在了解当地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探析该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成因,认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是哈汉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密切的经济往来是哈汉民族和谐关系的保证,文化多样性及民族间婚育观念开明与宽容是哈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民族间的互尊互助是哈汉民族间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主要是以审美文化学和审美社会学为主体建构起来的,包括对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多方面的民族精神思考和人文人性探寻。他从国家与民族、人与社会、人与家庭等方面进行审视,所呈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和家庭“和谐”的文化追寻。而张恨水的“和谐”文化思想还包括他的“和谐”文学观和在文学创作上所追求的“新旧合璧”、雅俗和谐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