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明星 《出版史料》2010,(1):105-107
中国出版业要走出去,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本刊新辟“走向世界”栏目,主要介绍中国书刊在海外传播及如何传播的状况,希望读者对中国出版业走出去及其如何走出去等诸问题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和中国代表团在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出版“走出去”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出版业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世界出版舞台。世界正在认识中国,中国的出版业也正在加速走向世界。但是也应当看到,同世界上出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规模还不够大,品种还不够多,效益还不够明显,出版贸易逆差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这同年出书近22万种(其中新书13万种)、市场可供图书40多万种的出版大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一、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的现实问题中国出版“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了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但从宏观上看,版权输出、“走出去”项目,特别是进入欧美图书市场的项目,与引进英美版权相比,差距仍然非常之大。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4.
郭朝凤 《出版广角》2019,(22):18-20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年我国出版“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全球视野来看,我国出版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文章分析了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对新时代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国际化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外国读者想了解中国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然而,中国出版业要想"走出去"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如何创新"走出去"出版模式,拓展传输渠道,提高书籍质量,在时代背景下加大出版"走出去"工作,提高中国文化国际知名度,加强中国国家话语权,这是目前出版业亟需解决的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正存稳健积极地“走出去”,中国出版业与国际出版业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积极、务实、活跃的态势。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几年的努力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走出去”的推广之路还不是很顺畅还有许多坎坷,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12,(9):6-6
在北京第十九届图书博览会上,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成果展首次亮相,它记录了十年来中国新闻出版业走向世界的身影风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参观后,肯定了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这些年的不俗成绩,同时也回答了众人关注的文化"走出去"遇到的新瓶颈和举办图博会的重要意义。走出去有什么新挑战柳斌杰说,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整体不利和局部有利的局面。从整体上看,世界出版市场基本上被国际传媒集团垄断,西方发达国家还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乃至语言的优势。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控制着全球90%的信息资源。中国出版虽  相似文献   

8.
任琦 《新闻实践》2013,(3):72-77
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传媒走出去,并不是始自今日。然而2012年1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出台总署2012年“一号文件”一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并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专门订立了“走出去”的子规划;与此同时,相关的扶持配套政策也大力推出。这一系列举措透露出“走出去”在新闻出版业诸多议题中的重要地位,“走出去”已成为今天国内传媒业普遍关注的话题。个中缘由在于,只有在中国成为世界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的背景下,作为软实力的异质文化才有可能成为输入国普通百姓的关注点;也只有在与世界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互动中,中国形象的塑造,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中国故事的讲述才能成为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故而,中国“传媒走出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传播中华文化,这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文化交往互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刘玲武 《出版科学》2010,18(4):111-112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强,为了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战略方针。“走出去”出版战略重点强调的是出版内容的“走出去”,即通过大力开展图书版权贸易,带动中国文化创新,推动发展,促进“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从总体上看,中国出版“走出去”已经跨越了国家号召、行业推动的第一个阶段,逐渐踏入企业主动“走出去”,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内容和形式、方法与渠道的第二个阶段.如何尽快转变思路,创新模式,拓宽渠道,提升水平和层次,在新形势下深入推动出版“走出去”工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成为当前出版业“走出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