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08-109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消息是新闻写作中的一道“主食”,如何做好“它”.颇有一定难度。长期以来,写消息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尤其是一些关于国家级的庆典、庆祝活动的消息报道,虽然庄重.但失文采。而去年10月1日新华社记者王蔚、李清华采写的《凝聚中华民族意志、祝愿祖国明天更好/天安门广场二十六万人观升旗》(以下简称门见升旗》)的消息,文字不长.约970字左右.但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此稿不但主题深刻.而H在写作手法上也很新颖。给我强烈的感受是:哦.原来消息也可这样写。细细品读《观升旗》这条消息.可以感到以下一些特色:导请江预。《观…  相似文献   

3.
1978年11月14日夜晚,穆青在总编室值班。国内部送来一条消息,是北京分社记发来的会议新闻,报道北京市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议的情况,2400多字。穆青看到了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北京市委认为1976年天安门广场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的行动是正当的、革命的。穆青眼睛蓦然一亮,心中一阵惊喜和颤动,这不是为天  相似文献   

4.
杨权宾 《新闻世界》2004,(12):55-5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若是一个人眼中有神,大家会说他很有灵气,不呆板。消息(新闻)就好比报纸的眼睛。假如我们拿到一张报纸随眼看去,发现消息(新闻)寥寥几条,就会被读认为没看头。因为,现在的人们时间观念很强,看报纸主要的动机是想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新闻,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的消息采编过程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这篇消息写得太空,都是大话空话,通篇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或者说:“这篇消息写得琐碎,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了,就是抓不到重点。”而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我们通常会说,这个记者在抄会议报告或总结材料,没有深入到采访现场。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也抓住了主要矛盾。但记者也时有抱怨,说:“这篇消息,我明明是深入基层后写的。”这又是什么原因?这里面有一个语言误用的问题。我想从普通语义学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个中缘由。 普通语义学认为,语言是抽象的,每一个字都是…  相似文献   

6.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7.
记的字素养的体现 (一)消息需要干净、精短的字。有的记认为,消息几百个字还不是手到擒拿?这是误解。其实,消息的篇幅从长到短,材料从杂至精,不是简化,而是净化;不是单纯求量少,而是求质精。而要做到这一点,记的综合提炼能力和字素养非常关键。我国名记李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消息字要短,段落要短,句子要短,叫做“三短”。这是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8.
近闻,一家县委机关报新一届编委会研究,鉴于读者批评本报文学副刊已成为报社几把手的“自留地”了,决定今后文学副刊不采用本报编采人员写的稿子。此消息一传出,当地业余作者大受鼓舞,副刊收到的来稿大幅度增加,本地区业余创作也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 闻此消息,笔者由此想到我国已故著名诗人郭小川,他在担任报纸文学副刊编辑时,曾给自己立过一条“规矩”:自己的稿子不往自己编的副刊上登。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人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好”;作者常常认为自己的稿子好。如果在自己编的文学副刊上登自己写的稿子,难免会因为偏爱,甚…  相似文献   

9.
时事新闻著作权保护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晟 《视听界》2007,(6):70-71
一、时事新闻的界定 新闻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时事新闻,一类是时事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1款认定: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按照这个定义,时事新闻是单纯事实消息的—部分。可以认为,法律认可单纯事实消息属于时事新闻。但“单纯”何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时事”即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新闻”在《辞海》中解释为“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某家地方报纸,在一个星期内发了这样两条消息:一条消息说,当地政府领导人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宣布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决定采取几条新措施,改善当地“硬”环境和“软”环境,热忱欢迎各国和港澳地区的商人来投资,建厂办企业。消息登在一版头条,煞是引人。没隔几天,这家报纸的一版上又发了一条消息:据记者昨晚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港商某某几年来以在内地投资办厂为名,招摇撞骗,先后骗取内地机关、企业的各类钱财十万元之多。前不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看一家南方的晚报1999年11月 17日在足球新闻版读到一则消息──《四川队引援只要最好》,文中言之凿凿:全兴俱乐部副总许勇“昨晚”向记者表示,“对杜拉乔尤和阿莫尼克这样高水平的外援非常有兴趣,俱乐部会尽力争取使他们加盟全兴队”。正为全兴队可能再添猛将而高兴,定睛一看稿件栏目,却又一头雾水──《江湖流言》。莫不是“流言”一词另有高深莫测之意,可查来问去,除了“没有根据的话”外,未见其他解释。新闻媒体传播这种“ 5W”齐全的“流言”,这到底想让我等普通读者是信亦不信? 揣摩此举用意莫过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含金量”这个词,近年来在新闻界使用频率比较高。认为某一件新闻作品很好或者能够创优获奖时.就常常说“含金量”比较高。那么,“含金量”到底是指什么?都“含”哪些“量”?笔者试从消息这个新闻的主体切入,作些探讨。所谓消息的“含金量”,是指这条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或高低。这是从内涵上来讲的。一般来说,具有“新闻”和“宣传”双重价值的消息,其“含金量”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而从外延上来讲,消息的“含金量”,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合且”(这里的“新闻”特指新的信息)。一条消…  相似文献   

13.
常见一些地方报纸在报道本地领导到各处调查研究或检查工作的消息中,有这样的句式,是夏天则称“冒着酷暑”或“冒着炎炎烈日”,是冬天则称“冒着严寒”或“冒着凛冽寒风”,让人看了“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按说,地方领导下乡、进厂搞调查研究或检查工作,都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次数也很有限,谈不上多么辛苦。广大工人、农民成年累月在生产第一线,整日与“酷暑”、“严寒”打交道。与他们相比,领导干部偶遇“严寒”、“酷暑”也算不得什么,何必一报道地方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或检查工作,就要来个“冒着”呢?我认为,这样的报道不利…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4)
《羊城晚报》何以“发迹”文/李建宁去年1月16日,《羊城晚报》在一版报眼位置刊出一条十分醒目的消息称:本报发行量上升至全国第三位,日发行量连续15年超过百万份,在广州地区报业市场占有量继续居于首位,不但覆盖全国,而且远销82个国家和地区。这条消息无疑...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2006,(9):34-34
2006年5月30日.北京晨报在刊发了题为《儿童节兴送黄金首饰》的消息。报道说:“儿童金饰销量猛增,买者多为送礼”。在这条消息的右下侧附有“消费提示”.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的提醒:儿童好动.佩戴首饰容易脱落.一些儿童还喜欢口含小饰物,很容易造成吞噬危险.另外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佩戴戒指、脚镯、手镯,不利于儿童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常用的体裁,怎样写好它、写活它,一直是人们不断探讨、实践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消息尤其是广播电台的消息,就那一两百字,写起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很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又有几人?在每年的好新闻评比中,我们经常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送评作品绝大部分是通讯和特写,而发播量最大、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最广泛的消息稿却少得可怜。评选结果更是令消息气短,排名在前的几乎都是大块头的通讯和特写。以至首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消息一等奖的一个名额不得不虚位以待。消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新闻幽默AB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既是一个语言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幽默是英语humour的音译双语成语词典归纳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意思”。一般幽默的形式是笑话或漫画。当然,幽默并不是笑话和漫画的“专利”,如果巧妙地应用到新闻写作中,犹如麻油拌小菜──人人都喜爱。 几年前,笔者采得这样一则素材:某镇村民彭某,花2700元“买”得一外地姑娘欲做妻子,次日带至集市筹办结婚用品,姑娘便“神秘”失踪。笔者以《花钱买媳妇,人财两空》为题写了一条消息发至《湖南日报》社,经编辑“大斧”一“劈”,成了《男大当婚何太急,看女一眼二…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民意调查”盛行.特别是网上“民意调查”更为时髦。事无巨细,诸如你喜不喜欢哪位主持人、你认为某教练该不该“下课”、你认为某篇课文该不该列入中学语文教材、你认为某条马路该不该改为单行道……都会成为民意调查的主题。网站上只要列出几个选项.过几天“赞成”、“反对”、“无所谓”各占百分之几这样的“民意”就出来了。真是简便快捷之至。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写好了一个导语相当于写好了一篇消息。”这话很有道理。一篇消息能否紧紧抓住读者,导语至关重要。同样一条消息,导语写得新颖别致,精彩动人,就能紧扣住读者的心弦,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目光。反之,导语写得刻板老套、平淡乏味,读者看一眼便兴致全无。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出版参考》2010,(10):19-20
1963年5月2日.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捷足先登.抢先在新闻节目里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国产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赴日途中因腹部中了3发鱼雷而沉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