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奇妙的“眼睛”》教学设计深圳实验学校特级教师林路一、教学设计说明《奇妙的眼睛》一课有三小段和三幅彩图,每段由两个全拼音句子和一幅彩图组成,段的结构基本相同。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既有科学知识,又有童趣,读来琅琅上口。每幅图有两个组成部分,各说叫了...  相似文献   

2.
《奇妙的“眼睛”》一课(第二册),从内容来看,它由三个自然段构成,每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什么是谁的什么,再写这种东西有什么用处。从课文类型来看,它属于看图学词学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外,还要从课文特点出发,遵循“看图学词学句”的规律,坚持在看图中读句、学词,在读句、学词中看图,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坚持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现结合课文,具体谈谈我们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界里,人们是很难发现植物有视觉器官的,但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植物叶子内有好像视网膜的东西,它叫感光器,其实,它就是植物的“眼睛”。植物依靠感光器感觉光的存在、光的强度、方向以及颜色的比率。植物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植物利用光远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触摸春天》一课中的盲女孩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自己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你们知道有什么办法能使盲女孩能重新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板书:眼睛)重获光明(板书:眼角膜)  相似文献   

5.
一、猜谜揭题,以疑激学.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杨老师出个谜语,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出示卡片:眼睛;指导学生读好轻声“睛”)知道古人把眼睛叫什么吗?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生齐:目字旁).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可以帮助我们看书、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今天,杨老师要带着你们去认识、了解几种奇妙的“眼睛”.(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眼睛     
兽眼喝水:在非洲几内亚的南方有一种名叫黑兽的动物,虽然长着嘴,却不用于吃喝。它喝水的时候,把半个头浸在水中,眼睛一眨一眨的,水就这样被“喝”进了肚里。 环视八方:圆蜘蛛有12只眼睛,胸前长着8只,两侧各长两只。它不仅能横行直走.而且眼观八方,几乎同时可以看到360度的全空间。  相似文献   

7.
奇妙的眼睛     
今天,蜻蜓特别多。我看见有一只长了一对花翅膀、红尾巴梢的大蜻蜓落在了草叶上,样子是那样的平静,一动也不动。两侧的翅膀微微下垂着,像是在静静地养神。我想捉住它,手还没来得及猛扑下来,蜻蜓却一下子飞跑了。虽然我的手是从蜻蜓背后悄悄地伸去的,蜻蜓还是像早有所觉察似的。难道蜻蜓的眼睛能前后看?  相似文献   

8.
奇妙的眼睛     
兽眼喝水:在非洲几内亚的南方有一种名叫黑兽的动物,虽然长着嘴,却不用于吃喝。它喝水的时候,把半个头浸在水中,眼睛一眨一眨的,水就这样被"喝"进了肚里。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要求九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第22课《奇妙的“眼睛”》一文的教学要求是:理解句子意思,知道文中三种奇妙的“眼睛”指的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处。(二)教学思路本课在结构上体现了一定的乐学因素。全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段的语言句式、段落结构以及表现手法十分相似。在教学时,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单纯地一段一段地讲解,学生可能会学得被动、乏味。为了让  相似文献   

10.
奇妙de眼睛     
: 某些种类的动物的眼睛不仅构造特别,而且视觉能力也非同一般。 避役 两只眼睛能单独活动。当一只眼睛向上或向前看时,另一只眼睛却可以向下或向后看。这样,它可以用一只眼睛的注意力去捕猎,用另一只眼睛来防备敌害。  相似文献   

11.
兽眼喝水在非洲几内亚南方,有一种名叫黑兽的动物。虽然长着嘴,却不管用。它喝水的时候,把半个头浸在水中,眼睛一眨一眨的,水就这样被“喝”进了肚里。  相似文献   

12.
蚯蚓没有长眼睛,可它并不是瞎子。因为它的身体表面有许多特殊的感光细胞,这种细胞能分清光亮和黑暗。蚯蚓就是依靠这种奇妙的“眼睛”,常年在土壤里生活,不停地耕耘。和蚯蚓相反,蝙蝠虽然长了一对眼睛,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睁眼瞎,看不清任何物体。它在空中飞行的时候,靠的是口腔发射的超声波,由此来判断前方的飞虫和障碍物。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眼睛”的特点,并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内容较为单一集中,思路比较清晰。但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因此,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入课外同类现象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 ,如何结合网络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学会主动地利用网络为我服务 ,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网络的信息。以课文为“原点” ,通过研读《荷花淀》 ,让学生感性鉴赏“诗体小说”的艺术美 ,由此引发对作者孙犁的了解兴趣 ,对“诗体小说”的探究兴趣。这时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 ,针对以上内容 ,上网查询 ,将查询到的相关信息 ,进行筛选、下载和整理 ,然后 ,以研究小组为单位 ,全班进行共享和交流。由此 ,由“原点”进行“辐射” ,学生对“诗体小说”特点的理解和鉴赏由课内转向课外。[教学目的 ]一、认识白…  相似文献   

16.
班级2002制冷(高)课程名称电工学三、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称节点电流定律)1、研究对象:确定联接在同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间的关系。2、定律的内容:在任一瞬间,流进某一节点的电流之和恒等于流出该节点电流之和。3、表达式:∑I进=∑I出或∑I=0———节点电流方程式4、列∑I进=∑I出的方法(结合板图4讲解)对于节点a,规定指向节点a的电流为正,背向节点a的电流为负。则∑I进=I1 I2∑I出=I3课题基尔霍夫定律课时1学时教学目的1、了解电路的四个名词术语2、掌握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3、为用支路电流法解决复杂电路问题打下基…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内容较为单一集中,思路比较清晰。但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因此,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入课外同类现象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词语言暗示的表达技法和归纳方法;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3、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19.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什么是写作中的“虚”。2 .培养写“虚”的能力。3.理解议论、抒情及想象等手法对写“虚”的作用。二、情感目标1.在教学中 ,张扬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2 .在小组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技能目标1.拓展生活空间 ,引导学生体会作文处处有生活 ,生活处处是语文。2 .培养联想、想象能力。3.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 ,提炼富有哲理和情趣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1.用语言表现对客观事物的感情和认识是重点。2 .由客观事物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是难点。【教学设想】实施开放化教…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1.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意志,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体会诗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教学准备:1.录像一段。2.补充材料《在刑讯室里》的配乐朗读录音。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