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此,一场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的改革拉开了序幕。在生活德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德育课堂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德育课程从神坛走向了民间,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成了孩子们自由嬉戏的天堂。  相似文献   

2.
2001年,我国各级小学的课程表中,写上了崭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这标志着我国德育课程由知性德育迈入了生活德育的新航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回顾、反思德育课程前行的路径,我们高兴地看到经历十年课改后,德育课程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德育课程教学会更具魅力。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十年来,确立了生活德育论的道德哲学立场,变革了传统的知识授受式教学,探索了活动式、生活化德育课堂,促进了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3.
恍惚之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作为一名伴随课改成长起来的品德教师,笔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改所带来的变化,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课改,用自己的心灵感悟课改。十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的教学充满了生活情趣,孩子们在通向生活的路上,品德与社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到20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十年。为了总结经验,深化改革,促进我省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推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总结与回顾系列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特举办“山西课改十年”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5.
该文为了揭示课改十年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变化,运用Nvivo视频分析工具,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河西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等10所城区小学,分析了课改前、课改中期、课改十年后各10节课堂教学录像,从师生互动行为主体与教学活动方式两个维度进行了编码统计分析,研究得出,课改十年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1)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学;(2)课堂学习方式趋于多样化;(3)"双基教学"趋于适度化;(4)"小组学习"开展不够充分;(5)"探究学习"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6.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F0003-F0003
从2001年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启动,到20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十年。为了总结经验,深化改革,促进我省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推进,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总结与回顾系列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特举办“山西课改十年”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必将浓墨重彩地记入中国教育的历史,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荡漾了一代人,肯定也会影响到几代人。但是,真正的课程改革实际上发生在国家层面,而当走到校园里的时候,更多地给校长老师们留下的只是改课的空间。因为高考、中考制度的滞后,因为社会、家长讲求实际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课改十年,石家庄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通过学科教学研究、骨干教师团队建设、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实践与探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科教学研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10.
正是由于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具有创造性与先进性,所以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保持了原课程标准总体结构和基本框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补充与完善,使得表述更加清晰、严谨。既保持了课程发展的延续和稳定,又使课程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实施和开展已有近三年了,三年来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各方人士都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探索。如果说我们把这三年暂称为“初级阶段”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需要反思和梳理对这两门新课程所做的探索,正视我们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力图在下一个阶段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课改热点问题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月1日,是课改十年的日子。新修订的十几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即将发布。这套标准修订,代表了政府对改革方向的判断与思考。回望十年,充盈脑海中的是一张张复杂的画面,激动与困惑并存,欣喜与思考并存,成效与阻力并存。十年里,那些曾经被关注的,曾经被追问的,曾经被反复探讨的热点问题,不由得再次浮现。十年后的今天,这些问题是否会有一个新的解答?改革者怎么看待这十年?6月,记者专门采访了推动改革的关键人物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朱慕菊。  相似文献   

13.
反思"十年课改",可为今后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十年课改"呈现出学习、改革、体制、发展与文化等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别国先进经验为参照,以厚重优秀的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丰富多样的有效教学为实践,以自主创新为动力的中国模式;"十年课改"对于基础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植学习型社会和构建创新型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理念倡导教育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把下一代培养成品德良好、勇于创新、乐于探究、热爱生活、德才兼备的国家所需要的接班人。近年来,笔者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就如何回归生活,提高教学实效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薛彩玉 《教师》2010,(20):38-38
阅读是人们获取间接经验和知识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小学阶段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目前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造成了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悬殊的这一令人担忧的现象。要让学生完成这些课外阅读量,老师必须加大指导力度,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享受语文,提升语文素养。为此,本校开展了“让书香飘满校园”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平台,使学生享受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甜头。  相似文献   

16.
俄语是一种词形变化繁复的语言,因其语法比较繁难,在过去的俄语教学中,教师偏重讲授和机械训练,学生单纯模仿,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对俄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围绕"主题活动"隐形语法,营造贴近生活、突出交际、合作参与的学习环境。历经十年课程改革,俄语教学到底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过去人们习惯于狭隘地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的思维定势。增强课程的生命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取之不尽的生命之活水,为品德学科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呢?  相似文献   

18.
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在相声《着急》中举例所说的“注水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鞭挞了小学数学试题脱离生活实际,题目难、偏、怪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测试命题的改革充满了期盼。几乎可以这样说,检测命题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对这次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目标有着重大的影响。蚌埠市作为安徽省首批课改实验区,在教学检测的命题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刘一丞 《今日教育》2014,(11):46-47
一、问题缘起 近年来,在“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引领下,以“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为培养目标,借助“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大课程视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经过几年的课程改革探索,在原有“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基础上,经过解构和建构,将原有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综合实践、音乐、美术、体育、科学、英语、书法等几十门课程,  相似文献   

20.
杨红伟 《教师》2013,(1):103-103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2001年7月正式颁布至今已有11年之久,从开始的摸索徘徊到如今的如火如荼,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逐步向着健康、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