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蕾蕾 《青年记者》2017,(30):18-19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为了更好地了解精准扶贫情况,今年4月底5月初开始,中宣部部署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分赴全国109个贫困村,在一个月时间里,与驻村干群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深入生动、多种形式的采访报道. 经济日报派出了8名记者分赴8个贫困村,展现出了贫困村最真实的扶贫实践.我有幸在西北一个贫困山村,见证了那里正在发生的脱贫攻坚故事.  相似文献   

2.
现在广播大多采用直播了。直播为新闻的“快”创造了条件,但“快”还不等于“新”,带“露珠”新闻须得具备两个条件,即内容新加传播快。内容不新传播再快也  相似文献   

3.
鲁炜 《中国广播》2012,(6):85-86
一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客观世界蕴涵着无数好新闻,只有走进基层、深入基层,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挖掘,才能真正了解大千世界,发现生活之美。要“独具慧眼”,以更加巧妙、更为丰富的视角,找到别人没想到的角度、挖掘别人没达到的深度;要“眼见为实”,视真实为生命,做到“不是亲眼所见的不报道、不到现场采访的不报道、不经审查核实的不报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春天的降临,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发出一项春风扑面的倡议:采写出更多的带“露珠”新闻。带“露珠”者,即如顶着晨雾上市的菜蔬,青翠鲜嫩,形象地突出一个“新”字。新闻不“新”由来已久。那些脱水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打工者的辛勤劳作到回家途中的思乡之情,从边陲哨兵的坚守岗位到农家小院的其乐融融……新春伊始,国内众多媒体的记者纷纷投身大型新闻行动“新春走基层”,将镜头、笔触直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最前沿、最基层,在这些平实、扎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都市类报纸的起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对社会新闻的高度重视与着力开掘,而热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大部分可归入社会新闻范畴。在社会新闻走向繁荣的同时,低俗化、娱乐化也愈演愈烈,遍地“一夜情”,到处“无厘头”,满眼“人造美女”,漫天“成功人士”,色情、暴力、凶杀等刺激性新闻泛滥成灾。有人将此归结为社会新闻的“初级阶段”,认为随着受众群整体素质和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单纯追求“卖点”、追求感观和意念刺激类的社会新闻,其受众市场会越来越小,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事实上,早就有专家学者呼吁…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金融新闻报道与百姓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受众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金融新闻是财经新闻的支柱之一,但写作起来有"三难":难写、难懂、难记,从作者的角度说是难写,从读者的层面讲是难懂、难记。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传播日益快捷的今天,媒体传递信息效率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同其他种类新闻媒体的竞争中,报纸传播新闻的时效性比不过广播,现场感比不上电视,便捷性比不了网络。所以,有些报业业界人士提出,报纸应发挥自身所长,深入挖掘新闻背景,多做些有深度的报道,这样才能在“赛跑”中争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中旬,中央五部委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近一个月以来,“蹲点”、“一线”、“民情”、“体验”,这些“三贴近”特色鲜明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开设的栏目中;一大批来源于基层的鲜活的“接地气”新闻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何让“走、转、改”活动走得更好、更远,每一位编辑、记者心中都应有杆秤,深刻理解“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九个字的深刻内涵,并付诸于实际,肩负起时代赋予给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新闻界前辈说过:“记者是采购员,出门就是跌一把跤,也要捧起一坯土。”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青年新闻工作者,在2011年全国新闻系统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笔者和新闻界同行一样,积极响应号召,在做好日常时政新闻的同时,尽可能更深入地走下去,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群众的现况,更好地了解基层的所求,以使党报记者采...  相似文献   

11.
地方电视台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事实证明地方电视台的自办栏目离“泥土”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定电视台通过打造草根文化栏目,从肥沃的民间文化土壤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创作灵感,赢得了观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实现了节目的本土化、品牌化和个性化,也由此提高了地方电视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带“露珠”新闻在哪里?去年10月,首都40余名青年记者,分赴湘、豫、赣、鄂等省的15个“老少边穷”地区,就“希望工程”专题,采写出100多篇报道。事后他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来源于深入的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13.
向炜 《新闻战线》2020,(23):80-82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小视角折射大时代,多用生动鲜活的百姓语言,让报道"冒热气""有温度",由内而外散发温情,这样的报道更易入耳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4.
在新形势下,衡量一家电视媒体水平高低,要看其能否根据当前社会需要和国家战略方针进行相应的节目内容创新.电视媒体扶贫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可以作为体现电视媒体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展示整体节目制作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以江苏卫视公益探访节目《从长江的尽头回家》为例,浅析电视媒体如何用创新视角讲好脱贫故事.  相似文献   

15.
王红梅 《新闻世界》2013,(4):105-106
“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句央视栏目的宣传标语让笔者印象深刻。作为一名记者,我深刻的感受到,只有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厂矿社区、田间地头,把镜头和话筒对准普通群众、聚焦平凡人物,才能为观众奉献出鲜活的、冒着地气的、有生命力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武警吉林森林总队的新闻报道工作有了明显的起色,对部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总队长任志平关心报道工作,千方百计用实际行动推动报道工作带来的显著成效。把报道工作当作“大事”抓任志平常对基层干部说:报道工作是部队建设的“助推器”,我们决不能因为工作有难处,影响报道骨干的写稿积极性。他认为新闻工作要想上台阶,领导机关不仅要给予支持,更要帮助解决困难,这样才能保证报道骨干集中精力采访抓线索,为部队建设擂鼓助威。在他的关心下,总队出台了《新闻报道专项经费实施使用细则》,要求各级把报道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由…  相似文献   

17.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揭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印象也就有很大差异。这个道理在稿件评优过程中也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8.
沉下身去接"地气"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老更替,许多年轻记者充实到新闻工作岗位上,他们虽然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但对基层了解较少,身上沾满了"洋气".特别是随着新信息工具出现,一些记者不喜欢走出高楼大厦,搞采访、写报道喜欢电话问、电脑搜,泡会议、看文件,导致写出的报道多是大话、空话、老百姓不爱看的话,甚至是假话.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广大群众也表现出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9.
一、娱乐新闻低俗化产生的背景及原因提供娱乐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功能,但当前大众传媒传播的低俗的"娱乐"内容将如何实现其提供娱乐陶冶情操的作用呢?作为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娱  相似文献   

20.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