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学科中“科学”与“人文”两大哲学思潮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探讨和理解,认为长期以来“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之争,其实质就是上述两大哲学思潮之争在体育领域的反映。这两种体育观的分离状态给体育实践带来了较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合理整合,当务之急尤其要重视“人文体育观”在体育实践中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试论学校群体工作与运动队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工作与运动队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校把工作重点移向高水平运动队,忽略了群体工作,造成两者发展的不平衡。为了协调好群体工作与运动队训练的关系,学校领导要端正指导思想,制定计划时要考虑群体与运动队工作的平衡,合理分配与使用体育经费等手段来协调两者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快乐体育"教学改革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结合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推行和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快乐体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而且适合当前学校体育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唐颖婷  董伦红  朱强 《新体育》2023,(10):73-76
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还存在课程结构不完善、课内外一体化作用不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且发展不均衡、社会参与不足、高校部门协同管理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树立“大体育观”、“大课程观”、“大健康观”的指导思想,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型协同治理体系、“四全”育人体系、“智慧校园”管理体系、运动健康校园服务体系的“四位一体”综合改革方案,探索创新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新思路,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始终突出金牌战略.随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被提到了新的高度.笔者就如何做好竞技体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要唱响“五首歌”.  相似文献   

6.
浅谈学校体育中人文体育观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人文体育观基本内涵的阐释,讨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贯彻“人文体育观”的思想,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主体的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育人环境、健康运动实际出发,提出课外体育的基础性、群体性以及辅导重心,教练工作序列等开发性思路,尤其是把“课外体育与娱乐健康,基层需求与下系辅导”紧密结合,在促进“课内外一体化、校系体育结构”的过程中促进学校体育面貌的根本性转变,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调查显示,德国15%的体育俱乐部成员在充当志愿者,40%的俱乐部成员表示愿意或者不反对当志愿者。充当志愿者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对此持否定态度者认为:“做这种工作的人神经一定有问题。”“我在家里的时间太少,家里人对我到俱乐部工作有意见。”“我们必须承担所有的工作。”而赞成者的观点是:“我可以为我的俱乐部做些些工作。”  相似文献   

9.
石生  李秀娟 《青海体育科技》2002,29(1):44-45,58
本文运用生物、心理、社会——体育的三维观来审视竞技体育的终极目的,运用历史的、项目的、国际的三维视角来寻找答案:竞技体育应由“纯生物”转向“社会效应”,由“实体系”转向“操作系”——社会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学校体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问题的提出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二、关于社会适应的浅析1.适应的概念适应原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有机体改变其生理构造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图谋生存的过程。后来,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指一个社会体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社会学家有时把这一概念称之为“调适”,其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与群体…  相似文献   

11.
体育学法指导十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体育教学》2000,(1):34-35
随着体育教学观的更新,现代体育教学应朝着求立体、多层次、重效果、讲效益的方向发展。而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改革总是把“教什么”和“怎样教”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对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  相似文献   

12.
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卫 《体育学刊》2003,10(4):1-3
采用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人理念的讨论和理解,认为在“生物体育观”指导下体育实践有其局限性。主要观点:体育是人产物,应“以人为本”。“人体育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和人不断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在进一步认识体育和对现代体育“异化”的批判中,都需要有一种人理念来统领其发展方向,这就是人体育观的渐入。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体育外交情况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理论反思,并分析了体育外交内涵、判断与分类等基本原理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外交经历了“奥运外交”时期、“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公共外交时期、“全面引领”时期4个历史时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育外交实践。取得的成果有:体育外交捍卫了国家根本利益,树立了国际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彰显了我国和平发展思想;体育外交是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路径与方式,是新时代我国总体外交中的重要战略资源。积累的经验有:1)维护国家利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2)走中国特色体育外交道路;3)解放思想,勇于创新;4)凸显体育和平思想与价值。当前需要从4个方面推进我国体育外交工作:1)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推进我国体育外交战略谋划;2)从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使命探索体育外交运行机制改革;3)从社会治理思路建立民间体育外交管理机制;4)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外交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违背大学体育工作的原则,不按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律办事,以及陈旧的“传习式”教育内容、方式等等,是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中常常存在的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阻碍了体育工作渠道的畅通,克服这些短期行为是大学体育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2006,(4):F0002-F0002,I0001
2006年6月10日,“迎奥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市东城区召开,本次会议突出的主题是“抓住奥运契机,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会议中就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的成绩与问题做了总结,并强调指出本次会议的要旨是:坚决改进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体”的倾向,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篮本”课程观的剖析,认为传统体育课程观应向体育“文本”课程观转向,并对以体育“文本”课程观为指导的体育教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三水 《新疆体育》2000,(2):37-37,36
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后,群体工作在奎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学校体育作为全民体育的基础,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校群体工作种类繁、规模大,光靠体育教师很难完成好任务。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组织、管理竞赛活动和担任裁判工作势在必行。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群体工作长期保持一支训练有素的基层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18.
<正>“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发出的动员令。在新形势面前,学校体育教研工作如何再上新台阶呢?江苏省教研室于3月13日至16日召开了全省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研讨会,近40名市、区体育教研员齐聚美丽的黄海之滨——盐城,与华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这是我近期到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考察学校体育时听到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喊出了“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它的核心是给孩子全方位享受素质教育的“权利”,它的内容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身心健康和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在南部县短短的四天时间,我观看了全县四区十二所中小学,这些学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建兴镇一所村小,搞了体育课改革实验,改变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