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1知道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活动范围扩大,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出现,密切了人类的交往。2理解世界的时区和区时差、北京时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3能应用区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生存空间的整体观念。二、教学重点:1理解世界的时区与区时差、北京时间。2能应用区时差与生活和通讯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教学思路:利用教学挂图回答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四、教学难点:世界时区的划分和区时差五、教具准备:自制一幅时区划分教学挂图。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认知 理解 :世界的时区 ;运用 :区时与区时差 ;“北京时间”的由来和使用。(二 )基本能力 使学生初步学会在“时区和日界线图”上 ,根据两地所在时区推算区时。(三 )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二、教学重点 :区时与区时差、区时计算。三、教学难点 :区时计算。四、教学用具 :《世界政区图》、地球仪、自制时区牌、自制表盘、远红外指图器、大背投。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讲解法。六、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 ,还记得上学期第一章的内容吗 ?我们从…  相似文献   

3.
关于区时计算公式的改写兰一会区时的计算,现行教材没有公式。初一课程辅导与训练中,是这样讲的:已知某时区的区时,怎样计算另一时区的区时?根据区时东早西晚,时区每相差一个,区时相差1小时的关系,区时计算有:若两时区在中时区两侧,已知时区在东侧.所求区时=...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一年课程改革实验中,我们许多教师一边用新的课程观去审视、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边积极探索如何建构新的课堂活动方式。以下试以三个课例,谈一些体会。例1传统初中地理教材,《时区和日界线》(人教版)《时区和日界线》一节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执教者是一名优秀教师。一开始他就清楚地向学生解释时区、区时的概念。然后,按照训练为主线的思想,设计了许多训练题,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不同时区之间区时的换算,即当北京是几点时,东京是几点,伦敦、纽约又是几点;当纽约是几点时,北京又是几点。在教师的帮…  相似文献   

5.
“时区和日界线”是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我们在课堂上,常用地球仪来进行演示,用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上这就是根据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遵循直观性、形象原性则来进行教学,所以效果较好。可是,学生在做作业时接触的却是:时区序号的计算;时区差、区时差的计算;世界各地标准时的换算等一系列的数学式子。在缺乏感性知识的情况下,只是进行抽象逻辑运算,很容易把题目做错。那么,能否让学生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做好作业呢?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的疲劳现象是一个较为普遍和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根据巴甫洛夫学说,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坐标轴上,学生大脑兴奋过程一般会出现一个“疲劳波谷期”,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也会随时间坐标轴的延伸而呈现出一种运动曲线——“疲劳波谷区”。如何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疲劳,并扣住学生的兴奋中心,帮助其渡过疲劳波谷区,对于提高授课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对课堂教学疲劳的特性和类型、产生疲劳感的原因以及疲劳的调节作一初浅探析。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这就是地方时,不同的地点往往有不同的地方时。为了方便生活,加强国际间的交往,避免使用地方时带来时间上的混乱,人们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从西经7.5°到东经7.5°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每隔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相似文献   

8.
田梓 《文教资料》2008,(4):101-102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主体上重教师、轻学生,在评价客体上重教法、轻学法,在评价目的上重奖励、轻发展等.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以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数学思想与素质、情感及价值观的过程,是师生以教育资源为终结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鉴于此,要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以实在的教学手段,以更新更宽的视野,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和有效度,最终实现学生在数学上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的过程。如果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运用兴奋和抑制的规律,将有助于师生的教与学在四十五分钟内获得最佳的效果。本文想通过中学课堂教学中常见事例的比较,从而说明研究和运用兴奋与抑制规律对提高中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以静制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刚进行过有兴趣的活动,上课铃响后,学生走进教室往往一时安静不下来。在这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教学越来越重视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来理解地理问题、掌握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挖掘学生潜能和做好学法指导的角度对地理中的知识难点进行换位思考和研究,略有创意,希望得到同行的认可。一、时区的划分及其依据全球时区的划分是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依据的。国际上规定:①每隔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②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各跨7.5°经度,合计15°定为中时区(也叫零时区)。③以中时区为起…  相似文献   

12.
"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校试从课堂教学入手,开展了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现已制订了“两评一考”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即教师评课,学生评教和课后教学效果检测。本文仅就实施该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谈几点看法。一、“两评一考”课堂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过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以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为主,它偏重于教学的结果,是终结评价。这种评价有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即不管教师用什么方法,只要学生分数高或多数学生满意就算教学好。  相似文献   

14.
数学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许多问题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就如何利用有理数知识解决地理课程中的区时与时差问题进行探讨.从时区与日界线图上 (如图1)看到:中时区向右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市处于中国西北时区,为东六时区,而作息时间却以东八区为准。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乌鲁木齐市小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建议在课余时间家长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教育部门应充分重视时区优势,使乌鲁木齐市的课外体育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时差、区时的计算是高中地理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而现行教材对此却只是一笔带过,没有详细的方法介绍,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特对比分析了几种方法的利弊,总结了较好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时差计算方法点拨:在计算两地的时差时,我们可将位于东时区的地点的区时前加“+”,表示“早”,如可将东5区的区时计为“+5”(或“5”);相反,我们可将位于西时区的地点的区时前加“-”,表示“晚”,如可将西5区的区时计为“-5”。此后,不论两地位于同时区还是异时区,我们都求其差。在这里,减数为参照物…  相似文献   

17.
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主要是以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要完成教师教授的知识,学习过程也就终结了。而在新课标下,要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因而课堂教学要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运用课堂语言、培养创新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沈凡 《教学随笔》2016,(8):77-77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才会风生水起,才会收获高效。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适时发问,则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思维激情,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与探究的状态中,不仅极大地调动课堂的气氛,更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杨玉珍 《考试周刊》2013,(38):49-49
<正>目前,农村小学教学手段较为落后,且一些小学课堂教学不注重艺术性,主要表现为课堂模式欠佳、教学方法陈旧等。我们应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艺术性不高的现实,认清其危害,并积极采取有效手段,让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兴趣的学习,不能在大脑皮层形成一定的兴奋,即使用强制手段暂时形成兴奋,由于受内部抑制的作用,这种兴奋也会很快消失。可见学生求知欲的高低与兴趣的大小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节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大脑优势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在这种优势兴奋中心里学习,学生不会感到疲倦、厌烦,反而会激发愉悦的情绪,产生一种令人快慰的审美体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审美的关节点是:紧扣学生的思维兴奋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节奏,做到——一、动静交替所谓“动”,即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例如学生的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的讨论、激烈的争辩等;所谓“静”,即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专心听课、静心思考和认真演练等。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始终处于动态,以致学生兴奋过度,极易造成课堂教学的“失控”;如果一堂课自始至终处于静寂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学生的思维将受到抑制,两者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符合教育美学的教学节奏应是“动”与“静”的交替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