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和平发展观"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线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为全世界所瞩目,其中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和平观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和平观的内容主要包括:重新唤醒、解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赋予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将民族主义与世界和平理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予以合理解释。在实现和平的手段上,孙中山指出,应当以建立共和政体为根本方式,以民众力量为根本依靠力量。他同时主张坚决打破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军阀这两大实现和平的障碍,强调道德对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和平主义战士,孙中山以毕生之力践行了自己的和平观。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道教生命观,不难发现,道教生命观中所蕴涵的生命智慧是留给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具有当代价值: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注重伦理道德修养,特别是道教对人现世生命的热切关注和诠释,可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善待生命、关爱生命提供智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和平是当代世界一大主题的理论,是我国制定内外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将维护世界和平与反对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我国国际斗争的主要方向;和平共处原则的流畅发挥,不仅妥善处理了一系列棘手的国际问题,而且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找到了一条更加切实可行的道路;邓小平虽不曾明确提出过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但我们可以从邓小平的话里话外、字里行间发现“和平崛起”理论的真谛,他是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最早倡导者。  相似文献   

5.
道教哲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从最普遍意义上的爱生、贵生的宗旨出发来构想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把人与天和、人与人和、身与心和作为理想社会的基本准则,体现出一种雍容恢弘的生命关怀意识.这一套主张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人生、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确保人类社会和个体生命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道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观,它是道教得以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之所在,其中有许多宝贵的思想资源对于我们现代人也很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试从道教生命观中挖掘出其思想精髓,并论述这些精髓对现代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囿于历史与时代的局限,道教思想家们不可能提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正义理论.不过,他们以自己朴素的话语方式深刻触及了社会正义观的内涵、社会正义实现的基本保障.由道教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正义实现的基本保障可以看出,平等生存与发展权利的正义观念是道教社会正义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出访讲话中蕴含着积极的和平观与历史观。习近平的和平观是对世界和平大势的把握和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平来之不易。同时,中国深谙"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将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习近平的历史观是深谙历史规律和历史警示基础上的历史观,中国人民能够坦诚面对中国近代屈辱史,吸取教训,警示危机,面向未来。历史弥足珍贵,应当铭记,不容篡改。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正视历史是为了避免重蹈战争覆辙,世界各国应多为和平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的意象思想起源于<周易>,<易经>是儒、道文化的源头.道教典籍<道德真经>中"道"的体系与<易经>中"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对"道"的表述,还是对炼丹过程和内丹功法的阐释均用意象表达.文人画意象造型观来源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理论学说.自然之道引申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就是绘画之道;文人画的绘画之道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11.
试论道教与基督教的社会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社会、自然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生态危机的解决从根本上说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紧密相连。道教的“承负”说已涉及到代际公平,基督教的“尽义”也是信徒对待社会的道德规范;消除贫困与不公是道教和基督教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道教倡导“少私寡欲”、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基督教主张“节制”、“现世”的禁欲主义价值取向;道教的“太平”与基督教的“和平”观念的核心内容是人、社会、自然的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人才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应具有的人才观是:国际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人才观;创造性教育的人才观;大众化教育的人才观;非智能因素教育的人才观;多元性教育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3.
和平教育是指学校传授和平与冲突化解理论、传播和平知识与和平文化、提高人们的和平意识、塑造和平文明的教育。和平教育具有跨学科、多层面和现实性等多种特征。在实施和平教育的过程中应着力提高教师的和平素养,重视和平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探索和平教育的有效方法,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和平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和平心理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崛起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破坏,提高人的幸福感。目前,和平心理学的发展显示出更关注地缘历史语境,更细致地研究和平与暴力的类型与含义,更系统化地研究暴力与和平的本质等特点。在后冷战时期的今天,和平心理学已成为未来十年处理人类压力问题的关键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5.
和平研究在西方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正引起中国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虽然和平研究作为新兴学科至今不过半个世纪,但是它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平研究在方法论上是一门多学科的、多层面的、多文化的以及既是分析性的又是规范性的、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回归母体"是道教由先秦道家发展而来一以贯之的思想,信教者们渴望通过对洞穴——即母体的回归,返其所生,以求得肉体的永恒和完成精神的超越,达到得道永生的终极目标。本文期冀通过对《封神演义》中"洞穴"——这一频繁出现的意象的分析,探寻道教的"洞穴"的丰富内涵,进而窥测道教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7.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是孟子对“生民以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演变规律的总结。长期以来,很多人把孟子的这种历史观看作是简单的“历史循环论”。其实,在孟子“一治一乱”概括背后,还有孟子对战国以降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乃至道德状况等所进行的深入考察和思索,有对以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分析。孟子的治乱史观是以他的性善论为内在依据,并结合自己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理论所独创的一套自成系统的历史观体系,其中固不免囿限.但合理的成分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无己、无待的自由自适之道和求自然得天趣的美学品质是道家自然观的主要理论范畴,而对道家哲学有着浓郁情结的卡夫卡,也曾通过自己的想象与虚构,将道家自然观带入另一种文化环境,从而使得其获得一种跨文化价值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文化表现为一种关系态不同事物或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状态;是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一种和解式的体认。中国“和”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和合:异质之和;和异:和而不同;和一:天人合一。世界和平:呼唤中国“和”文化——“异质之和”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和而不同”是“多极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老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在立足于老子的自然性、生命性哲学的基础上,辨析其教育思想中的教学目的论精神,诠释其教学过程观,探讨其教学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