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莉  木制墙 《家庭教育》2009,(10):32-33
经常有不少年轻的父母问我:“张老师,你认为什么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的回答是:“健康、快乐。”也就是说,父母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健康不健康,快乐不快乐?”  相似文献   

2.
儿子读高中时经常对我说:“同学都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爸爸。”我问:“为什么?”同学们这样描述:有的父母不许孩子锁自己的抽屉,有的父母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更多的父母是限制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3.
保护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职责,而父母更应该让孩子直面困难,处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大生活事件。您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做吗?选择“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回答以下问题。1.我经常不允许孩子做一些同龄人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害怕他会出事。2.我有些过分担心孩子的健康。3.如果孩子的游戏我不能够接受,我会说“这个要求,我不能满足你。”4.当孩子还没有按照我的期望去做的时候,孩子会感到不安。5.别人说我对孩子太关心,有时候被认为是过分夸大的。6.我喜欢孩子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事。7.我在过马路、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孩子。8…  相似文献   

4.
□家教市场的现状如何?●家教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一直十分火爆,这是我从南方到北京攻读博士学位时知晓的事实。前几天,我一位朋友向我诉苦,他为了使孩子“成龙成凤”,光是花费请家教方面的开支,就相当于他每个月的工资,而且孩子也是苦不堪言,通常要学到晚上11时30分左右才能休息。我朋友的理由是“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一孩子靠读书走不出一条路,也要从现在开始为孩子培养一两种生存技能。为人父母,精神确实可嘉。殊不知,父母好心选择而劳民伤财,孩子沉重负担而忍辱负重,可谓两败俱伤。孩子和父母都坦言:其实…  相似文献   

5.
张亚丽 《家长》2009,(5):6-7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根本就不尊重我。”“我在学习上已经努力了,可父母还是不满意。”“父母从不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父母经常训斥我,甚至还打我。”“与父母在一起,我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我感到在家中不自由。”  相似文献   

6.
亲情班会     
现在许多做父母的过分宠爱孩子,怀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让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磨难、委屈,这样滋生了孩子们的依赖、霸道、任性、自私的个性,孩子们只管自己吃好穿好,却不体谅父母的爱,也不会去关爱自己的父母,更不会去品味这种亲情的温暖。面对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一片苦心,许多孩子漠然视之。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8.
画面一:点点(系化名)对正在盛菜的老师说:“老师,我要吃瘦肉。”老师问:“那肥肉谁吃呢?”点点说:“我妈妈爱吃肥肉。”点点还告诉老师,妈妈不爱吃好东西,好东西都是他吃。画面二:80高龄的张奶奶住院了,子女们端来了她爱吃的鱼头。望着鱼头,张奶奶流下了苦涩的泪:“我吃了一辈子鱼头,还没吃过鱼肉呢。”以上两幅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孩子的父母认为这是在爱孩子,好东西让给孩子吃,让孩子生活得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孰不知这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到头来这种“甜蜜的爱”只会结下像张奶奶这样“苦…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问一下中国的父母:“活着是为了什么?”十有八九,他们会说:“还不是为了孩子。”的确,中国的父母差不多一辈子都在为子女忙乎,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是生活的重心,是自己的希望。在人生的历程中,他们恨不得将所有的事情都替子女承担下来。中国的父母活得苦,活得累。但当亿万个父母挥去额头的汗珠,不厌其烦地唠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时,孩子却说:“活着太没意思了,我觉得家里最好的地方是厕所。”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日益增多,但在早期教育汹涌澎湃的浪潮中,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令父母目瞪口呆:“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10.
思之 《家长》2013,(12):29-30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无以复加,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思想的指导下,他们不教孩子理财,却大把大把地给孩子零花钱,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胡乱花钱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每次与家长交谈,他们都会这样问:“我的孩子近来怎么样?”如果反映的是孩子的优点,则皆大欢喜,感激之言也会随之而来,但如果我想说一点孩子的缺点,就得慎重考虑,弄不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遇上脾气急躁的父母,说不定还会让孩子受皮肉之苦。  相似文献   

12.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10,(3):10-11
诸暨一位家长来电说:“有一天,我偶然翻看了一下女儿的日记本,女儿很不满。她当天就把经常放在书桌上的日记本放到了自己的抽屉里,外面还加了一把锁。钥匙也被她藏了起来。我不是有意检查孩子的东西,但是孩子有事情,作为家长总要尽快知道,以便及时帮助她吧。我该如何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让孩子相信父母,对父母放心呢?”  相似文献   

14.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何时开始,对孩子进行“物质刺激”大兴其道。亲子间经常有这样的对白——孩子问父母:“爸妈,这次考试,我要是考好了您奖励我什么?”父母回答说:“奖励你××元(或是其他什么奖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孩子们都盼望着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因为孩子拿到好成绩而自己面上有光,另一方则因得到实惠而笑逐颜开。但是,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学习,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重赏”之下可有佳绩?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和几个孩子,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批评     
刘霞 《生活教育》2014,(7):121-123
经常有父母和我倾诉,说他们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对,都会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可让他们觉得特别头疼的是自己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不受教,无论父母怎么批评、打骂就是屡教不改。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和父母进行激烈的肢体及言语的对抗。父母们苦笑着说:“孩子就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债,这一世是来讨债的!”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要求孩子不要说谎。但事实上,很多父母无论是给孩子描述一种奇妙的事物,还是吓唬孩子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他们经常编造非常有创意的“谎言”来欺骗孩子。即使是那些最重视诚实品质的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谎。  相似文献   

18.
在医院里经常碰到一些父母问: “医生,我的孩子睡觉总是出汗,是不是得了佝偻病呀?”其实,入睡后出汗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现象,大多数都属于“生理性出汗”,对此父母不必过分担忧。婴幼儿由于身体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宝的妈妈是一个善良的人,照理说受到潜移默化的孩子也应该自然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不然,“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很需要。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1.感谢我们的孩子,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起点看到“感谢我们的孩子”,也许有人会问:我生他养他,为他付出了这么多,还要感谢他?是呀,不妨回想一下,让我们这一生感到最富足的是什么?是拥有一个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我经常告诉孩子:“你让妈妈做了一回妈妈,这种感觉真好,太谢谢你了!”是呀,生养过孩子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才会更加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才会…  相似文献   

20.
仲达 《家长》2013,(8):7-11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着这句话,父母纷纷为孩子制订了各种学习计划、报培优班、上贵族校,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无论自己怎样辛苦,父母都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超前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