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在其生命最后一年,为引进盖达尔做了很多工作。他对盖达尔《远方》的评论,亦可基本涵盖一切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评论引申开来为儿童文学要使儿童认识到真实的生存环境,要培养儿童的好奇心,要使他们自己也要求"真";要引导儿童向上的情怀,向上应该而且可以与向善合一;"怀旧"会使心灵获得"美"的体验:凄美的感伤,广大的怅惘,甜蜜的忧郁。鲁迅对于盖达尔的引进和评论,是他为儿童文学实现真善美的本质所提供的正确路径。鲁迅与盖达尔还发生了两处"遇合":鲁迅笔下的辛亥革命与盖达尔笔下的俄国二月革命"惊人的相似",这促使我们对这两次革命及其评价进一步重新思索;盖达尔竟然描写了中国麻木的国民性,与鲁迅的相关描写,异曲同工。这引发了我们强烈的民族耻感。  相似文献   

2.
在尼采早期思想中,"醉"专指酒神状态;而到了后期,他的"醉"内涵则包含了日神状态和酒神状态,把"醉"看作最基本的审美情绪。尼采所强调的"醉",是人的本能欲望的展示。他的以"醉"来拯救生命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便通过对醉的类别,成因、本质的浅析,探究他的生命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巫少飞 《文化交流》2013,(10):58-61
今年4月,衢州市文化馆收到一封衢州籍著名摄影家毛松友后人毛艾华的信,说"毛松友的摄影作品,在全国各城市的纪念馆,如毛泽东、周恩来、鲁迅、蔡元培等国家领导人、社会名人纪念馆里都有展出",希望能在故乡或省城杭州建立毛松友摄影纪念馆。毛艾华在信中附录了毛松友拍摄的一张闻名世界的照片——1933年2月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的合影。从这张照片我们了解到,鲁迅曾与衢州文化人毛松友、沃渣、叶洛、华岗有过不少往来。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半殖民地民族劣根性的揭示与批判,有利于唤醒民众,自我拯救.国民劣根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孔儒文化--封建文化,吸纳现代文化,才能使民族解脱包袱,在现代文明之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鲁迅逝世80周年纪念。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是鲁迅一生的话题,持有崇高的评价。鲁迅和孙中山,前者系文学家,后者为政治家,但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俩的生平事迹,不论是人生经历,还是政治观点,直至情感生活,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并且身后极享哀荣,一直为世人所崇敬、传颂。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在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心目中,鲁迅作品的经典地位是确定无疑的。然而,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鲁迅研究也遭遇到多方面的冲击,其中有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流传到中国之后发生了严重变形的后现代主义,还有质疑国民性理论、把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曲解为殖民话语霸权的"新左派"……不同个人挑战鲁迅的方式也不同,其中有学理式的,也有流氓式的。鲁迅是谁?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士;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相似文献   

7.
鲁迅哲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框架问题迄今为止,在有关鲁迅哲学思想的论述中,使用的主要有两类三种哲学思想的框架。一类是西方现成的哲学思想,一类是中国古代固有的哲学思想。在西方现成的哲学思想中,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思想在从二十年代至今的鲁迅哲学思想研究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秉承这个意旨,鲁迅文化基金会自成立起,就设立了“大师对话”公益文化活动项目,旨在通过鲁迅故乡与世界各地其他文豪的故乡对接,开展文豪故乡国际文化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1927年,瑞典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到中国考察研究时,曾与刘半农联系,传递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消息,由刘半农托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意见。9月25日,鲁迅致台静农信中明确拒绝。信件内容摘录如下:静农兄: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  相似文献   

10.
想起朱安,眼前就浮现一口井.那深深的院落,高高的围墙,阴晦的天气,一个又一个孤寂的上午、下午,夜里战抖的星星……无不使人联想起"心似枯井"这个词语.即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在那八道湾胡同或砖塔胡同,这口井仍一如既往地空旷,孤寂,几乎令人害怕.  相似文献   

11.
获悉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赴浙江绍兴出席新版《鲁迅全集》完稿工作会议和《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研讨会,我们趁其在杭州逗留之时,在他下榻的宾馆进行了采访。采访中,我们对陈漱渝平易近人的学者风度,和他对鲁迅作品的言出如流深感钦佩,受益匪浅。话题是从他今年3月赴法国作中法文化交流谈起。他说这次去法国有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前几年中国作家到法国开讲座,场面都较冷落,但今年很热,余华等作家今年在法国开讲座,场内可谓座无虚席,这当然和许多中国作家的书被译成法文,让法国读者了解有关;此外,法国人民渴望了解中国,近年来已经掀起了“…  相似文献   

12.
鲁迅郭沫若的孔子观罗炯光一个孔子两幅像孔子(前551-前479)只有一个,但不同人心目中的孔子并不相同,有董仲舒的孔子,也有王充的孔子;有嵇康的孔子,也有王阳明的孔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两位巨人,鲁迅、郭沫若曾不止一次地勾画过孔子的形象。在鲁迅...  相似文献   

13.
斯特拉日尼采是捷克东南部摩拉维亚地区的一个小城市,人口不足两万。但它自194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民间艺术节,并且越办越精采,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14.
去年夏天,钱塘江水波涌浪翻,宁绍平原谷酒香.临近故乡绍兴之时,他深邃的两眼一动不动地盯着车窗外的景色,离乡的游子此时早已扑进了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15.
16.
世纪之交,文坛乃至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质疑、批评、否定鲁迅的观点和文章,甚至诋毁鲁迅人品的局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本用致孙乃修先生一封信的形式,以其著作《思想的毁灭——鲁迅传》为依据,从七个方面批驳了否定鲁迅的论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和研究鲁迅文学作品、思考当代学术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与柔石都是浙江宁海人.1929年我11岁时到上海读书,与比我大15岁的大哥王育和、比我大16岁的柔石一同居住在横浜路景云里23号.景云里23号原是鲁迅租住的房子,他搬走后让给柔石,柔石便让我大哥和他一起住.……  相似文献   

18.
雨露 《文化交流》2016,(1):50-53
正作为中华民族和俄罗斯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杰出代表,鲁迅与列夫·托尔斯泰都是蜚声世界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人生有着将近30年的同时代岁月。两位文学大师的心灵、思想和作品,紧紧地连接着中俄两个民族的精神和命运。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我还年轻的话,我一定要去中国",可惜他未能成行。2015年10月13日,这位大文豪的心愿终于由他的玄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9日晚上,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仪式在鲁迅先生的故里绍兴大剧院隆重举行。在通往颁奖典礼的红地毯上,走来苏童、方方等30名获奖者,其中有一位戴着眼镜、身材瘦高的中年人,显得从容淡定,他就是浙江的杂文作家陆春祥。  相似文献   

20.
大江健三郎在六次访华中多次提到鲁迅,可见其对鲁迅的接受与推崇。二人有着深切的联系,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了相同的民族精神,他们是具有强烈民族危机感的作家。在作品中,二人关注社会、关注民众,以不屈的批判精神拯救处于深渊中的民众,将目光和焦点聚集在社会上,从多部作品中可以看出二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本文将列举多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如《人羊》《阿Q正传》等,深入探讨东亚土地上少有的两位时代的清醒者如何关注社会与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