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李海芹 《英语教师》2023,(6):132-135
阐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模块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模块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要素。提出“模块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是根据主题式和任务式教学的特点,将单元内学习内容整合为一个个单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学习方式,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目标,并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1 Friends为例,探究初中英语“模块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任务】四下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科技”,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教学这一单元时,依托学校召开的“奇思妙想”科技节活动真实情境,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为“奇思妙想创意多,解说分享探奥秘”,并结合学生生活提出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自己设计一样创意物品(可以图文结合,也可以用文字写,也可以制作实物),在科技节上作介绍。按照教材编排意图,本单元可以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3.
依据小学阶段各年级《快乐读书吧》栏目中推荐图书的不同特点,以1+X为引领的整本书教学,大体包括“聚焦主题,组合故事”和“关注联系,精选篇章”两种形式。《快乐读书吧》前期编排的童话、寓言、神话等,都是由多个单篇组合而成的整本书。这种故事类的单篇作品集,可以从内容、人物、思想情感、学习方法方面确定主题。五、六年级教材中推荐的阅读书都是中外经典名著,可以从长篇著作中筛选文章组成1+X阅读,从而形成阅读课程实施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4.
张迎平 《江苏教育》2023,(27):80-81
<正>1.准确定位,加强学科间的有机整合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二字决定了其具有极强的跨越联通性。综合性学习就是要打破过去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壁垒,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沟通,加强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成为学科融合的连接点,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如在三下“中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学习包粽子、制作月饼等,并写下感受,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锻炼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运用互联网下载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5.
王雯 《福建教育》2023,(39):23-2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狭义的跨学科学习,表现为通过立足学科知识,以主题的形式来实现关联其他学科知识、方法和思维的一种综合学习方式。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立足的学科称为“主导学科”,关联的其他学科称为“辅助学科”,主导学科与辅助学科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根据主导学科(“1”)和辅助学科(“N”)整合的不同程度,可以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类型划分为“1←N”“1&N”“1→N”“1∪N”四种不同实施形态。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既是亮点又是难点,但它是一个多义词,亟须厘清。在新课程改革语境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是指以主题学习的方式实现跨科目教学,以培育学生综合性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操作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科目A跨科目B”型与“科目A跨科目B+”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四个关键特征表现为以科目之跨为起点,以主题整合为抓手,以实践学习为路径和以素养培育为旨归,强调了其科目学习的逻辑起点,观照了学习内容组织的变革,凸显了核心素养导向下学习革命的表征。从实践策略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注重实施单元化,以单元作为设计实施的单位和载体;应注重主题意义化,建构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应注重内容结构化,开展指向整合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注重学习实践化,推进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变革;应注重评价表现化,嵌入表现性评价变革传统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1+X”单元整合教学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对提升语文教学实效大有裨益。该模式将“1+X”教学与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扩充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目标,改进了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交融互动。  相似文献   

8.
群文阅读作为课内单篇阅读教学的补充,有效衔接了课内外阅读教学,有力推动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发展。“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借助单篇教学的“1”,拓展到同一主题下多篇阅读的“X”,以精读课文的有效延伸及单元主题的有效拓展作为群文阅读的方式,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任务型“五学”课堂,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次才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模式。主题任务是驱动学生学习的“点火器”,也是整个课堂学习的“发动机”。“五学”围绕任务展开,始于任务,终于任务。  相似文献   

10.
张玉  刘世辉 《辽宁教育》2023,(23):92-96
《长相思》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思乡怀人”为主题,结合小学语文“1+X拓展阅读”的要求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定义的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从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回顾旧知,了解词的特点;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注释,疏通大意;想象画面,品味情感;方法迁移,拓展阅读六方面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王雷 《江苏教育》2023,(11):51-55
知识结构化视域下的知识域再思考,是以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以适应学生进行数学认知为路径指向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建立同质结构的知识域,可以准确地对学习素材进行辨识,找到贴合自身需求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认知联结域。教学中以“知识相近”“层级派生”“隐性同质”等三种不同方式构建“知识域”,可以映照学生的数学思考,形成助推数学认知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读写结合教学法,并不断结合学生的诉求及个性发展需要,从多角度改善教学方法。文中结合作者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研究了在“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如何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节心理课的教学设计,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才能展示出生命的活力,激荡出智慧的火花。1从双向分离走向双向整合教学设计案例1:苗老师发现,初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查阅了学习动机理论,把本节课的主题确定为“学习动机激发”,内容设计成给学生详细讲解学习动机的分类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授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胡静 《辅导员》2014,(18):55-57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是苏教版与中图版五年级下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主题单元中的一课。其教学目标大致可以确定为:1.深入反思与父母之间形成隔阂的原因;2.认识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重要性3.学习、运用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晓林 《江西教育》2024,(15):71-73
“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立足于“学生立场”的教学。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要求教师对单元主题与内容形成一个全面、辩证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样态实现从“零”到“整”的转型。有效的“单元主题”教学,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不断进阶。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要统整教学目标、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反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学习进阶致力于描述学生的学习发展历程,刻画特定主题或内容下不同层级的学业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明确相关主题下学生在各年级应该达到的学业表现。以“语言文字运用”主题学习进阶的建构过程为例,呈现学习进阶在实现学段衔接方面的重要作用,力求为开展层次性、连贯性语文教学提供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历史教育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充分借鉴已有的“跨学科学习”和“主题学习”经验,其特点包括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内容的开放性以及过程的探究性。研究认为,在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可以依据历史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活动,从多学科角度提出思考问题,开展以学生综合实践体验为中心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和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建立元素化合物学习方法的认知模型,并将认知模型应用到实践中,切实提高复习效率。该学习方法的认知模型不仅可以应用到氯气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应用的学习中,同时,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应用的学习和复习中。  相似文献   

19.
陈忠英 《教师博览》2023,(36):39-4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以“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策略为主题,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法,通过相关理论分析,提出教学策略的具体步骤与策略。“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问题与挑战并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改进“1+X”单元整合阅读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思路,为未来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以下简称主题1)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5个学习主题之一,贯穿初中化学教学全过程。教师开展该主题教学,应以“化学实验”为载体,组织深度“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体会化学研究,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