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实验改进思路 石蜡油分解实验是高中重要的有机实验。实验原理是石蜡油蒸气遇到灼热的碎瓷片,分解产生一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等溶液褪色的气态产物,该气态产物还能用排水法收集并且可以燃烧。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推断产物中含有与烷烃不同的烃——烯烃。该实验有助于学生认识最简单的烯烃——乙烯的主要性质及其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宝军 《化学教学》2003,(12):10-11
新编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册第83页关于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课本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3.
苯与溴取代反应的无污染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6H6 与Br2 的取代反应是C6H6 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 ,其验证性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反应较剧烈 ,而且反应物和产物均为较低沸点的有毒物质 ,若按现行教材提供的装置和操作进行实验 ,则在试剂取用、反应、装置拆卸、反应产物倾倒等全过程中 ,对教室环境造成污染。以致一些老师不太愿做这一实验。就该实验的无污染化问题 ,笔者作了些研究和改进 ,经试用 ,效果很好 ,现将其整理如下 :1 实验装置构造及原理实验装置由小塑料瓶加料器①、三通催化反应管②和产物吸收验证容器③三部分组成 (装置见图示 )。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控制反应…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方案的不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用具支U形管、注射器、干燥管等实验用品,设计出了一套乙醇催化氧化及产物验证的一体化实验装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对乙醇催化氧化产物的检验更准确与全面,且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改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3个版本教科书中“实验室炼铁”实验的呈现方式和教学现状,从正确理解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的作用、对铁的检验方法的商榷,到对实验固体及气体产物的检验、尾气处理和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等方面,分析该实验室的探究价值,设计实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了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该装置便于学生操作,实验现象直观、明显。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化学反应原理22面“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采取如下方法:锥形瓶内盛有5%的 H_2O_2,双孔胶塞上插有短导管和漏斗,短导管里插有带余烬的木条。开始时余烬没有明显变化,从漏斗处向锥形瓶内加入少量 MnO_2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余烬复燃。装置如图1。一、该实验存在的缺点1.实验容易失败笔者通过反复实验,当加入MnO_2时木条的余烬已经熄灭;H_2O_2剧烈分解产生的液泡也容易使余烬熄灭,从而导致实验失败。2.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由于 H_2O_2的分解及木条的燃烧图1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实验成功率很低,实验现象不明显。在其他文献的基础上,对实验条件及产物的检验进行了探究,同样实验装置下操作简单,现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三通"接头、注射器等器材制造了2个简易的"酵母菌发酵"实验装置。实验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该装置用于"酵母菌发酵"相关实验,既便于直观定性地感知酵母发酵实验现象的变化,也可定量地检测发酵产物的生成量,有利于落实课标中提出的实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改进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实验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烧杯、漏斗和注射器这三种仪器组合成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实验装置,将对蜡烛燃烧两种产物的探究整合到一个实验中,水雾和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均十分明显,有力地证明了蜡烛燃烧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缩短了实验时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2.
赵红 《化学教学》2003,(9):11-11
初中化学教材中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因白磷燃烧是在开放装置中进行,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验室的通风橱中进行操作、演示该实验.这样,既不利于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很难让每位学生都看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现行教材对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实验一直采取以下操作 :将SO2 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 ,品红溶液的红色退去 ,再加热试管 ,红色又恢复 ,装置见图图 1 原实验装置    图 2 改进的实验装置1。由此教材得出结论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 ,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教师对该反应原理很清楚 ,但是学生不知道 ,这种操作能不能说明该反应原理 ?学生心中留有疑问 ,更重要的是 ,加热又分解出的SO2 不经处理 ,直接排入空气中 ,没有…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制的回流、分水、蒸馏三合一实验装置代替传统的加热回流、回流分水及蒸馏3套实验装置,以环境友好型固体酸Zr(SO4)2/SiO2和TiOSO4代替传统液体酸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通过合成反应的酯化率、产率及产物的酸值比较研究三合一装置与传统装置在酯化反应中的性能差异,并用FTIR表征酯化产物的分子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三合一装置在酯化反应中的加热回流操作性能与传统装置相当,回流分水与蒸馏操作性能优于传统装置,它对两种酯产物的分子结构均无影响;三合一装置不但适用于实验教学、科研实验,还为相关化工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石蜡油分解产生烯烃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个探究性实验,但按教材所述方法进行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分解产生气体的速度慢;高锰酸钾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慢.经实验探究发现,用无水氧化铝或铝片作催化剂,采用注射器逐滴滴加石蜡油于分解装置中进行该实验,可获得较好的石蜡油分解效果,且分解速度快;若将铝丝拧成绳状,加热后直接插入石蜡油中,再向石蜡油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振荡数次,发现高锰酸钾溶液能很快褪色.实验改进后操作方便,耗时短,很适合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16.
"黑面包"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原因 ]对高一化学第三章第四节硫酸、硫酸盐的教学 ,教参补充了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该实验现象明显直观 ,历来为老师们采用。但此实验产物中的SO2很不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 ,也不符合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初衷 ,并且本实验只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的气体使炭化 ,并且膨松成“黑面包” ,而未让学生明白气体的成分。为了验证产物成分及处理有毒气体 ,现将该实验改进如下 :[实验装置 ]a .分析纯硫酸 b .蔗糖 c .品红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 )e .澄清石灰水 f.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 ]①将装置连接好 ,检查气密性。②在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9,(14):49-5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探究性实验,实践表明,教材提供的实验参考方案在实验装置、反应时间、产物检测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改用20 mL注射器作为反应装置、以活性干酵母复水活化代替新鲜食用酵母,探究葡萄糖溶液的适宜浓度、酵母菌液与葡萄糖溶液的适宜体积比、传统检验酒精产生方法的改进。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简化了实验装置、节约了实验材料、缩短了实验时间及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提高了该实验在中学开展和普及的可行性,将该研究成果与教材中的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中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生大量白烟,造成空气污染,与"绿色化学"思想相违;二是坩埚壁不透明,遮挡住了钠加热熔成小球及其燃烧现象,学生观察不方便,不能直接观察到金属钠从熔化到燃烧的具体变化过程,不利于分析实验结果;三是该实验虽可方便快速得到淡黄色产物,但生成物周围总伴有黑色颗粒及灰白色粉末生成,影响实验效果。为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设计搭建了小型浮式天然气液化实验装置,介绍了实验系统的工艺流程、测试段设计、浮式测试平台及装置的工作参数,分析了该装置的特点及用于开放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结合液化天然气利用技术课程的工艺流程,设计了低温冷剂降膜流动可视化测量实验、绕管式换热器壳侧降膜蒸发换热和压降性能测试实验、浮式条件下设备的抗晃荡设计和验证实验。该系列实验项目的实际开放情况达到了实验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实验装置,从而改善了数据处理方法,无需测量反应完全后放出氧气的体积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