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翠萍 《江苏教育》2023,(44):39-41
童诗贴近儿童的生活,童诗教学有助于儿童实现积极的审美体验。在童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主题或写作手法对童诗进行分类整理,理出一条教学设计线,串联起富有“童趣”“童心”“童真”的审美体验链,帮助儿童在欣赏童诗意象之美的同时,学会运用童诗创作的方法,创造意象,实现审美创造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是以儿童为对象的,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审美特点,以其生活气息浓厚,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朗朗上口,深受儿童的喜欢。本文就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阅读童诗,感知童诗特征;积累童诗表象,模仿童诗写作;激发童诗幻想,学习诗意表达”;阐述笔者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儿童诗教学,让童诗教学为学生营造快乐的童年和诗意的人生,赋予课堂以文化的气息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童诗的本质是对事物的重新发现和命名,是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密码去认识和编码事物的行为,反映了儿童心灵的成长。童诗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享受童诗,润泽生命,从而构建起生命意义的新课堂。童诗教学的具体策略有:静态童诗氛围的创设、动态童诗活动的开展、常态童诗赏读的强化、状态童诗创作的引领等。  相似文献   

4.
童诗教学是教师带领学生对典范童诗展开的审美活动,以提升孩子的文学鉴赏能力。儿童不可能天生就是诗人。童诗教学可裨益于中文生态的改善。而被引来作童诗教学范例的,必须从严遴选,其内容和艺术两者都必须经得住慎细推敲。  相似文献   

5.
赵镜中 《小学语文》2011,(10):60-62,54
一、童诗是为儿童写的诗还是给儿童读的诗? 什么是童诗?我们常理解成“为儿童写的诗”,这样说也没错,只是有点刻意与狭窄。从很多的阅读经验里发现,有很多给孩子阅读的诗,当初写成时,并没有想到读者群中还包含了儿童,可是儿童就是喜欢读。就这个观点来看,把童诗说成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可能更贴切些。其实,真要去区分童诗与成人诗真的很困难。例如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6.
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对当下语文教学实践具有较大的启发。用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破解现下阅读教学中的痼疾、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哲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和创生性三大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选择内含哲学意蕴的阅读资源,恰当组织设计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群体探究共同体;教学评价上开展生成“智慧”的动态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参考》2005,(6):62-62
安徽省教育部门开始开展7项行动,推动全省的教育公平工作。主要包括:维护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权益,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贫困生资助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艾滋病(家庭)儿童、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保障他们教育权益的“关爱行动”;通过卫星接收站、多媒体教室、光盘播放点等建设.把“名师教学”、优秀课程送到乡村.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电波行动”;使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教育权”,维护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的“蓝天行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努力实践“依托拉小办学。尽享名校资源;抓住课改契机,打造精品校园;开展智慧教育,追求教学高质量;营造对话文化,创建校园特色”的办学目标,以“基于儿童,关爱儿童,发展儿童”为核心价值观,在“智慧教育和谐对话”理念引领下,追求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发展中增长智慧,让银城园的孩子“更健康、更勤奋、更聪明、更快乐”。  相似文献   

9.
由于童诗能直抵儿童的心灵,给孩子快乐、温暖和抚慰,因此,在儿童的生命成长过程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儿童诗篇幅短小,诗中有优美的语言,贴切的比喻,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因此,童诗是最适合低段儿童的文学样式,也是训练儿童语言最好的启蒙教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低段的教材中,儿童诗的比例明显上升。我认为,要搞好童诗教学,只有善于借助各种媒介,扩展教学资源,才能让孩子们真正领悟诗中包含的情感和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童谣童诗是最简练的文学作品,是文字启蒙的好教材:节奏明快、语调流畅、旋律动人,让孩子觉得好玩有趣,带来快乐,培育想象力;在诵读中学会感受和思考,培养耐心,学会专注做事。这"人之初"的语文,决定了它可能尽早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叩启孩子语言天赋之门,成为开启儿童心灵的一把钥匙,让孩子在健康向上的童谣童诗浸润中,享受童年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童诗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童诗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紧扣儿童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生长需要等,让儿童品尝纯正的文学趣味、真正体验个体发展、感受美妙的精神生长,从而使他们内在潜力得到挖掘,获得生命的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2.
余琴 《小学语文》2010,(9):34-36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这样做的好处是解决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如果仔细研究每组课文的表达方式,从整组教材着眼开展阅读教学,就能领悟基本的习作方法,让儿童从读中习“作”,把提高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其独特的意蕴,孕育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而童诗则是儿童开启言语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媒介。儿童文学评论家谭旭东指出:“在儿童成长阶段,让孩子们享受童诗的营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充分发掘阅读教学中可“写”的因素,抓住能让学生欲“写”的契机,巧妙地安排“写”的训练,将平时的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课文练笔。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在写中促读,使“阅读”和“写作”携起手来,齐头并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点评     
居丽华 《上海教育》2005,(9B):57-57
以“实、情、活、趣”教学见长的童建芬老师,怀着对孩子赤诚的爱,潜心研究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以独特的“引趣一激情”教学方式,鼓励孩子敢想敢说。在热烈与和谐中,她的课堂充满着情趣与活力。她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一次次学习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体谅、学会互相尊重;在一个个问题的释疑解惑中,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6.
儿童从来都是游戏着的儿童,而游戏也就是儿童的游戏。一个人只要处于游戏中,也就是处于儿童的状态。因此,对于游戏的体验,就是对儿童状态的体验。我们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以剪纸为入口,开展剪纸区域游戏策略的探索,释放孩子游戏天性,探索剪纸区域活动新策略,变“摆设”为“对话”,变“填鸭式教”为“主动去学”,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让孩子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黄赛琴 《教师》2015,(9):31-32
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阅读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精彩起来.本文从朗读品味,让词语“现”出来;联系生活,让词语“实”起来;换词比较,让词语“神”起来;运用表达,让词语“化”下来这四个方面对中高年级词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让小车动起来”“让小车快起来”“让小车准起来”三个探究实践活动,建构“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慢”这一科学概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可围绕“动起来、快起来、准起来”三个进阶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聚焦数据分析进行思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言语想象力是凭借语言文字,结合感性经验形成新形象以及利用语言文字实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与感受的能力。从人的发展来看,童年时期的教育对儿童的言语想象力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儿童言语想象力缺失的现状,教师可以基于童诗教学的实践,从"诵读童诗,激发想象;欣赏童诗,唤醒想象;创作童诗,放飞想象"这三个方面养护儿童言语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童诗词句简洁、想象丰富、意境优美,贴近儿童心灵。仿写童诗,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从引导学生仿照童诗的观察点、想象点、情趣点入手,让学生通过"读"和"仿"童诗的练习,汲取"写"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视角,让学生感受自由表达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