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史资源开发应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创造性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过程。具有导学性、活动性、研究性、方向性、时效性和教育性等特点。乡土史资源的开发提倡:以通识型开发为经、以专题史开发为纬,建构经纬交织的开发模式;社会力量开发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学校开发相统一;乡土人文资源与乡土史资料开发相结合;乡土史料开发与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乡土史资源的教学应用宜采用:在历史课教学中穿插乡土史教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集中开展乡土史专题学习;利用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分散学习、丰富乡土史知识;与其他人文学科整合,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史知识。  相似文献   

2.
史料教学在高校历史课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古代史中的王莽及王莽改制、党锢之祸等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史料教学的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疾疫史教学可分为日常历史教学、小专题等两种形式。在日常历史教学中,以三道原创选择题为案例,探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康乾盛世、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与疾疫流行关系;在小专题中,以黑死病为主线,以开放性试题等4道原创试题为案例,剖析黑死病源头,蔓延路线,对欧洲教会、经济、文艺复兴的影响等。而无论是日常历史教学还是小专题,一以贯之的是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服务于生活与认识的教育,以史明鉴、在真实的历史中渗透教育,是历史学科的最大价值。史料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材料,历史研究若是离开了史料,就会成为空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史料实证素养纳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师应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不断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应然要求和实然状态之间的差别,思考如何将应然的理念转化为具有实际操作的实然状态。以史学素养的培养为抓手,以史实、史料、史感为要素,遵循由史实到史料,再到史感,最后到行为的特殊认知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促进学生史学素养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史、经济史、社区史及社会史等领域的教学中,与其他文献史料相比较,数据史料因具备直观形象等特点而具有相当的说服力或证据效力。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数据史料可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以促进历史理解,有助于形成多元、理性的历史解释;或用概念教学,形成证据链,以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亦能配合地图,有助于形成时空结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本质联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其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几个层面。在此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模式已成为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向。基于此,本文以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灭亡”一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通史、寻史、释史、鉴史达成历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鲁巴克在《教育问题史》中尝试运用"问题史学"研究范式,逐一就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育与哲学、课程、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十七个教育问题开展专门研究,以编年史形式安排史料,以专题形式展开论述;根据问题选择史料、分析史料,探索教育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追求教育问题阐释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层面的纵横结合。因此,布鲁巴克及其《教育问题史》代表了一种教育史研究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理论探讨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运用上,缺乏从生活史视角出发对影响教师发展的日常生活和历史上各时期教师生活史的研究。今后教师个人生活史研究应扩宽研究范畴,加强教师日常生活和历史上各个时期教师日常生活的研究,具体可以通过史料来源、研究对象、研究地域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属于“过去”,发生在过往时光岁月的“情境”之中,内涵丰富而内容多样,故特定历史的“内容”“情境”决定了历史教学的具体方式。杨春华老师以人教版历史必修1“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史实和真相如何呈现、以往历史教学意涵的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体悟历史意义的思考,尝试用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教学路径、教学叙事和课程资源开发方式,揭示“图像证吏”的课题,用“重访过去:如何切入抗日战争史基于史料的脉络和机理确定‘图像证史’的教学立意”“‘图像证史’:如何讲述抗日战争史基于学科的特性和结构探索‘史料教学’的具体方式”“守望人性: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史基于主题的内容和意涵体悟‘新文化史’的价值取向”,寻找历史教学中“另一种”可能的历史呈现方式,引领学生从生命、人性、文明的“新文化史”视野,理解抗战历史,拓展历史教育的视界。  相似文献   

11.
西方心理学史有旧史与新史之分。旧史主要讲述心理学观念的发展和心理学家的个人成就;新史则更加关注被旧史忽视的无名群众的生活,关注心理学观念产生的思想背景和时代背景。心理学的历史不仅仅是思想和逻辑上的,还应该包括现实的和日常的要素。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历史,也才能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和日常性;从旧史到新史的转变,意味着心理学的研究正在转向现实和日常;从旧史到新史的转变,也体现了我们时代的特点——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中学乡土史教学也应转变教学理念,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造就现代公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情感建设”和“能力建设”;探索新的学习方法。正确处理乡土史教学与正式教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于《中国史学史》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选取了重要史学家及其学术成就为主要对象,鼓励学生阅读史学原著,尝试利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在具体实践中学习历史,获得知识。此方法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以诗证史”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发展思路。陈寅恪先生是“以诗证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中国诗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1],其《元白诗笺证稿》则是利用中国诗来研究历史的典范之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与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广阔的生活画卷,且后人亦能从中发掘王朝兴替与社会变迁的诸多信息。利用古诗作为日常教学的史料,可以展现史料的多元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三历史复习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高中普遍使用的是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撰的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其以通史知识体系为基础将内容划分为中国史与外国史两册,这种以“通”为特征的编撰思路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通史意识。为涵育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树立通史观念,应通过建构大通史框架,创设中外关联的史料情境,连接中外史事,设置史事的纵横向对比,建构起大通史复习教学体系,以保证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6.
乡土史资源开发运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创造性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过程,它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笔者以福州为例开展乡土史资源的教学应用,主要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史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的乡土史专题学习;利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加深认知;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丰富乡土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7.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要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明确主题,一以贯之;多角度选取史料,引导学生辩证理解;巧妙设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潮州乡土史为例,探索如何在中职历史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挖掘和利用乡土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历史教学作有益的补充,并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乡土观念,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虞骄 《江苏教育》2023,(46):14-17
史料研习是历史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史料研习的过程中,需要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解析史料,分清史料中的客观历史事实和作者的主观论述,做出基于史料的问题设计,并认识叙述同一史事不同史料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教师通过史料研习,深化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认识,以引导课堂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实证意识。  相似文献   

20.
<正>乡土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乡土史料的文化积淀是深厚的。乡土史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乡土情味,学生对此有亲切感、认同感。将乡土史引入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利于在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地方的历史不仅与全国的历史紧密相连,而且还具有本地区、本民族的特征。经过多年的初中历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