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思政课”理念是在建设新时代高质量思政课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既是高校进一步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需要,也是国家扎实推进2035、2050战略蓝图的需要。“大思政课”并不等于“大思政”,旨在推动一场思政课的质量革命,全面提升育人效果。从党和国家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方位可知,“大思政课”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探索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相辅相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沿革可知,“大思政课”所关注的“高质量”目标并不是单纯地指一门课,而是重在打造兼具内部协同性与外部开放性的思政课课程群。因此,“大思政课”之“大”在于通过研判历史方位的大视野,来推进思政教育的大体系,使思政课小课堂与高等教育大改革相联通,与中国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切实成为立意高、格局大的“大思政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社会思潮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但更多是消极的。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不能顺其自然,要主动出击,直面应对,积极引导,有所作为,在多元社会思潮的批判和借鉴中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5G技术的优越性能与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技术需要高度契合,将引领思政教育模式的发展和革新。5G技术有着超高速率、超低延迟、泛在网络、低能消耗、万物互联的特点和优势。该文从国家政策、教育体系、云端教育、传统文化四个层面分析5G技术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指出5G技术对思政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再以思政教育的立体化、智能化、丰富化为切入点来探究5G技术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提升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成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当其冲。充分吸收和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着力布局思政课全新课程群、培育思政课课堂新形态、形塑思政课教材新格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三个着力点。立足“大思政课”建设全局、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格局,直面高校思政课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既有改革困境的破解之道,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具有政治性和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的学科特征,旨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载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内在关联,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当代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关联耦合,有助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前沿阵地的实践基础,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各高校开始优化自身教育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基于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慕课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路径,但同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应注重对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全面优化创新慕课教学模式,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慕课教学模式能够带动高校教育资源整合与升级,全面平衡教学创新和资源使用。探究了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崇高使命。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是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对标讲好思政课、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的首要职责,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锤炼过硬的政治素养站定讲台,培育高尚的情怀素养站稳讲台,练就扎实的教学素养站好讲台,牢筑深厚的科研素养站实讲台。在共筑核心素养提升体系的实践中,要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以营造优良从教环境,优化协同培训体系以助力教师持续成长,聚化成长内驱动力以提升教师素养魅力。  相似文献   

8.
着5G时代的逐步来临,5G网络技术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催生了智慧教育新的生态,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但5G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待转变,交叉时空中师生的情感互动,学生的学习观、学习方式有待转变。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需与时俱进,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5G技术构建高效、有活力的高中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改革,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以问题意识加快目标实现,以目标意识使问题得到真正解决,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因此,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觉形成问题与目标导向意识,需要以新时代最新思想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完善评价机制,为教师建立一种氛围和标准;加强党的领导和监督,为改革做坚实基石。最终实现高校思政课改革朝着内涵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白丫 《西部素质教育》2022,(17):100-103
为了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形式,然后分析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困境,最后提出了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思政课在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方面仍存在许多困境。基于此,积极对思政课进行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家国情怀为主线的培育体系,做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交互融通协同发展,探索以培育“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为导向进行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实践之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媒体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当下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人带来了更丰富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渠道。新媒体视域下,其独具个性的交互等功能,吸引大批学生投入过多的精力与时间,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他们在张扬个性、崇尚自由,在网络上恣意地表达自我的同时,也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而影响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基于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对教育领域而言,"5G"背景下高校不仅要以社会为导向,积极调整人才培育计划,更要针对信息技术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做好大学生就业辅助工作,以此来帮助大学生积极拓宽就业路径,使大学生在"5G"背景下顺利实现就业。为此,本文以"5G"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就业路径展开研究。通过对"5G"未来良好发展趋势的分析,探究了"5G"与高校人才培养就业进行对接的现实意义。最后对"5G"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就业路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课的重要资源,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与教育意义。数字化技术能够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有助于赋能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打造思政金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把握“Z世代”大学生的特质,运用数字化新技术,开发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创意产品,搭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共享平台,探索分享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政课“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的重要途径。“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社会大资源挖掘不够“深”,“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实践教学、搭建资源平台力度不够;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明确方向和具体要求,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推进,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一重要论述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任务,教育进入数字化发展时代。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旨在破解教学中的三重困境:教师数字素养水平不高的主体困境、数字教学资源不足的内容困境、数字平台建设缺乏的载体困境。通过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教学资源供给、教学平台建设三个方面的改进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让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都能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推动者、受益者,以数字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带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趋势.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创新.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政策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着优势互补,都为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同上一堂课"是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主要包括课前实施深入交流,课中实施"双师课堂"教学模式,课后积极反馈意见及共同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健全各种体制机制,是"同上一堂课"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趋势.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创新.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政策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存在着优势互补,都为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同上一堂课"是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主要包括课前实施深入交流,课中实施"双师课堂"教学模式,课后积极反馈意见及共同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健全各种体制机制,是"同上一堂课"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备、协同育人合力不强、纵向衔接贯通不畅等问题制约着高校思政课建设实质性效果.从实际问题出发,高校思政课建设需健全顶层制度设计与运行保障机制,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横向协同合力,贯通思政课纵向衔接,以期有针对性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及相关平台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便于高校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但是,新媒体也给高校思政工作的权威性、精准性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高校必须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通过优化网络平台、整合校园媒体、推进队伍建设等路径,切实改进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