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续书是作者对原著表达某种意见的途径,《水浒传》续书的出现也正如此。自《水浒后传》刊行至今,共有多达16部的《水浒传》续书出现,二百多年来《水浒传》续书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时间上看,前期只有短小的评价,后期以单篇论文为主;从论述的频率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与《荡寇志》三部作品之上,其余的续书则涉及很少;从论述的切入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续书的内容、分类、主题思想以及艺术得失之上。  相似文献   

2.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公孙龙见赵文王》为《艾子杂说》第十六篇,大多数人认可《艾子杂说》的作者是苏轼。细细品读《艾子杂说》中的篇章,能让我们读出不同于诗词散文中的苏轼。诗词散文中的苏轼呈现给我们的是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沉稳明达,但在《艾子杂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寓庄于谐的智慧。但其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汪洋恣肆的想象还是一以贯之。《艾子杂说》是苏轼的小品文  相似文献   

3.
闲来随便翻翻,见《艾子杂说》里有这样一则寓言:龙王下令,水族有尾斩。鼋夜闻之,“惧诛而哭”。虾蟆亦哭。鼋异之,问其故。答日:“吾今幸无尾,恐究蝌蚪时事也”。这则寓言,言简意深,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笔作为一名教师,大约是职业的缘故,读后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奚延华 《班主任》2004,(2):43-43
闲来随便翻翻,见《艾子杂说》里有这样一则寓言:龙王下令,水族有尾者斩。鼋夜闻之,“惧诛而哭”。虾蟆亦哭。鼋异之,问其故。答曰:“吾今幸无尾,恐究蝌蚪时事也”。这则寓言,言简意赅,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笔者作为一名教师,读后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晓声从1980年创作《钱包》开始,陆续发表了许多寓言性很强的讽喻小说。这些小说并不强调现实描写与性格刻画,而是追求整篇小说通体上的象征色彩,希望读者通过联想而彻悟一种人生经验和生活哲理。《摆渡》就是其中的一篇。这篇不足600字的文章亦笑亦叹,在貌似平淡的描写中闪烁着哲理的灵光,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笔者解读《摆渡》,发现了四个  相似文献   

6.
对奥威尔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他的两部政治讽喻小说《一九八四》、《动物农场》上,而对这两部政治寓言式的传世小说的过渡性作品《上来透口气》却关注甚少。奥威尔在这部小说中熟练的运用了象征手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通过鱼和炸弹这两个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的对立形象,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个时期英国社会在性质上的显著差别和剧烈变化,也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英国的混乱局势和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是宋朝人托名苏轼写的。文章假借艾子的一次奇遇的形式,记叙了两个行人对待鬼神的态度以厦鬼神对他们的态度。前一个行人不仅不相信鬼神,还用脚踩踏神像,虽然对鬼神表现出了大教,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道家来解读《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的形名、行为、种树之道及寓言形式,这四个方面都可以寻到与道家尤其是里子的对应性关系,这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柳宗元的寓言也许会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 《初中生》2009,(3):41-45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伊索为主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的,也寄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狐狸和乌鸦》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伊索寓言》中的许多小故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很有启发。但“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学者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就对一些故事作了新的诠释。那么,你在读完《伊索寓言》后又会有些什么新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10.
意在言外     
赵霞 《江苏教育》2008,(18):24-24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卖柑者言》是元末明初散文家刘基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寓言是一种讽喻性的故事,它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之中。初二学生已经学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黔之驴》、《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对寓言的讽喻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本文,备课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篇寓言,作者借卖柑者的话,揭露、讽刺了元末动乱年代封建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腐朽本质。这篇寓言以“欺”字立论,通过作者诘责,卖柑者辨难,揭示了主题。论辩的逻辑性极强,这是本文与一般侧重记叙的寓言故事不同的地方。严密的逻辑性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因此,教学本文,应把理解“金玉其外,败絮其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续书问题一直是红学界讨论的焦点,这不仅关系着《红楼梦》思想艺术的解读,而且影响着红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学界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宏观和全面的分析,重新审视续书对于原作带来的种种影响。对《红楼梦》续书的由来与界定进行梳理,厘清概念和范畴,进而深入探讨《红楼梦》续书在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创作必要性和在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创作可能性问题,以期对《红楼梦》的续书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寓言又是《庄子》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庄子》寓言成语概况,进而剖析《庄子》寓言成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接受白居易诗文影响已为众多学者证实,其中引用白氏讽喻诗的例子格外引人瞩目。讽喻诗特有的功利性职能显然与《源氏物语》主旨,甚至与日本传统审美理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然而,剔旨存情的引用原则,使紫式部能够将讽喻诗句完美的融合在《源氏物语》中。比对阅读两者,颇可体味,正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典范性影响了紫式部的创作。从“诗乐合一”的创作理念,到长于描写、意象丰厚的语言表达,再到叙事技巧和女性主题.紫式部无一不精雕细琢,这都是在汲取白居易诗歌典范艺术上的再创造,而其背后体现的则是日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认真     
[题解] 陆灼,明代人,有《艾子后语》传世。这则寓言揭示了认真有时却在社会上行不通的现象。艾子两个学生一名“通”一名“执”,本身就有寓意。“执”即执着,他认定真理,执着而不通融。向老父乞浆时,老父指书中“真”字,他念做“真”,老父怒而不与其浆。“通”则象征着通融通达,他把“真”念为“直八”,因而得到美酒,也受到师父的称赞。通  相似文献   

16.
《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齐民要术》的学者公认该书卷前的《杂说》非贾氏所作,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成这个观点,本文又提供了一条语言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相较于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研究,《西游记》的研究较为薄弱,《西游记》续书的研究则更为寥寥,文章以明末清初的三本《西游记》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和《后西游记》为研究对象,拟从《西游记》续书对原著在主旨、故事建构等方面的继承来对明末清初的《西游记》续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19.
《水浒新传》是张恨水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水浒传》的续书,它是接续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来写的。该书改编了《水浒传》的一些故事情节,突出了《水浒传》中梁山英雄的结局,借鉴了《水浒传》景物描写的手法并有所发展。同时,它将《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改变成抗金战争的主题,将原来的阶级矛盾改变成民族矛盾。在人物形象方面,它重新塑造了时迁、卢俊义、关胜等抗战派人物,强调了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和斗争,鞭挞、讽刺了投降派。作为《水浒传》的续书,该书在艺术上基本上是成功的,它的经验和教训在名著续书中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作为犹太裔作家,深受犹太教经典《圣经》的影响。通过对他的著名短篇小说《乡村医生》的解读,分析了其中所隐喻的“救赎”命题,并以历史的观点讽喻了“救赎者”和“被拯救者”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展现出卡夫卡对西方现代人宗教信仰问题的拷问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乡村医生》是一个关于救赎的寓言,从中表达了卡夫卡对于犹太宗教复杂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