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线课程是新型的教育模式。为了主动适应数字教育形势,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推进课堂革命,也为推进全民终生教育,“实用英语”课程于1年多的建设后在学生中做了基于“语言学习基础,在线课程资源,信息化水平,在线课程开展情况、体会与建议”五个维度,24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初见规模的“实用英语”在线课程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随需进行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促进了当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高校SPOC课程教学的现状为研究基础,依据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实践经历,从混合学习理论的视角,探究基于SPOC的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构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线课程研究与实践一直被“高辍学率”困扰。传统文献对其原因的消极解读是在线课程定位失准、对在线互动机制理解片面、在线学习评价主体错位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对将“高辍学率”理解为在线课程和课程学习者失败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从学习者投资理论的视角,对在线课程与学习者的关系进行重新诠释。研究发现,在线课程“辍学”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选择,同时也是线下教师策略整合及在线课程资源属性的体现。基于“高辍学率”现象中隐藏的积极意涵,研究进一步从教学组织过程、学习评价模式、共同体实践等方面对在线课程学习机制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与依托。2022年8月20—21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中小学高质量课程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课程与教学青年学术论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实施的新背景下,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发展中国特色课程教材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程教材质量的实践之需。当前高质量课程教材的建设,紧紧围绕以素养导向建构新目标、以“学为中心”打造新教材、以“学科实践”推进新教学、以“促进学习”开展新评价展开。基于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发展机制、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线学习需求是影响在线学习者认知和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精准分析与识别在线学习需求有助于提高学习完成度,促进在线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在线学习需求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感性工学理论与方法,以感性意象词汇与在线课程资源要素的映射关系为核心,提出在线学习需求分析模型,使用BiLSTM深度神经网络方法,检验在线学习需求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泛化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提取在线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从基本信息、自学资源、活动资源、学习产出、评价资源与课程支持者六个方面,提出面向在线学习需求的在线课程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MOOC(大型开放在线课程)的网络学习模式正成为传统学习模式的重要补充,网络课程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MOOC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以“四大化学”为例,对“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三个MOOC平台的课程资源、课堂互动、成绩评定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化学”移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宁教研》2002,(1):1-1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新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线精品课程作为MOOC中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但在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时,仍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困境。为促进教师深度反思,支持教学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提升课程质量,构建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情感分类与主题挖掘研究模型。首先,采用网络爬虫技术采集MOOC平台中25门“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线精品课程评论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情感分类;其次,对负性课程评论进行词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主题挖掘。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学习资源质量、课程内容设计、互动和反馈机制、课程考核评价是导致学生差评、影响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促进在线教育中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提升、开发优质在线精品课程学习资源、打造实用生动的在线精品课程内容、优化互动和反馈机制、优化在线精品课程考核评价等课程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游戏化学习在激发学习者动机、改善学业情绪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将游戏化学习与在线课程资源的“学”“测”两环节有机整合,有望提升在线课程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鉴于此,研究构建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理论模型,并借助眼动仪、脑波仪、问卷采集了120名被试的认知行为、学习体验与态度以及学习效果数据,深入分析无游戏化设计、“学”“测”“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对在线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的游戏化设计使学习者大脑更专注、更放松,消极情绪降低;“测”的游戏化设计促进学习者投入更多视觉认知资源,降低内部认知负荷,增加学习数量;“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效果最佳,表现为学习者的视觉认知加工资源投入更多、外部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提高。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发现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作用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旨在从游戏化学习视角为在线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其中突出的是研究性学习。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探讨,我们认为不论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还是用现代学习理论来研究,研究性学习切实体现了主体性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在实处。因此我们在全面研讨的基础上,以天津第三中学为实验点,对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领悟与体验。一、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论认识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以相应的研究课题为载体,我们在设计和选择课题时,应把握研究型课程的特点。研究型课程与学科课…  相似文献   

11.
Moodle是操作简便而功能强大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本文结合Moodle在线课程的开发流程及课程特征,阐述了Moodle环境下多元智能早期教育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特色及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该在线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员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正确理解,利于学员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混合式教学广泛开展的大背景下,依托现有“通信抗干扰技术与应用”课程基础进行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是创新课程建设体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必然趋势。就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现状、意义、建设构想等方面进行了简单阐述,为“通信抗干扰技术与应用”课程在线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思路,为其他课程开展线上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已经以学分认定的方式走进高校,“金课”概念的提出使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生态体系。但是,当前在线开放课程开发由于过度重视现代课程开发范式而忽视了人本价值,导致开发实践遭遇颇多质疑。文章从在线课程开发的人本价值属性出发,澄清与解读了在线开放课程开发观,即融合实体与过程的思维观、预设与生成的目标观、“蓝本”与“文本”的内容观、忠实与创生的实施观、结果判断与过程协调的评价观,注重开发的过程性与关联性,促进学习者的多元理解与建构。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教学既是线下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针对传统“通信原理”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不足、课堂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脱节等问题,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信原理”为依托,形成了以问题为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线上线下课时安排、教学组织、教师分工和学习成效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为其他类似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的性质。“女生与女性意识”校本课程,在我校整体课程设置中具有独立价值和功能。课程关注女生自身生活,培养女生具有独立人格的新时代女性的品质,在兰州女子职校总的培养目标下,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能力的空间,这将促进理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科学习自主化。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以全面和谐、综合选择、民主学习、建构学习、合理评价为特点的新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过程”等方面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课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以促进学校教育中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理念,突破学科中心,即由以学科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学术专家、实践者和学习者三类相关群体的访谈,调查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线课程相关人群关于在线课程的质量观与对质量构成的认识,探索在线课程质量框架与要素,以期为促进人们对在线课程质量的共识,为改进和优化现有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提供参考。研究通过对20位受访者累计22万字访谈文本的编码分析,发现四种质量观--服务质量观、系统性质量观、目标性质量观和增值性质量观,并定义出设计开发与实施运行两大类的九个在线课程质量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媒体与技术环境、实施效果、改进发展和社会影响。其中,课程目标、学习内容与实施效果被定义为核心要素。本文基于TF-IDF关键词统计方法对三类群体的在线课程质量观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已有远程教育质量观和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相关成果对本研究发现和定义的在线课程质量观、质量框架和质量要素进行了讨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向丽 《职教论坛》2007,(6X):11-13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分析来看,“一般职业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相应的课程理念。“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有着一定区别.“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职业科学理论”为开发“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情境认知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迁移,重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情境体验和经验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理论,可以建立面向情境体验的在线学习课程框架。该框架采用“主题一专题一体验圈”的组织形式,强调导学情境、交流研讨、多媒体呈现、拟真任务设计、反思与总结等策略。将这一设计框架应用到《多元智能教学应用》在线学习课程实例的设计与开发中,可以得出两点主要结论:一是在情境体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者的整体学业成绩高于平均水平;二是学习者对该在线课程的总体框架和学习体验的满意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在线学习与面对面课堂教学有本质不同。由于缺乏对在线学习原理的把握和理论的系统研究,当前在线课程建设以经验摸索为主,难以实现突破与创新。在线课程究竟包括哪些构成要素,如何结合在线学习基本原理设计与开发良好学习体验和质量保障的在线课程?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在线课程的概念,梳理了在线课程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提出在线课程建设应从资源型课程观走向参与型课程观。在提炼在线课程核心要素基础上,本研究基于在线学习基本原理建构了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念模型。该模型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情境、交互和存在感三方面问题,围绕各要素开展系统性学习设计。为将理念模型操作化,本研究进一步建构了包括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开发迭代三阶段和多项具体任务的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模型。其中,设计理念是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灵魂,不仅统领各要素的设计,也是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走上创新之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