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刚"是以外在的约束或激励,促使教师遵从师德规范,匡正师德行为."柔"是直抵教师的本心,唤醒教师的师德情感,树立师德意识和信念,不断内省,提升师德意志,自觉端正师德行为."刚"的举措是师德建设制度化,具体做法有:系统化的制度、科学化的测评、严肃化的执行等;"柔"的举措是师德建设人性化.具体做法有:集思广益的制度形成、厚...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作为中小学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基本制度的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形式.在不断推进办学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国家利益偏好的视角,试图分析日本的"一带一路"认知."物质的相对收益"偏好与"规范塑造的国家利益"偏好构成日本的"竞争性"认知,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对日本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利益的"威胁性",以及对西方价值观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挑战性";"物质的绝对收益"偏好构成日本的"协调性"认知,主要体现在全球性体制认同、区域性制度协调以及务实合作探索模式三个方面.随着拜登政府上台并联合日本等国家进一步推进"印太"战略,日本未来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或将维持"竞争为主、协调为辅",但也面临诸多变数.  相似文献   

4.
广东高等教育评估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实践,已经形成了院校资质评估、水平评估、选优评估三类系统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保障我省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1周年之际,总结反思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发展之路非常必要.为此,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会同广东教育杂志社,专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请他与我们一同回顾广东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发展历程,谈一谈对广东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发展的展望. 一、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历程 采访人:为规范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新世纪以来,国家和省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出台了哪些相关文件,这些文件起到什么作用?对广东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魏中林:《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规范性文件,它对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制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0年以后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继续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制化建设,相关政策可见于国家和省重要政策文件和教育评估的专门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对广东省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国家和省的高等教育评估政策文件一方面推动了广东省高等教育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另一方面使广东高等教育评估活动走向规范,促进了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农"资金效益审计程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专项投资资金,是各级政府用于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扶持农民脱贫致富的各类财政资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确保"三农"资金及时到位并正确地使用,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本文基于"三农"资金,探讨"三农"资金效益审计的特点,并分析了改进审计程序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实现国家现代化既是一历史课题,也是一时代性课题."两步走"与"三步走"发展战略有共同的远大的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的构想,却有着不同的探索、和解读.其间的经验和教训,对推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具有启迪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和国际视野审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话题,探讨其中蕴含的制度和组织意义.大学是一种受制度环境影响明显的组织形式,国家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构成大学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影响其办学行为和绩效.本文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视角提出四个命题,利用文献资料予以阐述:第一,国家监督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容易产生分化,兼顾规模和质量目标;相反,国家控制型高等教育系统在将公平目标作为优先选择时,不得不以牺牲效率甚至质量目标为代价.第二,精英大学容易存在于国家监督模式以及持精英主义政策下,不易存在于持平等优先主义的国家控制模式下.第三,在国家监督模式下,一部分杰出大学在竞争中自发地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相反,在国家控制模式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国家的特别干预行为.第四,对于后发外生型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而言,受到先发内生型国家业已建立的学术制度的影响,容易出现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分离以及浅层制度化先完成、深层制度化后完成的“脱序”现象.  相似文献   

8.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今后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粮食主产区的作用;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9.
<正>竞逐利润的市场经济中,信用的种子如何生根?利益攸关的激烈竞争中,诚实的风尚靠什么引领?日前,中央文明委发布《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勾画出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以制度的力量培育诚信自觉,用制度的笼子关住失信行为,成为建设"诚信中国"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0.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保障.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业竞争力;加大政府投资扶持力度;发展非农产业,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民素质;改革税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