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连殳是鲁迅小说《孤独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拟在分析魏连殳"叛变"的深层因缘,通过追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显示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孤独意识面临着新危机,进而凸显出其在当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钺”考     
"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它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形状与斧相似,却并非与斧一物。它的制作材料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与功用均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但是劈砍的兵器,砍头的刑具,还是汉代以来官员乘舆的重要仪仗,也是王权的象征,古代将帅常常是仗钺征伐。  相似文献   

3.
释“豎”     
"豎",从臣从殳,豆声,本义即奴隶,其"竖立"、"小"义均由字形构件"臣"而来,之后才用作詈词。  相似文献   

4.
古代"鞠"的制作工艺是蹴鞠运动发展的前提。我国古代"鞠"的形制自产生之日起,历经秦汉与唐、宋等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鞠"由实心球发展为充气球,外皮的构成也由2片发展到8片、12片或16片不等";鞠"制作上的进步也进而影响到了蹴鞠运动的发展进程,这在汉与唐宋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证实。  相似文献   

5.
【案例】 "殳老师,那篇‘我与世博’的征文我发到您邮箱里。请您帮我改一改,好吗?"星期五下午放学时,班上的阿文对我说。 "没问题!"我一边在他的本子上写下我的邮箱地址,一边随口问,"你有自己的邮箱吗?"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的小说《孤独者》中,上层统治的代表、看客、"我"、魏连殳表现出不同的活法,命运各有差异。这些极具内涵的意象耐人寻味,他们反映了一个重大的人生问题:人为什么而活。为"吃人"而活的人生阴冷、黑暗又丑恶,为看热闹而活的人生浑浑噩噩、麻木不仁,为理想信仰而活的人生茕茕孑立、无路可走。当时鲁迅在黑暗中还看不清通往理想的路,但是他用"我"不停地抗争着走下去的姿态启蒙读者:向前走,挑战虚无与绝望,走出人生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蔚书 《考试周刊》2010,(27):22-23
本文通过《孤独者》中"我"和魏连殳在对待孩子问题上的前后不一致并可交互置换的态度,试图论述两人实为同一个体的两个互为对立冲突的内心自我形象,并探讨两种自我的最后胜负结局,以此为表现人物拥有的丰厚心灵世界与叙事方式对此的安排提供一个可能有的展示,并指出了读者对于参与文本与重构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关"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不同观点备受关注已有很长时间,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的理解为设计艺术是关于设计的艺术,它基于理性的思考;而艺术设计是关于艺术的再创造,它基于感性的冲动。两者虽然常常被同时提及,但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艺术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材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我国设计艺术学界对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范畴、范围的认识、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观念来认识设计艺术;二是从设计与其相关学科的联系来理解认识设计艺术。艺术设计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它是与艺术的一种融合,并非就是"艺术"加"设计"的一种结果。设计艺术与艺术设计作为艺术的一门学科,都体现着艺术的基本发展,体现着设计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庄子从认识主体能力之局限性、认识标准之主观性和言说之困境诸方面对独断论进行了"辩说",高尔吉亚为了揭露巴门尼德"存在论"的荒谬,提出了"无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它"与"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告诉别人"三个主要命题进行反驳。庄子与高尔吉亚在"辩"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从相对主义立场出发,批判质疑人的认识能力和语言的功用,最后都走向了不可知论。但两者的"辩"在涉及本体论和语言自身却又存在着重大不同。庄子和高尔吉亚"辩"之差异,也是中西哲学差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张一龙、张子沙撰文《龙文化与龙舟竞渡发展研究》指出,龙文化对龙舟竞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5种解说:一、图腾崇拜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心目中吉祥的象征。在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龙舟记录,在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载:"天子乘鸟舟龙卒浮于大沼。"晋代郭璞注:"沼,池。龙下有舟字。舟皆以龙、鸟为形制。"屈原的诗中也多次写到龙舟,如《九歌·湘君》中有"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德国是世界高职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德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有其特定的内涵,一元是指企业,另一元是指职业学校。这种模式具有教育理念和教材及教学形式"双元性"、教师和学生身份的"双元性"、考核和证书的"双元性"等特征。对德国"双元制"的许多问题,我们必须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左传》和《史记》是先秦两汉的两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依年纪事,传述春秋,语言简练,叙事生动,特别是其战争描写成为后代作品的楷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史记》是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毕生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史传文学的代表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史记》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前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借鉴和吸收就是一个。通过晋公子重耳逃亡事在二书中的不同描写。可以分析《史记》在对《左传》的吸收的基础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3.
“立人”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的共同理想,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立人”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化的思想武器。他们的“立人”思想主要表现在对“国民性改造”问题的关注,对“科学”的欢呼以及他们的学观念与实践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载入史册的标志之一,就是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作出了准确界定,并明确将科学发展观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哨棒”作为人们出行时的壮行工具,今人多有误解,对“哨棒”的解释也各不相同。造成误解的原因,盖因受“哨”字字义影响及对《水浒》研究不深入所致。“哨棒”不是能够发声的木棒,它只是“人们出行时用于防身的短棒而已”。  相似文献   

16.
“韵”的流变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 ,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 ,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皇帝这一称号是赢政的创造,它的产生是中国历史由分裂到大一统的标志,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的需要。皇帝借神和上帝的称号成为神权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产物,不仅与古代西方神化自己的君主不同,亦与仿自中国的日本天皇称号也不同,因为二者的环境和观念完全不同。赢政自称皇帝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五德终始论,而这一理论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可以说明秦取代周是天意,却也可以使其他有意角逐皇帝者藉此论证其取代秦亦是天意。  相似文献   

18.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其重在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它在儒学中,属于偏重于外王的政治学说.在对<春秋>的注解中,它宣扬儒家思想,强调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严君臣上下之分,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并总结出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中国讳"的"四讳理论".  相似文献   

19.
先秦文献中常见的"册名委质"在理解上常有歧义,"册名委质"实际是对会盟、盟誓的概括性指称,其中的"委质"是盟誓的一个环节,是由礼俗变化来的政治礼仪,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尊卑明显的君臣关系是历史地形成的,并没有特别的仪式来确立这种关系,或"册名委质"是确立君臣关系的仪式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常用语释例》是一本为了解释唐宋词中的常用词和词组而编写的专用工具书,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它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纠补《汉语大词典》中的有关缺失,其不足也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