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大诗人艾青的诗歌创作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主要通过绘画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色彩、造型与构图等“绘画美”,以及艾青所提倡的“诗的散美”理论所带来的创作发展上多向创造的辩析,表现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审美直觉与理论思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散创作须有学识,更须有真挚的情感,真情就是散的基础;同时,散的美也是一种善,其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正因为它善。符合善的规范,是散的前提。因此,散的情感美体现了真、善、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分界线,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4.
将散“当诗一样写”,是杨朔散创作上美学的最高追求,本试图从散构思上、意境营造、诗美的影响及困顿等方面的研究,来探析杨朔散创作的特征及其影响,力求从创作的角度对杨朔散特色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苏叶散的美学特质由三个层面构成:人格美为其“骨”是核心层;情思美为其“气”是中间层;体美为其“态”是外表层。善良高洁的人格;真切柔婉的情思;高贵、纯美、深婉、曲致的情调;典雅、雍容、沉着、漂亮的语言共同构成苏叶散“精美”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6.
杨绛散以人格美来吸引人,以人格的力量为感染人,她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真诚”二字上,在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据事纪实”,让读自己去鉴别,去品味,可信度极高;还表现在她自身是贤妻良母,具有慈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也不乏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品”,杨绛散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两类基本范畴,就一般规律而言是对具体作家总的创作风格或一个流派的共同创作倾向普遍意义上的概括。欧阳修作为北宋坛的领袖人物,他主张章应“明道”致用,提倡朴素平易、切合实用的风。所作的散简明畅达、抒情委婉,在注意脉结构、句法特点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通感是散创作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在散创作中作家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通感这颗看不见的种子,经过加工、培养,使之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意觉等相碰撞,蹦射出美丽的通感之“花”,进而铸成一个和谐的、自成一体的“世界”,以此来渲染并深化散的意境,勾起人们美好的联想,表现着散深邃幽远的通感美,展示着散创作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杨绛散以人桥美来只吸引人,以人格力量来感染人。主要表现在“真诚”二字上,在中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让读自己去鉴别,去品味,可信度高;杨绛散展示了她慈爱、善良、宽厚、谦逊、重义轻利、乐于助人等高尚品德和一颗“平常人”之心,同时也不乏坚强勇敢、百折不挠的阳刚之气。“人品即品”,杨绛散成功的艺术经验正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翻译整个过程都是与美学紧密相连的,感受美和理性美,语言美使翻译过程成为语言艺术的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加强语言功底,使翻译更准确,更符合美学标准,达到“化境”“传神”。  相似文献   

11.
散文诗以其短小、抒情、长于哲理、富于内涵、言简意赅而展示出它独特的艺术美。这种艺术美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是空白美和空间美。散文诗要求将诗歌和散文的特长揉和在一起 ,用短小的形式 ,简化复杂的过程 ,以一代百。在写作技巧上 ,既要充分运用新诗的跳跃手法 ,又要用散文“散”的自由手法。这在创作构思、创作表现手法上 ,要求有意安排一种“空白”。空白 ,是跳跃的节奏 ,是意境与意境之间的一种间歇 ,表面上像是一个段落 ,一个起伏 ,实际上是一种带连贯性的推进。这里以散文诗《明天》为例来说明。明天 ,是一个旅程的延续。明天 ,是伸向未…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创作中存在“求真”、“崇善”、“臻美”三原则,在总体上反映出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他以率真的个性在作品中展现其真实的情感,把内心的苦闷、愤懑,大胆地抒发出来,袒露自己生命的真实,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女性,关心下层劳动者,并通过情感美、心灵美和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健全的人格美等方面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同时,“求真”、“崇善”、“臻美”三者不是孤立的,三者有着内在的和谐性。最“真”的就是最“善”的,也就是最“美”的,“求真”、“崇善”、“臻美”都服从于作者主观和个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以《觅渡 ,觅渡 ,渡何处 ?》为分界线 ,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 ,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 ,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问世,标志着我国文学欣赏领域讽刺艺术的趋于成熟。它讽刺形象的滑稽美、讽刺风格的朴素美、创作方法的真实美、创作思想的崇高美是我们欣赏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它对当时社会的辛辣讽刺和鞭挞,显示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必然灭亡。但作者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那些洁身自好或主张“礼乐兵农”之治的“真儒”身上,反映了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一部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朗读可以体味文字的音韵美、欣赏文章的意境美、领略作者的情感美,从而净化心灵,愉悦精神,启迪智慧,直至引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在此,笔者建构了朗读的三重境界,分别称为“意读”、“情读”、“悟读”,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五四”白话新诗为肇始发展而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一直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诗歌的“散文美”,至艾青达到理论和创作的一个高峰。本文拟对现代诗歌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略加杭理,揭示出:诗歌的“散文美”的追求在诗歌发展成熟的进程中往往扮演看“拯救者”的角色;诗歌的“散文美”是一种无关诗人派系,无关诗歌“主义”的具有独特地力的风格,是一种超越时空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诗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张平的叙事风范,在“晋军后”时代的山西作家群里,最具“主旋律”特色,这一点,秉承了“山药蛋派”老一辈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为百姓立言的创作品格;同时,他的叙事,在同代山西作家群里,又最富激情个性,这一点,与老一辈和同辈山西作家风格迥异。两点的结合,构成张平叙事风范突出的美学特征——追求阳刚美、崇高美。这种美学特征的追求,植根于黄土文明的腹地文化,在后现代文化的不断浸染中,凸显着“抵制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骈散结合之美的生成有其多方面的依据.先秦圣贤典籍中的骈散同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奇偶共存是骈散结合美生成的原始生发依据;文章写作论中讲究骈散并用是骈散结合美的理论生成依据;创作实践中的成败经验是骈散结合美的现实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语言的音乐美只与诗歌有缘。不少人认为,诗歌的语言有音韵美特点,而散文中只注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其实,一些优秀散文的语言很优美,富有音韵感,读起来声韵和谐,悦耳动听。下面就以部分优秀散文为例,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冰心作品的主题贯串着“爱”和“美”,这取决于她幼年时期情感模式的形成,生活经历,生活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平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对大海的一片痴爱,父母的挚情至爱,形成了其情感模式的基础,这种“冰心式的爱的情结”,使她对生命,对母亲,对童真,对自然,对祖国,对人类,对和平怀有温雅真纯的感情,影响了她一生的创作,她以小说,诗歌,散等不同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爱的内蕴和自己高洁的人格,完善了作品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冰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