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曾祺的小说独成一格,尤其是他小说的语言艺术令人称道.他的小说语言吸取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精华,同时又借鉴外来文化的某些长处.他的小说语言讲究从众和脱俗,注重神韵,追求诗化效果,文字简洁、流畅、传神,富有感染力.他在文体上的成功实践,使他获得了"文体家"的美称.  相似文献   

2.
利维斯小说批评弊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维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对小说批评做了不懈努力,他的小说批评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他的小说批评有自身的弊病:他关注局部肌理,忽视整体结构;他的小说批评有时关注小说体现的伦理道德、宗教、历史价值等,滑入了另类批评;有时他没能给自己的判断以任何理由;他对一个作家的赞扬往往以贬损另外的作家为前提.所有这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利维斯在小说批评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的小说理论最具现代性、先锋性,以重情感的真与美为轴心构建起浪漫抒情的"自叙传"小说理论体系.他从重主观情感、"表现自我"出发探索中国小说的"现代性"和小说文体性质;他又以坦露内心忧伤情感、迷恋自然铸成其浪漫主义;对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论述和小说批评,仍然以情感的真与美为原则.他是"主情主义"的小说理论家.  相似文献   

4.
斯蒂芬·金是享誉世界的惊悚小说大师,他在恐怖小说创作走入低谷时期出现,凭着无与伦比的创作天赋,将恐怖小说再次推向高潮.他的小说<尸骨袋>,用线索、梦境、悬疑、幻象和灵异鬼怪编织了一个人鬼共处的可怕世界.他从平淡的生活描述入手,魔术般地使读者从打开小说之始,便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踏上了阴森恐怖的探索之旅,由此这部小说取得了特殊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张资平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往的文学史提及张资平的小说创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来评述,即前期“五四”新文学中的小说和后期恋爱小说,对其前期的小说持一定限度的首肯,而对其后期小说则予以严正的斥责.本人认为,这种简约的归纳不能廓清张资平小说的本相.在考察张资平的小说时不难发觉,他在创作整体上呈现历时变异的现象,即使在历时地处置共时相似的恋爱题材中,也不断地变换观照角度和调整认知范畴.我把他的小说创作划分成三个时期.张资平中期小说创作,即指他1924年冬至1928年春武汉创作的小说.他这时的小明显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与其他前期创造社作家共同擅长的“身边小说”,小说的叙事者与隐含的作者往往重合,小说的人物隐约地闪现作者的影像.如《植树节》、《寒流》、《兵荒》和《冰河时代》等即是.小说写出了当时学界知识分子的生活窘况和思想苦闷.另一部分就是他的恋爱小说.他前期恋爱小说更关注的是自主的爱情与婚姻的脱节,并以个性主义和人道精神为参照系去审视这种脱节.(1)张资平的中期小说把关照的焦点投注在与爱情婚姻相关联的爱欲关系上,从人性的角度写历史性社会对人的爱欲的压抑.人对这种压抑的反动以及两者对立的结果.至于他的后期恋爱小说,似乎是中期的延续,但内容杂碎,尤其突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他一生命运多舛,英年早逝。生前不为美国文学界承认,无论其私生活、还是其作品都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死后却在欧洲获得殊荣。他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在诗歌、小说、文学评论领域都颇有建树,更是开创了恐怖小说题材的先河。他的恐怖小说情节离奇、结局荒诞。爱伦.坡的小说创作和他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本文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创作心里,揭示其小说背后隐藏的弑父情结。  相似文献   

7.
吴趼人是晚清"小说界革命"时期为数不多的与梁启超有过直接交往的新小说家.他是<新小说>杂志中后期的总撰述员,在创作思想方面与新小说社的理论倡导有着许多吻合之处,尽管深入一层来看不过是貌合神离.他所主持的前期<月月小说>,秉承了<新小说>的办刊宗旨和体例.在创作实践方面,他所创作的历史小说、写情小说、理想小说、社会小说等,都是晚清时期这些小说类型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体现着"小说界革命"的创作实绩.吴趼人与新小说社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当了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事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8.
徐訏是位文坛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都有很高的成就,小说更是声誉斐然.徐訏擅长描写传奇故事,他的小说充满浪漫色彩,情节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小说并不仅仅在写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来写生命的哲理和宇宙的玄奇,传达出徐訏对艺术美和人性之爱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陀斯妥耶夫斯基1850-1858年在西伯利亚的生活经历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小说可概括为自然派小说和心理小说,主要模仿对象为果戈里,小说风格还没有完全成熟;从西伯利亚回到彼得堡后,他的小说可以看作为哲理小说,开启了存在主义式的小说写作,他在小说中主要思考俄罗斯精神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用自己的文字描写他所熟悉的市井民情.这与他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以及老师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此他的小说中包含着大量的民俗风情.他的小说以短篇为主,用平淡的叙述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展现一个地区的乡土民情.汪曾祺的小说风格展现了作家的独特的审美品格,是中国哲学的文学化反映.小说中的民俗风情是作者心中的一处情感港湾,纯朴而美好,蕴含作者内心深沉的情感,亲近而致远.  相似文献   

11.
我们都知道,普希金首先是以诗歌创作确立他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的,然而,作为“一切开始的开始”的普希金,在俄国最早完善了现代小说的创造.他在各类小说体裁上的成功尝试,其深远的影响,并不亚于他的诗歌创作对俄国文学的贡献.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普希金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他开始感到运用小说这种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必要性.于是,他逐渐把创作的中心由诗歌转向了小说.在《别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基》、《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小说中,普希金敏锐地提出了小人物,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12.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相似文献   

13.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所著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他是一位注重探索小说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现代主义作家,他通过颠倒时空和特殊的视角成功地展现了该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框架理论及思维风格理论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挖掘小说主题的特殊意义及该小说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其人其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异秉".第一是他生世、性格的"异秉",和"水"的关系密切;第二是他小说观念的"异秉","小说是回忆";第三是他把语言推到极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他的"高邮故事"集中体现了他小说的"异秉",寄托其"与众不同"的美学情感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6.
<镜花缘>以小说的情节框架容纳、承载了李汝珍的精神生活,是李汝珍面向个人精神生活的写心遣兴之作,表现了他个人的心灵、思想和生活,包括他的处世观念、社会理想、生活态度、生活情趣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是李汝珍面向个人精神生活、以小说为戏进行的艺术消遣之作.文人以小说遣兴的品性与明清白话小说的写心倾向密切相关,是白话小说在写心方向上发展而生成的一个功能.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以单纯、简约的文体著称于世,对现代小说创作具有深远影响.他的著名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是体现他女性声音与男性眼光的经典名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模式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尖锐冲突,同时运用象征手法间接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感受、心理状态和情感欲望,用动物作为人物的心理象征,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8.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