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涛 《考试周刊》2014,(59):14-14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可以看做是研究文学与性别意识的最经典作品,通过《简·爱》,读者可以清晰地从字里行间看到,在成长过程中和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找寻到所谓的幸福,知晓作者幸福的标准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集大成者萨特强调文学与哲学的结合,突出文学的介入功能。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从不因循守旧,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和女性书写,《简·爱》是其本人梦想历程的写照。探索女性从“房中天使”到独立女性过程中的存在主义心路历程,包括分析自由选择、孤独与死亡和他人即地狱,从而使文本解读具有存在主义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我们由简·爱而与夏洛蒂·勃朗特相识,又因夏洛蒂·勃朗特更加深入的理解简·爱。心灵契合的时刻,她们互为彼此,寄托期望的时刻,夏洛蒂又成为一个画家,极力描绘着理想中的自己。《简·爱》的出世,让平凡的夏洛蒂不再平凡,而简·爱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尊严与自由,始终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家的高度关注。《维莱特》是夏洛蒂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文学批评家从多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解读这部小说。文章旨在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夏洛蒂·勃朗特所处时代背景,从典型女性人物形象比对、女主人公情感经历、小说开篇与结尾的巧妙设计三方面探究夏洛蒂·勃朗特在《维莱特》中传达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由《简·爱》谈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的作品《简·爱》,以其进步的思想性成为影响深远的一部小说。本文将通过对作品中主要女性角色的比较分析,来讨论作者对于女性的观点和态度,以期客观而辩证地鉴别此部作品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中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借简·爱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平等、互敬互助、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并通过创作发挥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相似文献   

7.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简·爱》曾经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音乐剧等。今年,又一部同名电影即将上映,可见这部经典小说确实魅力非凡。说起夏洛蒂·勃朗特,不得不提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成就——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榜单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8.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简·爱作为一个孤儿,在经受了各种磨难后获得最终的幸福。该小说的几位主人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的人物性格和个性也天差地别,整部小说和当时英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个人成长有非常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简·爱》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个性、人物命运、作者以及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进行解读,本文对《简·爱》中的主人公的个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观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反基督教的,本文通过对《简·爱》的分析,论证了夏洛蒂的宗教观并非是反基督教的,其实质是一种新教思想,同时又夹杂着矛盾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致力于书写女性的真实体验,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但在《谢利》一书中,勃朗特把对个人的、女性主体性的刻画转向描摩更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并把女主人公分裂为两人。这种做法削弱了作家的女性体验,失去了探索女性内心冲突的机会。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小说《谢利》,揭示出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中表达女性自我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身为一名女性主义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一生都在思考女性问题。在创作《维莱特》时,她已经对人生和爱情有了更新、更成熟的认识。在这部小说中,她借助露西这一人物形象实现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并向读者传达了自己平等、自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爱慕的新型爱情观。该文旨在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夏洛蒂生活的时代背景,从露西对波琳娜、樊箫的爱情观的否定,露西与两位男主人公的关系,小说结尾的设置三方面探讨《维莱特》所体现的新型爱情观。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自19世纪发表以来,一直有着长盛不衰的魅力。《简·爱》与基督教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它们作用于小说的四个层面: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衍生,主题的深化,风格的定位。这四层面彼此相关:情节衍生离不开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衍生,小说风格是各方面细节的各方面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探讨《简·爱》中的《圣经》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欣赏乃至研究该小说。  相似文献   

14.
《简爱》与《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都是刻画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动人的经典英文小说。《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与《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分别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早期和后期,两部作品的问世时间相隔43年。这43年里,英国从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繁荣期到以宗教和农业为主导的年代再到自由的资本主义的垄断期,这一过程中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思想使长期统治人们的宗教信仰遭到了质疑,夏洛蒂·勃朗特"清教徒"式的信仰与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的悲剧情愫正是英国同一时期两个阶段人们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现实主义发展迅速。《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具备现实主义作品的三个特点,是一部反映19世纪英国现实生活的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主人公简·爱展示出的坚强、独立、自尊自爱,她对平等的爱情与婚姻关系的不懈追求,符合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人平等,特别是分工不同的一体化男女关系的教导,以及其对宽容节俭品格的提倡。夏洛蒂·勃朗特正是因为有着稳固的基督教信仰,才创造出了简·爱这一伟大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自1847《简·爱》出版以来,众多的文学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对夏洛蒂及其《简·爱》做出了相关研究。不论是读者还是文学批评家都比较倾向于认为夏洛蒂是一位独立、自尊、自强的维多利亚时代新女性形象,然而却少有人注意到夏洛蒂独立自强的背后其实纠缠着她自身强烈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外表的自卑心理。本文将主要运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解析夏洛蒂的外表自卑心理及其在小说《简·爱》中的投射,进而揭示这种自卑心理形成的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朱海燕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01-103,111
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叙体小说《简.爱》着力描写了主人公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纵横交错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爱情心理的交织,使人物的心态世界尤为饱满、丰厚,从而刻画出具有艺术魅力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皆与维多利亚社会初期的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对于此议题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夏洛蒂·勃朗特为何重点关注教育的书写,其隐性原因更待深入挖掘。师生关系是勃朗特作品中典型的教育议题,她笔下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较为强势,并不友善。考虑到从小在苛刻的学校环境中成长的夏洛蒂·勃朗特,她笔下的教学态度反映了她对于男性权力的渴望和获取的隐形心理。然而,女性在获得权力后,并未得到身份感的确立,女性无法通过与男性对抗,来获得完整的身份意识。女性身份感的真正确立,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赖,而不是教育程度的高低和相应权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从简·爱看夏洛蒂·勃朗特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一直被誉为一株迎风而立的劲草。但是,简同时也透露出其作者悲观的另一面。在这部传记式作品中,作者勃朗特在书中大量地运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自己的不幸遭遇,因此勃朗特对简.爱这一形象的刻画也必然具有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