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正在打造"大片时代",其标志是"大投入、大制作、大造势和高回报"。新闻大片方面,《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核心品牌栏目调整升级,在内容上增加民生和社会新闻比重,在编排上把《走基层》新闻放头条,并增加《央视述评》板块,通过电视评论强化舆论引导力。《焦点访谈》进行了19年来的首次改版,更加贴近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2.
贺小玲 《今传媒》2012,(11):51-53
新闻评论于报纸,譬如新闻节目于电视,是媒体水平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在新媒介环境下,报纸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时效性。而媒体对时效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时间性。时间性重于理性,则造成了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整体下降。"青年话题"和"人民时评"分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和评论专栏,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能管窥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现状,也能提醒报纸媒体正确理解时效性,扬长避短,抓住新闻评论的本质意义,树立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自今年7月21日推出"群众的事无小事"系列报道后的一个半月里,《湖州日报》共刊发消息、评论、通讯等稿件30余篇。报道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华社和《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文汇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和省内外媒体先后作了报道。回顾这组报道的组织策划过程,我们觉得,贴近实际瞄准针对性,贴近生活找准切入口,贴近群众抓准结合点,是我们组织这次报道的最大收获,真切体会到坚持"三贴近"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根本途径。以"三贴近"要求组织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4.
方朝春  邓晓旭 《东南传播》2014,(12):118-120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已由信息的竞争转向观点的竞争。都市报要提高媒体竞争力、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多元共存,首要措施是转战新闻评论"战场"、提升本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探索新路径以提升本报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为例,分析提升都市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机会     
美国《美国新闻学评论》2012年4-5月号2005年11月,多伊奇和斯科特在慈善资助下开始了"圣迭戈之声"在线新闻的工作。这家新闻网站几年来一直坚持非营利路线,不追逐突发新闻,报道关注地方政府、健康、教育、楼市和技术革新。公益媒体的理念并不新颖,公共广播公司(PBS、NPR)都属这种媒体。相对而言,作为公营媒体"小舢板"的"圣迭戈之声"更加关注调查报道。从创始之初,该网  相似文献   

7.
《大河报》时评版的属性是新闻评论,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当日全国各地媒体刊发的重大或有特点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即时解读重要新闻的需求。其中的"今日评论"是时评版的头题,是该版最重要的一个栏目,相当于《大河报》的"社论",不但反映了该报对时事变化的敏感度和报纸对新闻事件的关  相似文献   

8.
周丹平 《采.写.编》2021,(12):85-86,16
有效说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本文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篇新闻评论为案例,探讨了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说理的重要意义,认为要实现有效说理,就应在用事实说话、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情感力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这一新闻报道持续了一年多,北方网记者之所以能凭借《面对洪战辉拷问我们缺失什么?》获得第l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得益于北方网长期坚持的“权威媒体天津门户”的办网理念和名牌战略。经过多年的磨练,北方网的原创评论和原创新闻,除了通俗易懂,意义深刻外,都较好地体现了“三贴近”原则,成为北方网名牌战略中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苏锐 《新闻世界》2014,(4):202-203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11.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所属媒体,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大河网"焦点网谈"在先,《大河健康报》"健康话题"在今。"焦点网谈"2006年获奖,是中国互联网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今年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是河南省纸质媒体首个"中国新闻名专栏"。"健康话题"为什么能获奖?评委们说,是因为它独具的科学评论的特色。为什么是"独具的"?因为其他媒体没有。什么是"科学评论"?就是以新闻评论的笔法阐述科学观念、科学知识。这就是特色。  相似文献   

12.
舆论导向在中国历史的发展变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闻评论作为报社的旗帜和灵魂,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能够发挥解放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等重要作用。报纸新闻评论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就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和"三贴近"的原则,主动适应新媒体,在形式美上下足功夫,更好地实现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发出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9,(11):7-7
刘华在2009年第9期《新闻爱好者》中撰文说,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希望文章能有贴近的内容或者贴近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闻评论在不能忽视评论指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讲究贴近性。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时评》是人民日报评论部于2005年4月14日开辟的一个新闻时评专栏,也是人民日报贯彻落实"三贴近",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产物。与人民日报原有的侧重于要论的社论、评论  相似文献   

15.
蔡静  袁斌 《声屏世界》2013,(5):26-27
《交通在线》栏目是江西交通广播发挥专业特点、突显服务特色,以建设品牌为出发点,提升媒体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的一档综合服务节目。内容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在新闻工作中一向倡导和坚持的原则,只有坚持深入一线,节目内容才能新鲜生动。《交通在线》栏目积极响应新闻战线开  相似文献   

16.
杨吉 《新闻传播》2010,(4):125-125
在2008年度黑龙江省"记录龙江、服务人民"十大新闻报道活动评选中,伊春电视台大型系列报道《走遍兴安》荣幸入选,成为除省级和哈尔滨市媒体之外唯一入选的地市级媒体栏目。这组报道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笔者认为是坚持"三贴近"原则,用"三贴近"原则指导新闻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广播电台台长座谈会上,本溪人民广播电台台长何伟介绍了该台的品牌栏目《直播本溪》创办的过程和影响,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关注,本刊随即约稿,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组文章。《直播本溪》节目是本溪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大型直播性的新闻节目,它以创新的理念、个性的内容、独特的风格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直播本溪》开辟了广播发展的新思路,构建广播事业的新结构,适应了现代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占领了广播受众的制高点。如何做大做强直播类的核心节目,如何挖掘出新闻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抓住"听众的耳朵,从而达到新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统一,是广播媒体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相信他们的创新理念和经验能给我们以启发。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1948年发表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的重要发展,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办好党报的宝贵指针,对今天我们加强新闻宣传管理,引深三项学习教育,坚持做到"三贴近"仍有着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许崴 《新闻传播》2009,(8):44-44
如何能够在新闻宣传中更贴近百姓,一直是基层媒体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大量事例,阐述了县级电视媒体如何坚持“三贴近”原则,做好民生新闻,更好地发挥基层媒体在促进和谐社会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与灵魂,如何恰到好处地发言表态,论说品评,以期正确地反映、影响、引导舆论,这是媒体所孜孜以求的,如何更好地发挥评论的作用?本选取1993年至今的台独斗争为论题,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三家主流媒体共计160多篇的反台独评论为分析本,来解读新闻评论的论辩逻辑与论辩艺术,以期对新世纪的评信纸写作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