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期六的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乐购超市买我最喜欢吃的火龙果。在超市二楼,我发现墙角有一个小门,上面贴着字,写着"配电重地闲人末入"八个字。我一看就觉得这个"末"字有点不大对劲。带"末"的成语有"本末倒置""强弩之末"等,这些"末"都是"末尾"的意思,并没有"不许"的意思呀!可如果不是这个"末",又是哪个字呢?我想了又想,哦,对了!一定是"爱莫能助""一筹莫展"的"莫"字!  相似文献   

2.
<正>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本不存在"厶"这样的字眼,看到这个字,很多人会有疑问,是"么"差了一撇,是"私"又差了一边。不管怎么看,"厶"都不像是一个字。其实"厶"是"私"的本字,在先秦文字里,只有"厶"而无"私","厶"也读sī,平声。  相似文献   

3.
"罢休"一词本由表示"休止"义的两个动词"罢"与"休"同义复合而成.而"罢休"在发展过程中,因受语用环境复杂化、主观化及类推机制的影响,至明朝始,产生了语气意义.明清时期,语气词"罢休"又嬗变出新的意义,可细分为"表示姑且算了"语气的"罢休1","表示姑且这么决定"语气的"罢休2",以及"表示某种建议、祈使"语气的"罢...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父母长辈的称谓英文是"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同辈的称谓英文是"uncle"和"aunt",而中文为"伯伯、叔叔、舅舅"等,还有"姑妈、姨妈"等。另外,英文中表示小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与性别。  相似文献   

5.
一、精妙的篇章结构全文运用了电影蒙太奇式的组合结构,以"剪纸"为情感线索,先后呈现"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翻来折去"的局部特写、邻居的"啧啧赞叹"、乡邻乐呵呵地走了,姥姥"接着干活儿"、刁难姥姥"摸着剪窗花"、"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和"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等一系列有机组合的镜头,并在表现  相似文献   

6.
汤斌是清代商丘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其学术思想虽根源于阳明心学,但"不厚程朱,不薄陆王",试图调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使二者融为一体。在理道观上主张从日常生活中随时体察天理,使"理"、"道"褪掉了玄妙的成分。在宇宙本体论上,坚持气本论,不但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变化是有规律的。在天人关系上,坚持"天人合一"的天人感应观,强调知人事即知天事。在"经"与"道"的关系问题上,明确提出"道"不离"经"、"经"不离"道"的"经道合一"说。在认识论上,提出"顿渐合一、顿因于渐"、"慎独居敬,刻意内省"的方法论和"知行统一,重在实行"的知行观。  相似文献   

7.
对金宇澄《繁花》地方性生产的分析必须将"内容"、"形式"及其"生产机制"的研究综合起来。其首发之地"弄堂网"中的分论坛"文字域"所形成的"上海人讲述上海人自己的故事"的文学场决定了《繁花》用上海闲话讲述上海记忆的特点。在"收获"版《繁花》中,金宇澄将主人公确定为"沪生"(而非"弄堂"版的"腻先生"和"沪源"),显现出着意强化"沪生"们的上海城市市民意识,使之成为"当代上海寓言"的努力。金宇澄在"文艺"版《繁花》中新增17幅手绘插图,建构"上海人的上海地图",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8.
"林—树课程"是常州实小"学校课程"的统称。"林"的功能不是此"树"那"树"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1+1>2"的整合效应。在这片"林子"里,"树"与"树"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协同作用,构成了和谐育人的生态环境。林树课程以主题综合类课程为主,可以融合各个学科的教师围绕课程建设进行教研活动,还可以以班级学生来开展教研活动,研究班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9.
刘长兴 《天津教育》2012,(10):21-22
最近,接到一项任务,是让谈谈"教师的理想"。思来想去总是觉得这是一个难题,不好找到"标答"。因为教师的"理想"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追求,尽管是"自我"的,且是"精神"的,但绝不是孤立的,它肯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所以,"教师的理想"必然会有一个演变的轨迹:先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教书"的传统;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家又众口一词改成了"又红又专";再后来随  相似文献   

10.
正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趣"上动脑筋,在"导"上下工夫,在"活"上出花样,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而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转变观念是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一是教育对象变"少数"为"全体"。二是教学目标变"片面性"为"全面性"。三是教学活动变"被动性"为"主  相似文献   

11.
几何的起源     
数学除了研究"数量关系"之外,还研究"空间形式"。"形"的历史与"数"的历史一样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甚至更远。恩格思曾经指出:"数学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如果说计算时间需要"数"的概念,那么制造器皿则有赖于"形"的意识。这  相似文献   

12.
以"手锤制作"项目为案例,阐述进校工作满一年的青年教师如何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制订计划"、"完成任务"、"整体评价及评价反馈"和"完成实训小结"等六个步骤完成一把手锤,然后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制定一份项目教学案例设计,完成"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校本培训的过程。再以建校时期的师资构成了漂亮的"起手式",以校本培训为核心,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校内外、国内外培训相结合构建了"连贯拳",打造团队、分类建设、整体提升的"重拳"组成的一套颇有成效的"组合拳",建立基于校本培训的双元制师资培养模式,为学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1.在"预设"里。所谓预设,就是课前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课堂教学也如此,准备贵在"充分",但"充分"不仅是时间上的保证,更在于准备时所体现出的"细"与"全"。2.在"生成"里。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虽然"教"主导着"学","学"对"教"具有依赖性,但"学"就其过程和结果来说,既有"多快好省"的,也有"少慢差费"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作出"生成"的应对。  相似文献   

14.
重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以"自然科学"为对象,让人认识"物";另一种是以"人文思想"为对象,让人认识"人"本身.突破当代人类的"物化"生存方式,需要重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要对"物化"生存方式进行批判,确立时代的精神主题,让人类获得一种对自身生存命运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5.
“知”的逻辑和“胜”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的思想,一旦解析,就可以捕捉到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知"和其逻辑演绎下的"胜"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周末,我做完了作业,突然心血来潮,想与爸爸下一盘象棋。爸爸正在看报纸,他二话没说就摆好了棋盘,准备与我一决高低。比赛一开始,我先把"炮"调到中间,准备到爸爸那边轰他的"将"。爸爸早已看穿了我这一招,马上把"马"提上来防备。我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随即把另一个"炮"调到"河界",看爸爸正召集他的"人手",我趁机把"炮"调到与敌人的"象"同一列的地方,心想拿了"象"之后擒"将"就容易了。没想到爸爸这时笑得合不拢嘴,立即用一个"卒"解决了我的"炮"。啊!我吃了  相似文献   

17.
"国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形态,其基本构成要素与语言及民族国家具有重要关系。从本质上讲,"国学"所凸显的主要是其"民族特性",而民族特性最为鲜明的显性标志则是语言。"国学"正是以"汉语"重新建构"汉民族文化"的"知识谱系"。章太炎时代的"国学"强调以"小学"(音韵训诂)来复活汉民族早期的原初语言,以作为重构汉民族文化的前提,因而背离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现实需要。后续的胡适等人倡导以"国语"的"创制"作为"国学"研究的前提,"汉语"才由"原初汉语"开始了向"现代汉语"的过渡,也因此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国学"所应有的地位。"国学"之"知识系统"的重建必须从重新清理和确认真正的"现代汉语"着手,只有以"汉语"形态展开的民族思想学术方可视为"国学"。  相似文献   

18.
一、让课堂"活"起来1.变"课堂"为"学堂",变"主演"为"导演"。实践证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讲堂"变为"学堂",教师变"主演"为"导演",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学"圆柱和球"的认识时,开始只让学生拿起实物认识圆柱和球,然后放手让学生分小组操作、交流:摸一摸、看一看、画一画、滚一滚、议一  相似文献   

19.
【考场审题】本期作文大考场的题目是"记忆犹新的……"。它既可以直接作为习作的题目,这是命题作文;也可以将其中的省略号替换成词语,这就是半命题作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要学会解读"记忆犹新"这个"题眼"。我们不妨将其拆分为"记忆"与"犹新"两个词语来理解:"记忆"需要我们选择一件"发生在过去的事情";"犹新"说明这件事情"难以忘记,就在眼前"。紧扣住这两点,你的作文才不会"偏题"甚至"走题"。本期点评嘉宾:江苏省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南化四小副校长杨树亚老师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主观性"研究集中于"主观量",即言者对句中现实数量相对于预设量"向大"或"向小"的偏移主观评价。如果改变考察角度,可以发现量的"主观性"本质内涵与"主观量"并不相同,而应是基于"单位比较基点"所对应的"现实比较量"与"潜在比较量"之间的对比,言者对"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偏移的主观评价。现代汉语中量的"主观性"存在"单位现实比较量"相对"单位潜在比较量"的"偏移"和"逼近"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的是句法范畴中副词的"主观性";后者指的是语用中"主观性"的优选策略,如"非自然会话"中的言者会利用其信息优势,选定"主观性"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