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5-35
4月3日上午,2011龙华庙会民俗活动周在徐汇区龙华滨江开幕,龙华社区居民和中外游客等500余人参加开幕活动。被誉为“中华一绝、华夏一奇”的河南安阳抬阁、由“舞龙求雨”演变而来的浙江东阳板凳龙、海派秧歌等民俗项目共500余人组成行街阵容,拉开了“上海民俗第一游”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5月的汉城,春天的气息还有几分羞涩,尚无和煦之感,而丝丝细雨飘飘洒洒,仿佛应了“虎行风,龙行雨”的古谚,为北京舞龙艺术团的出行营造天时。 应韩国汉城市政府邀请,北京市顺义区组派绿港小天使艺术团舞龙队,赴汉城参加“Hi2004汉城节”。 37名演职员抵达汉城后的首场演出,是在“中国龙王”王玉玺的带领下,在汉城广场进行的。演职员们在有限的场地上游刃有余。与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演员的民俗表演队、仪仗队、拉拉队、鼓乐队等,在汉城大学路进行盛装表演。只见金色的龙头腾空而起,宛如蛟龙,横天出世,时而盘旋,时而翻飞,尽显神奇;而…  相似文献   

3.
泰山与民俗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山、圣山,民俗民风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泰山民俗以泰山文化为主导,以信仰民俗为主线,社会民俗、经济民俗和旅游竞技民俗交织融汇,构成一道独特的泰山风景。就泰山民俗文化而言,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地区演绎流变,终于形成泰山民俗的基因。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礼俗杂糅的山石崇拜山石崇拜是泰山民俗中历史最悠久的信仰民俗之一。最早的泰山崇拜者是生存于泰山地区的泰山儿女,而“大汶口人”不仅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且是泰…  相似文献   

4.
“斗草”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斗草』源流□刘桂秋在我国古代的游艺竞技民俗中,有一类活动可以称之为“斗戏”。所谓“斗戏”,即是使各种兽虫禽鸟相斗为戏,以供人们观赏,如斗鸡、斗蟋蟀、斗牛、斗羊、斗鸭等;除了动物斗赛之外,植物花草也可以相斗为戏,叫“斗草”,又称“斗百草”。“斗草”风...  相似文献   

5.
民俗,亦称“民风”、“风俗”、“习俗”或“习尚”等,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人生观而化成的一种具体行为,并久相因袭而形成的生活习惯。民俗有其相同性,亦有其特殊性(地方性),也就是说,一个民族在不同地区相沿袭的民俗活动大体...  相似文献   

6.
阿昌族的语言民俗、信仰民俗、节日民俗、人生礼俗蕴含多民族文化内涵,是阿昌族与其周边其他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文化涵化的结果。阿昌族民俗深受傣文化和汉文化的浸润影响,地理环境、政治体制、宗教传播、族际通婚等是阿昌族民俗文化涵化的主要原因。阿昌族本着“和谐共存发展”的理念,对其他兄弟民族的民俗文化加以采借与调适,从而形成了具有融合特征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区域内各民族的文化共存与交融,奠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民俗文化融合逻辑。  相似文献   

7.
吴永章 《寻根》2002,(2):50-55
2001年盛夏,笔者应邀参加广西南丹白裤瑶民俗研讨会,并参观访问了该县所属的里湖、八圩瑶族乡。依据所见所闻,我发现《隋书·地理志下》所记荆州“盘瓠蛮”俗竟在今日白裤瑶中重现。因隋朝统一时间极短,故《地理志》中所记民俗,多溯“自晋氏南迁之后”,如此南丹白裤瑶民俗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了。“刺盘瓠”与“欢饮”丧葬礼仪《隋书·地理志下》记荆州“蛮左”二次葬俗云:当葬之时,各执竹竿,长一丈许,上三四尺许,犹带枝叶。其行伍前却,皆有节奏,歌吟叫呼,亦有章曲。传云盘瓠初死,置之于树,乃以竹木刺而下之, 故相承至今,…  相似文献   

8.
“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个文学流派。从1924年兴起,一批浙江作家就承担起了领导者的重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中都推动了“乡土小说”的发展与成熟。尤其是引人注目的“浙东乡土小说作謇群”,他们的创作贴近生活,包含了大量浙东民间的民风民俗,笔法简洁有力,展现了独特的“地方色彩”,为后来更多带“区域色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72-I0072
浦东新区三林镇历史悠久,积淀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林舞龙、三林刺绣被列为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月半”圣堂庙会、三林瓷刻、三林本帮菜被列为浦东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古城通海,秀甲南滇。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滇中南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又以其精明的商业头脑,古时就获得了“小云南”之称。英才荟萃,创造了以秀山为代表的积淀深厚的灿烂的历史化;良好的民俗民风,又赢得了“礼乐名邦”之美誉。能工巧匠如云。不仅让一些乡镇和村庄获得了“建筑之乡”、“手工业之乡”、“铁匠营”、“石匠村”的称号,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堪称中国一绝的木雕艺术作品;奇人英才辈出,古之葛中选、阚祯兆、沈育柏、朱崞……。今之纳忠、纳训、戴永年、马克昌……,他们卓越的独树一帜的创造,不仅是通海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高尚的人格,敢于维护正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风亮节,是通海人的气节,也是中国人的气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