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信原先在项羽军中服役,曾多次向项羽献策而不被重视采纳,遂由张良推荐,转投刘邦。因刘邦不十分了解韩信,只委以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韩信心有不悦,便趁夜离走。于是乎演出了一场千古传颂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活剧。后来韩信拜将,终为刘邦夺得天下。关羽被困曹营时...  相似文献   

2.
《史记》记载,楚汉相争的第一仗是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鸿门。项羽未听亚父的劝谏,失手放走了奸诈狡猾的刘邦。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以后的争霸战争中刘邦成了项羽最大的敌手,最终令霸王垓下被围,自刎乌江。读来教人好生惋惜。古往今来人们普遍认为沛公不除,后患无穷,鸿门宴上项羽应该抓住时机击杀刘邦。然而笔者最近查阅有关史料典籍,仔细进行分析研究,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窃以为鸿门宴上项羽不诛刘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乃是上策,而项羽在这场交锋中所表现出的理性也非常人所谓的有勇无谋、沽名钓誉,项羽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英雄。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汉宫秋     
自汉高祖刘邦起兵沛县,灭秦朝,屠项羽,建立西汉王朝,传位到汉元帝已是九代。此时,塞北的匈奴众部落已经拥立呼韩耶为单于(音蝉余,意即最高首领)。  相似文献   

4.
《史记》于始祖神话材料的运用涉及了神话与历史关系的三种形态,即神话的历史化,如黄帝;神话化的历史,如简狄、姜螈、女修等;历史的神话化,如刘邦等。司马迁于刘邦神化材料的处理表现了清醒的历史批判意识;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描写则是司马迁通观思想的深刻体现;而殷、周、秦始祖感生神话的激情演绎,则是司马迁以历史感悟式的直觉把握,对始祖感生神话所显示的历史纵深处的真实性予以揭示。这乃是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更深层次的表征,其中不仅包含历史事实层面的真实,更包含历史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5.
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斗争的格局与风格,其来有自,于楚汉战争时就已早早种下了夙因。项羽与刘邦之间运筹之争与疆场之战,为其后中国的政治提供了一个极具权威性的范式,后来的政治无不步其后尘,一脉贯之。它像教科书似的,把其中奥妙展示给后人。  相似文献   

6.
西汉商业市场的管理任赢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初,社会经济处于严重破坏的局面,皇帝不能乘国匹同一种毛色的马,宰相生牛车,可见当时的经济多么萧条。西汉王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文、景及武帝年间,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库余,私人财...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征南中的“心战”,并非只是“七擒七纵”、“三不留”等零散策略,而是一个以南中少数民族心理特征为依据,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心理战术的总体心理战。大体说来,其第一阶段作战,是针对夷人迷信、勇悍、信服强的心理,以装神弄鬼的形式进行心理恐吓为主;第二阶段则是针对夷人在重大失败以后,又怕又不服气的心理,以一种强式的宽容进行心理攻击;第三阶段再次针对夷人信鬼神、重盟誓的民族特性和对汉人仍有一定不信任感及报复心理,以图谱、盟碑、铁券和“三不留”、“以夷制夷”政策,争取夷人的全部归顺,消除了隐患。诸葛亮南征,的确不失为一场成功的“攻心战”。  相似文献   

8.
名片古今谈     
陈益民 《寻根》2014,(6):94-98
中国古代称名片为"名刺"。它的前身可以溯源到秦汉时期,当时称作"谒"。《释名·释书契》云:"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求见正驻军于陈留的刘邦,让使者拿着他的"谒"进去通报。刘邦认为他是儒生,拒绝接见。  相似文献   

9.
从《史记》对始祖神话材料的处理看司马迁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于始祖神话材料的运用涉及了神话与历史关系的三种形态,即神话的历史化,如黄帝;神话化的历史,如简狄、姜嫄、女修等;历史的神话化,如刘邦等.司马迁于刘邦神化材料的处理表现了清醒的历史批判意识;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描写则是司马迁通观思想的深刻体现;而殷、周、秦始祖感生神话的激情演绎,则是司马迁以历史感悟式的直觉把握,对始祖感生神话所显示的历史纵深处的真实性予以揭示.这乃是司马迁"实录精神"的更深层次的表征,其中不仅包含历史事实层面的真实,更包含历史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宋蕾 《华夏文化》2012,(4):29-30
楚与汉,在历史时期上相互衔接,在地理概念上也多有重合。汉王朝的建立是在秦统一各地诸侯国之后,来自楚地的力量在联合与对抗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本都来自楚地。因此,汉文化直接吸收包容了楚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在文学与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11.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千百年来,沛县人勇宕强悍,爱好练功习武,其武术闻名还选,延继不衰。明清见鼎盛,各地武士侠客慕名纷至求艺学技。遂演绎形成武功拳术十二个门派。新中国延生后,沛县武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作为国家命名的“全国武术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气功先进县”,现乡乡有拳社,村村有武场,爷孙夫妇,拳剑刀枪,习武场景蔚为壮观。全县100多万人口中习武者达20多万。不少人自幼练功习武,内外兼修,身怀绝技。上海电视台赴沛县摄制了“硬气神功”电视专题艺术片。多年来沛县向国家和省体育、文…  相似文献   

12.
余显斌 《大理文化》2021,(9):99-112
古代,很多朝代的建立,都是经过铁马征战得来的.西汉皇帝刘邦登基之后,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提三尺剑定天下者,朕也,非太上皇也""朕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言外之意,这天下,是自己铁马金戈,在沙场上厮杀出来的,是在烽烟弥漫中取得的.因此,他做皇帝后,整天骑马射箭,练习武艺.大臣陆贾告诉他,要多读诗书,多学习文化知识,别做文盲.刘邦一听火了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我是凭借万马奔腾,斩将搴旗得到天下的,读啥诗书写啥字啊?  相似文献   

13.
古人取“字”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泉根 《寻根》2000,(2):25-31
在古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谓:孔丘字仲尼,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可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淮阴侯韩信及萧何、陈平、樊哙、灌婴、周勃等,却都有名无字。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沛县乃大江南北交汇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既孕育刘邦、朱元璋等霸主枭雄,又滋养李可染、姜舟、张立辰、徐培晨等艺术名家。宋重霖先生便出生成长于这片沃土,是一位集江南才情与北方豪情于一身的中国画家。少年宋重霖,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他从未泯灭对于艺术的渴求。那时,学画没有纸笔,他便省吃俭用地从生活费中省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匈奴族提取植物色素技术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歌谣及其历史背景匈奴,也称“胡”,战国时游牧于河套地区及阴山一带,其政治中心是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县)。秦汉之际,冒顿单于乘楚汉相争之机,东破东胡,西攻月氏,北征丁零,南灰楼烦,控制了东至松遼平原,西至巴尔喀什湖,北至贝加尔湖,南至长城的广大地区。公元前200年,冒顿又攻晋阳(今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卅万大军迎战,被冒  相似文献   

16.
王志强  张化雨  何梦嘉 《寻根》2015,(2):119-128
张良,字子房,汉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刘邦死后,吕后想起用张良辅佐新主,他却借口考虑考虑,一去无踪。张良死于何地至今难以确切考证,据说吕后曾下旨追杀他,国内一夜生出八百个张良墓,有"一夜造八百墓"之说。现如今全国各地仍有不少张良墓、张良庙、张良祠等遗迹,然而据考证,其大多是后人为敬仰其精神所建,或根本无实地可考。  相似文献   

17.
王广源 《寻根》2015,(2):114-118
郦食其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说客,为刘邦出谋划策,争夺天下,后因受到韩信妒忌遭到烹杀。他的故事流传至今,并逐渐被神话,为纪念他,人们在杞县高阳镇建立了郦公庙。通过对郦公庙的实际调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像郦食其这样的历史名人,其庙宇生存状况存在很多问题。郦食其与郦公庙郦食其(?-公元前203年),陈留高阳(今属杞县)人。《史记》中司马迁对他有一段简要评价:"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  相似文献   

18.
正一、贾谊与《新书》贾谊,汉高祖刘邦七年(前200年)生于河南郡雒阳(今河南洛阳)。十八岁时以文才闻名,被郡守吴公召到衙门任职。文帝刘恒即位初,吴公升任廷尉,便向文帝推荐贾谊,称赞他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文帝征召贾谊来到朝廷,给他一个博士职位。当时贾谊二十出头,在同僚中最年轻。每遇文帝有事咨询,同僚回答不上的时候,贾谊就站出来回答,大家都很佩服。文帝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戏的历史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 ,博戏习俗已相当流行 ,上自诸侯 ,下及黎庶 ,均有关于博戏活动的记载。汉朝建立后经济不断发展 ,社会长期安定 ,博戏之风更为盛行 ,成为汉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汉代博戏之风流行于各个社会阶层 ,从宫廷至街巷市井 ,长期兴盛不衰。汉代宫廷的博戏活动自汉初就出现了据《西京杂记》记载 ,汉朝建立后 ,太上皇徙居长安 ,凄怆不乐。刘邦问其左右 ,乃知太上皇“平生所好 ,皆屠贩少年 ,酤酒卖饼 ,斗鸡蹴鞠 ,以此为乐”。高祖因此乃作新丰 ,移诸故人实之 ,太上皇乃悦。高祖以后 ,汉代的许多皇帝都…  相似文献   

20.
陈平民 《寻根》2014,(5):134-138
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县城东三里。因有颍水出自淮阳县西北,故陈氏以颖川为堂号称颖川陈氏,妫满身后谥“陈胡公”,他是陈氏得姓之祖。陈国历经600年,传20世、23位君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亡于楚国。陈亡后,渭公次子全温(陈胡公21世孙)奔齐,后居于浚仪,别号陈留。渭公长子衍则避难迁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定居。陈衍为户牖陈氏始祖。起初几代有人仕于齐为大夫。第7代陈从善仕于秦为上大夫。第10代陈平佐刘邦定霸业,汉惠帝时官拜左丞相。东汉陈蹇,陈衍23世孙。有一年逢灾荒,有个盗贼夜间爬到陈蹇家屋梁上,被陈蹇暗中发现了,他呼喊儿孙起来,并说:“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是也。”贼人听了,惭愧地服罪。这个典故就是成语“梁上君子”的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