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储诚炜  仵希亮 《文教资料》2012,(10):111-112
近代中国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各种平民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平民教育流派纷纷兴起,直接促进了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近代平民教育思潮的当代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40年代的平民教育思潮在中国农村掀起的波澜是非常壮观的,它代表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对农村发展一种深刻的认识,代表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这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重温近代这股勃然而发的平民教育思潮,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成人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教育思想是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平民教育”思潮中颇具影响的思想之一。本文从其思想根基、思想主体和系统化的教育观等几个方面解析了晏阳初教育思想的价值,并分析了这一思想对当今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40年代的平民教育思潮在中国农村掀起的波澜是非常壮观的,从晏阳初、梁漱溟到陶行知,他们代表的是当时农村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对农村发展的一种认识,这即使在今天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温总理今天强调的穷人教育学,正是在新时期下具有新特点的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兴起影响广泛的思想启蒙运动,平民主义思潮也应运而生.受此影响,文学领域出现平民文学热潮,周作人即是平民文学的倡导者之一.在当时的文艺界,他的平民文学理念很受关注,影响较大.但随着平民文学争论的持续,他本人对平民文学却有了新领悟、新见解.结合时代思潮对其思想脉络影响的情况,我们重新考察和解读周作人对平民文学理念探索过程,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儒家民本思想及欧美新思潮影响下,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率领同仁在河北定县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他们由社会调查出发找出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以及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乡村平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变动及社会改良均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史上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流派,对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人物。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他在中国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完整的平民教育理论。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各方面来解读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探讨其对我国当今成人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11.
质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量之一.它是物质的量的量度,也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还是万有引力的决定因素.如此质量扮演着众多角色.但是各个角色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文章就此问题作一讨论,并且认为质量的各个角色是相等的量.  相似文献   

12.
古斯塔夫.勒庞认为聚集在一起的群众是"乌合之众",群众对于历史是被动的,是受众。而卡尔.马克思则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大众经过长期努力创造的,并且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中的作用,二者涉及到了一个共同问题———群体性事件。群体事件中存在严重的盲从现象且涉及多种社会矛盾,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群众心理,以马克思主义的群体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探索质量概念的建立及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群众史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在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在群众运动及其规律、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中,质量通常是用来指物质的性质,在实验上,两种质量(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一致的。因此牛顿力学中并没有对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进行严格的区分。两种质量的等效性通常被称为伽利略等效原理或弱等效原理。爱因斯坦从这一原理出发,得到了广义相对论,明确指出这两者的一致性不是偶然的。本文论述了两者在牛顿力学里的表现和出现的困难,进一步讨论了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在爱因斯坦理论中的统一,最后提出二者的等效性需要等待广义相对论正确性的最终确认。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最近两年“超级女声”等娱乐综合节目的风靡全国,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节目的接受群体。从精神生态的角度来看,群体心理和大众传媒节目的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大众群体精神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对这种群体化心理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这种群体心理对个人以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质量概念从“物质的量”、“惯性质量”、“引力质量”、“电磁质量”、一直到“爱因斯坦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包含着质疑和释疑、假说和验证、唯象和机理等物理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何为"大众"?     
文章对“大众文化”中“大众”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历史溯源,在中西文化语境的背景下,探求“大众”的丰富内涵,从而为当今的“大众文化”研究提供有意义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依赖于大众媒介、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研究大众文化,首先应摒弃的是站在精英立场,应打破文化研究的精英立场,消除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森严壁垒。国家喉舌、民众依托的大众媒体的自律和责任感,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等精英群体对文化的使命感和创新的勇气和能力都是大众文化走出僵局的支撑。部分大众媒介及部分受众的批判和相应反思正是一股将现有大众文化相关事物走得更好更远的主要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创新创业精神的贯彻与发扬、政策体制体系的支持与完善、专业职业导师的交流与配合以及借鉴交流国内外教育经验等四个方面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及其系统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