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迎泽 《语文知识》2010,(4):73-74,93
本文回顾了历代对《论语》中"老者安之"一句的几种代表性的解释,认为使动解释和被动解释都是不合理的,上古汉语中的"安"和现代汉语中的"安"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是上古汉语中的"安"可以带原因或对象宾语,有及物动词用法。从句法的角度来看,古今汉语动词的价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克丽丝蒂娜·乔治娜·罗塞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创作的诗歌《歌》广为流传,徐志摩和飞白曾将其翻译成汉语,深受中国读者喜爱。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对《歌》及其两首译诗进行了语言元功能分析,发现《歌》通过物质过程小句中的否定目标、心理过程小句的象征性现象、行为过程小句的矛盾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伤和矛盾的基调,精确地描绘出死亡这种神秘的、矛盾的意象,还发现徐译比飞译更忠实于原诗,尤其是在对原诗语篇功能的把握上要比飞译胜出一筹。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中的小句结构统一表现为嵌套时态短语的话题短语投射。英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在不同小句类型中具有实现事件论元的可选性特征,其句法结果为英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的主语移位至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而英语动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的位置由小代语 pro 占据。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成分的不同造成了英语不同小句中主语被动化提取的差别。汉语中的时态成分同样在实现事件论元方面具有可选性特征。汉语补足语小句中的时态成分选择不实现事件论元,因此汉语名词小句和形容词小句中话题短语指定语位置上的成分为小代语 pro。汉语独立小句中的时态则选择实现事件论元,其主语实现为话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被动句存在着差异,在理解和翻译上都有一定难度。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的特点及英语被动句汉译技能进行了探讨,这对完整理解英、汉被动句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莹 《海外英语》2012,(21):224-22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语被动句语法化进行比较。从语法化和语法结构体两大层面入手,分析英汉语被动句在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相似、相异、相关的语法现象背后的特征,发现:英语被动句的语法化程度要高于汉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则由于动词没有形态的变化,需要借助其他形式来帮助展现其句型特征。尽管英汉语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虽然有差异,但是在表达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上机理还是可以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许多研究小句以及以小句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文章。实际上,在国内许多关于小句的研究文献当中,其中的小句之所指包含不同理论、不同层面的小句,而人们都使用"小句"这个术语,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廓清汉英小句的异同。现代汉语的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具有动态性,汉语小句的构成形式除了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或短语外,必须有显示其动态性的语调。英语小句与短语和词一样都是句子的构成成分,具有静态性,其构成形式是主语和谓语,不包含语调。搞清楚汉语小句和英语小句在性质和形式上的不同,为更深入地研究二者的异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阿林 《考试周刊》2013,(66):76-77
英汉语被动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式标志、使用频率及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英汉民族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诸多不同,衍生出不同形态的被动式,这对掌握英汉语差异,了解东西方文化,准确、道地地习得英语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功能相同,意义相似",即"形式———意义对"和"形式———功能对"。从翻译的认知———功能视角,研究汉语描述功能句的基本结构,总结描述功能句在汉译英过程中的翻译方法,为翻译研究开拓出语言学视角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的著作。从语言史的角度看,这部书处于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因此书中的语言现象既丰富多样又错综复杂,且有一定的特殊性,《论衡》的比较句同样如此,文章将《论衡》中“尤、最”字比较句按照语境进行了分类,并对其语用上的话语链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英汉语差异论,以《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导论》汉译文本为语料,揭示英语形和的表征以及汉译文本的意合特征,采用"重心转移、零整互化、从葡萄句到流水句"翻译策略,揭示英汉语互译的形合与意合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11.
邢福义先生明确指出:“短语进入小句,其语义内涵的显示受到小句结构格局的规约:”(《汉语语法学》P24)同时,短语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成为小句。《汉语语法学》在“小句成活律”一节中将之归纳为二:“必须同特定的语气或语调相结合;必须具备有效的意旨表达。”否则,短语生效为小句则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省略具有语篇衔接功能,小句性省略是省略的极致,表达简洁明了。文章以哈代的小说《苔丝》为语篇语料,从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2)的语篇衔接观出发,以英汉对比方式分析英汉语篇中小句性省略的异同,阐明英汉小句性省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英语被动式在使用场合和主题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在表达意义、应用范围及表达形式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 ,不能一一对应地硬译为汉语被动句 ;而应根据具体情况 ,充分考虑英汉语特点 ,适当转换形式 ,使译文通顺达意 ,避免翻译腔  相似文献   

14.
邢福义先生明确指出:“短语进入小句,其语义内涵的显示受到小句结构格局的规约。”(《汉语语法学》P24)同时,短语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成为小句。《汉语语法学》在“小句成活律”一节中将之归纳为二:“必须同特定的语气或语调相结合;必须具备有效的意旨表达。”否则,短语生效为小句则不可能,或者说,短语就不可能形成生效的小句。这里,“生效”即“成活”之义。以上两点是短语直接成为小句的两个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邢先生在这一点上论述的比较充分。我试着就邢先生尚未论及的“有之未必然”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一书口语性较强,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因此被称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时间上,《世说新语》上承上古汉语,下接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被动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有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进行了统计调查,研究《世说新语》中被动句的语法特点,并从历时的角度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中古汉语初期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李春芳 《英语辅导》2011,(2):153-156,203
描述体广告语篇中,英语属性和识别类关系过程体现完整,汉语关系小句常表现过程缺省。在识别类小句中,两者都遵循"态"和"信息"的无标记序列表达形式:Id/Tk+Ir/Vl,汉语多以环境因子作为信息起点。了解过程表达方式上的异同有助于广告撰写人更好地取舍小句的逻辑语义关系,将模式块化了的经验切分体连缀成有机的经验结构体——成熟的广告语篇。  相似文献   

18.
《朴通事谚解》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与敦煌变文和现代汉语助动词"愿"的语义语法特征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助动词"要"的语义与敦煌变文的助动词"要"语义相比,多了表示"可能"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助动词"要"语义相比,还没有出现用于比较句、表示"估计"的用法;在语法上,《朴通事谚解》用来修饰"要"的副词既有近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副词如"却、方、待"等,也有属于现代白话词汇系统的"只、也、都、还"等,呈现过渡趋势。  相似文献   

19.
英语被动式在使用场合和主题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表达意义、应用范围及表达形式三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不能一一对应地硬译为汉语被动句;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充分考虑英汉语特点,适当转换形式,使译文通顺达意,避免翻译腔。  相似文献   

20.
被动语态这一语法范畴是英汉语中都存在的一个语法现象。传统上认为英语的被动语态有一个较稳定的表达形式,并且比相应的汉语被动语态使用得更频繁。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英语的被动语态还有其它表达形式。而汉语的被动语态,除了一般的表现形式外,还有更常用的隐性表达形式。所有这些使得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变得更趋复杂。虽然从形式与意义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对比英汉语被动句的异同的论文随处可见,但这不足以揭示英汉语被动语态差异的功能与实质。因此,本文试从语言的民族性这一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语被动语态使用中的差异,尤其是体现于被动形式被动句和主动形式被动句使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