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图1所示,台秤上放一容器,容器内装有水,水中浮一质量为m、体积为V的小球。将小球的一端用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容器、水及小球总质量为M,若弄断细线,浮球在上升过程中,台秤读数怎样变化? 对于这一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解法和不同的结果,有人认为弄断细线后,台秤读数变大,也有人认为变小,有人认为水的阻力对结果无影响,也有的持反对意见。我对这一问题从实验上进行了观察、研究,实验中,台秤量程为5公斤,容器是直径为10cm,高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运动的方向相反B.相互压紧,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总有摩擦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一定增大D.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材料的2粗.如糙图程度所无示,关在固定的圆弧面上的A、B两点,分别放上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小物块都处于静止状态,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A、fB,则A.fA图fB所示,左、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右两边木板所加压力都等于F时,夹在两板中间的木块静止不动。现在使两边的力都加大到2F,那么木块所受的静摩擦…  相似文献   

3.
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中,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一直采用传统实验进行教学,此探究实验的直观性较差,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够严谨,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完整地得出"二力平衡条件",有必要做些改进。  相似文献   

5.
冯容士  李鼎 《物理教学》2012,(10):24-28
背景二力平衡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第一次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关键知识点。上海二期课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针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巩固力和力的图示的知识;加深对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理解;又为学习液体压强和阿基米德定律做准备。鉴于初中物理没有涉及"牛顿三定律",二力平衡的概念又相对抽象,因此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把"二力平衡条件"作为"机械运动"章节的重点内容,并安排了"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6.
童斌 《今日中学生》2004,(11):14-15
平衡的二力具有等大、异向、力的作用线共线的特点。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具有等大、异向、力的作用线共线的特点。那么这两对力有什么不同呢?试做下述实验来看看。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7.
1 案例分析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力的作用,如推、拉、提、举及牵引列车、锻打工件、击球、弯弓射箭等,都是在物体接触时才发生的,这些相互作用力称为接触力。接触力按性质可分为弹力与摩擦力。本节课是高一物理第四章相互作用的第二节,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验探究来认识各种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了解弹力的广泛应用,本节的信息量和活动量很丰富,实践性和趣味性很强,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弹性现象,广泛联系实际,着力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通过观察微小形变、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相似文献   

8.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C.摩擦力一定是阻力2D..用运三动的根物轻体绳可将能质受到静摩擦力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ac绳和bc绳中的拉力分别为A.23mg,21mgB.21mg,23mgC.43mg,21mgD.21mg,43mg有一3小.水滑平轮横B梁,一的轻一绳端的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kg的重物,∠CBA=30°,如图所示。则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为(g取10m/s2)A.50NB.503N4…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P12 7对课本中图 9 6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提高了可见度 ,效果比较好。 (见P12 7图 9 2 )图 1  但本人认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①在示教板A、B、C处钉上三个钉子 ,会损伤示教板板面 ,不利于示教板的再利用。小竹管不是实验室常备物品。②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发现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最易忽视的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 ,而课本图 9 6和教师教学用书图9 2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本人在教学中改用这样的装置进行实验 :在线路实验板A、B…  相似文献   

10.
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探究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来作为改进实验方案教学的典型个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对实验原理、器材、步骤、结果等进行评价和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尝试改变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P127对课本中图9-6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可见度,效果比较好.(见P127图9-2)  相似文献   

12.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P136图9-6研究二力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带有伸缩显示杆和定位针的自制示力杆的力的合成实验演示板,具有可视性强、操作简单,弥补了过去实验方法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中,学生往往把"二力平衡"和"反作用力"这两对力混为一体,区分不清,使他们在解答有关题目时易出现错误,为帮助学生弄清二者的根本区别,笔者认为在此教学时可增设一个演示实验以补充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1.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也发生了弹性形变  相似文献   

16.
当磁场与通电导体垂直或成一夹角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可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但当磁场与通电导体平行时,磁场对通电导体有没有作用力,通常教师讲得多,实验演示很少。因为,学校实验室没有较大的马蹄形磁铁,做实验不太方便。  相似文献   

17.
程维林 《物理教师》2007,28(9):40-41
1前言初中物理教材第1册有关平衡力概念以及平衡条件的引入,是通过下述实验(见图1、图2)向学生展开的,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是关于二力平衡的经典实验.苏科版新教材则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关于滑轮的概念,改为通过两个支撑代替定滑轮进行类似的实验.这些实验装置显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  相似文献   

18.
力的平衡     
研究物体受力平衡问题是物理学应用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现在让我们就此进行有益的探讨.一、认识平衡条件在力学中,通常将物体相对于惯性系运动状态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叫作平衡状态.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平动和转动两种形式,所谓平动,指的是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的运动,而转动则是指物体中各点都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形式.对于平动来说,平衡意味着物体始终保持恒定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  相似文献   

19.
在上海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之后有个课外实验“平衡生态系统的建立”。那么如何通过这个实验,既要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的知识要求,帮助学生复习生态部分的内容;又要对学生加大生态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的实验。其实验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创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各有一定的比例)。并使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动手、查阅文献等,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质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以及相对滞后的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主体活动,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教学优劣的最终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