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导入师 :同学们 ,我们已经学完了全部乘法口诀 ,你们还记得已经学过哪些乘法口诀吗?生 :我们已经学过了1至9的乘法口诀。师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 ,是一句一句地学的?还是一组一组地学的?生 :我们是一组一组地学的。师 :谁还记得这些口诀是怎样分组的?生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师同时展出)师 :下一组该是几的乘法口诀 ,你能说出来吗?(生把3至6的乘法口诀一一说出)(师同时展出)师 :6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生 :6的乘法口诀共有6句。师 :你能猜出7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吗?请你说一说。生 :7的乘法口诀有7句…  相似文献   

2.
卞静 《广西教育》2011,(4):45-4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79的《乘法口诀表》,P80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并填写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更加完整地掌握1—9的乘法口诀,进一步提高应用乘法口决计算表内乘、除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听了二年级的《7的乘法口诀》一课,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口诀背得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遗憾。少了些什么呢?我认真地整理了以下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片断在教学二册"5的乘法口诀"时,一位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断如下:教师引导学生复习2~4的乘法口诀,并宣布本节课题以后,出示一张画有5朵红花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得出"5×1=5"的算式,并编出"一五得五"的乘法口诀.将算式、口诀对齐图片,一列横排地板书在黑板上以后,便完成了第一轮的教学任务.接着,进行第二轮教学.教师在第一次贴出的有5朵红花的图片下,又贴上一张同样的图片,问:  相似文献   

5.
一、引入新课师生齐背7和8的乘法口诀。师: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相邻两句间相差几?生:7的乘法口诀有七句,每相邻两句间相差7。师: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相邻两句间相差几?生:8的乘法口诀有八句,每相邻两句间相差8。师:大家推测一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相邻两句间相差几?生:9的乘法口诀有九句,每相邻两句间相差9。师:对不对呢?学习完九的乘法口诀就知道了。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九的乘法口诀。二、学习口诀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想知道她是谁吗?生:想。师:请看大屏幕。(教师点击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课件声…  相似文献   

6.
蒋国萍 《教学随笔》2009,(11):20-21
那是一次上表内口诀的练习课时,我让学生把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连起来。结果我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回答的“7×6”和“六七四十二”要连起来时却连了“三四十二”。当我即将连好很快就感到自己连错了,而那时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此时,我立即想到:学生平时经常会把24说出42,20写成12,多次提醒好像效果不大,所以现在我不能自己悄悄擦去重新连,  相似文献   

7.
一、常用激励性评语,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堂评价应以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为主.再辅以情感、动作、眼神等活性元素的融入。如教学“七的乘法口诀”时,刚上课,一生就站起来大,旨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郜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尽管学生的发言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8.
"5的乘法口诀”是继2、3、4的乘法口诀之后的又一知识内容,它是表内乘法教学中承上启下的桥梁,对进一步学习5以后的乘法口诀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注重激发兴趣。课一开始,我先复习2、3、4的乘法口诀的手势歌,通过儿歌和...  相似文献   

9.
背景分析"有多少张贴画"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从乘法口诀的编排上看,本册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2~5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都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数一数""编一编""记一记"帮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体验每一句口诀的形成过程,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二阶段是6~9的乘法口诀,教材的编写与前一阶段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就是:2~5的口诀在如何记的问题上,教材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从前一句口诀来记忆后一句口诀,如三七二十一,就可以通过加3或减3来记忆三八二十四或三六十八;  相似文献   

10.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1—7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地、较熟练地计算表内除法。由于1-7的乘法口诀有28句,使学生理解在诸多口诀中,较快地找  相似文献   

11.
陈小军 《小学生》2010,(11):24-24
1构建谐课堂存在的误区1.1误区一:教学重“灌输”,轻“探究”笔者在上学期的县教研活动中,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在课的中间部分,学生跟着教师利用在黑板上已写出的7的乘法口诀进行强化训练。先是教师领读口诀,学生跟读;再是教师引读,学生接读;然后用大量的时问让学生背口诀,接着教师抽背口诀。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一节数学课,孩子们充分利用已学习过的2-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学《8、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8、9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孩子们在小组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作为教师,我巡视了五个小组学习讨论的情况,并认真参加了"草莓组"同学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一句口诀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口诀。2.能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应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有关乘法式题,并能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岩 《黑河教育》2014,(4):82-8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例1及练习十七相应的练习题。 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做乘法计算题。本节内容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第72页例1,练习十七第2题和第4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16.
师:刚才在记忆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哪儿句特别容易记?生:一七得七最好记.因为一个七就是七。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具有一定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所以在探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要抓住新旧乘法口诀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习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单元主要教学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乘法和除法,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和除法。《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是本单元中最后一个数的口诀,教材在这里只安排了一道例题教学口诀,  相似文献   

19.
在六年制第三册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推想,从而发现规律,推出口诀。其思维训练如下: 出示例1(插图和7的七个乘法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认识7的七个乘法算式与同数连加的关系。学生讲:它们的关系是,7的七个乘法算式都可以转化为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指导学生转化并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一节非常传统的计算课,内容虽然简单、却比较难上,学生学起来十分枯燥,教师教起来也十分乏味。一年前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年轻的授课教师是这样引入这一教学内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