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而且是在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的特殊载体。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真正成为有思想、有道德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就是语言",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含义。语文教育既包含口头语言的学习,又包含书面语言的学习;既包含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语言内容的理解;既包含语言系统和规则的学习,又包含言语行为的训练和言语作品的学习。语文教育就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母语。中国语文课程教材要体现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特点;中国语文教学应按照汉语言教育、母语教育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坚信:生活处处皆语文,篇篇即是好文本。只要是文学的东西,小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大小"说明书",大到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名著,它都一定有可让学生"吸收"的语文元素。其实,小学生具有天然的言语生命力,只要"温度和营养"适宜,这种生命力就会自主舒展。作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则是让学生的心灵真正浸润到优质的语言文化元素中,实现有效的语文教育。"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元素,提升学生素养"理当成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为何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害怕写作;为何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总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为何我们学生习作的语言总是那样的干瘪晦涩.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指导学生感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也只有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语言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学习它则更是离不开生活。那为何在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更高水平的小学阶段,让他们学习同为语言的英语,不少人却是愁眉苦脸,困难重重呢?其实我们都知道,三四岁小孩的母语水平好,其主要原因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住中,他们自然地学会了语言。  相似文献   

6.
张达勇 《考试周刊》2014,(65):38-38
<正>语文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语文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有自己的看法,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处于需要被正确指导的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渗透思想教育。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为何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的害怕写作;为何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总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为何我们学生习作的语言总是那样的干瘪、晦涩;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因而,指导学生感悟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洪宗礼先生通过对语文的多元目标、多重功能和复杂内容的研究,认为"(语文)作为综合性基础学科,它是语言与思想的统一体",指出"语言承载人类文化,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必须重视语文学科拥有的文化价值",一定要"突出母语和母语课程教材在国家民族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果缺失了文化,丢弃了精神,教育只能是残缺的,甚至会贻误民族复兴之大业。李旭东老师把这样的认识,一点点纳入自己的"本真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并特别强调"学力课堂"中的"文化力"培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作为一门需要"听说读写"能力的语言类学科,语文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中蕴含着大量的语文教学资源。"生活即教育",开发校园环境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可以促进语文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开发。  相似文献   

10.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就是这样一门艺术。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但却又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不仅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等等,还包含了生活这一大课题。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活动,只有人类的传递生活、生产经验才能被称为教育。所以,离开了生活、生产经验的学习就不叫教学,同理可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促进了生活的提高,所以,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知识,我们应当有发现知识的眼睛,才能找到生活与语文的连接点,让生活成为学习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惯用语是一个使用本族语言的民族,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可以说,惯用语当中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和意识构造等。学习外语的学生要充分理解该语言的惯用语并能正确使用它。韩国语惯用语教育过程中比较实用的3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最适用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惯用语灵活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江海燕 《文教资料》2013,(10):64-65
语文学习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基础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满怀语文教育理想并躬身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宜构建"语文理想"与"生活经验"的桥梁,大胆地"诱之上桥",放心地"观之赏桥",快乐地"促之过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出发,让他们崇拜祖国的语言,不畏惧"生活经验",不迷茫"语文理想",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汉语作为母语,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而且在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精神。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要"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过程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人生的过程。学生学语文,即是构建人的精神世界,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学会生活,追求崇高,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6.
师生生命活力的丧失是当前中学语文阅读课的缺失之一,阅读教学只注重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教育"的弘扬,是语文阅读课堂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条良好途径,"人文教育"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人文教育"包含着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内容,包含着超越功利、愉悦快乐的情感,包含着感受体验、想象创造的思想,包含着平等参与、合作互动的状态,这是一种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教育,也是一种主动建构、自我生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思考和规划新世纪中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时,需要从国家现代化和少数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和立场来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必要的调整与改进措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如何发展,关系到少教民族新一代在高级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关系到各民族在未来中华民族大家庭政治结构、经济体系、文化生活中的相对地位。当我们考虑“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实现少数民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要看到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有生命力和缺乏生命力的两部分。既包含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精华成分,也包含一些缺乏生命力的文化内容..在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应当可以找到沟通、互客的方法。从语言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交流学习工具的双重性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索语言工具性程度的衡量指标和语言应用的市场选择机制,同时必须关注语言运行的经济效益问题.需要把学习语言的选择与民族一国家的长远发展潜力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否存在一个语言依赖的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18.
阚建荣 《天津教育》2020,(3):127-128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校长继美国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后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直到现如今很多教育家将其总结为一种教学方法。本文阐明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践行生活教育思想的必要性,并对生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看法,如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轻度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的特征,探索了利用古筝这一具有汉语语言声韵特性的多声弦乐器辅助语言训练的具体策略:(1)在校本综合语言训练课程实践中,以"生命教育"体系为依托,在相关主题教学活动中,将古筝作为唱游与律动教学的一部分,与生活语文、绘画与手工等教学内容进行综合语言训练;(2)用古筝音色特征辅助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轻度智障儿童学习兴趣和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语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高考与升学,而且语文是我国教育中的"百科之母",从理论上应该更加重视,但为何个别学生依然不能将语文学好呢?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在课堂内没有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导致了他们的语文成绩不堪入目。所以,为学生创建"适合需要"的课堂已经变得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