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九九二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法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我国以外交代表的日期为其开始执行职务的日期。2.联合国大会对于所谓“重要问题”的决议,须由到会及投票的会员国以多数来决定。3.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  相似文献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而在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与这两大主题是相矛盾的。因此,在“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之下,妇女的发展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关注。1995年9月4日至15日在我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口号就是:“以行动谋求平...  相似文献   

3.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电脑》2005,(12):28-29
海牙——“伯爵家的树篱”亲爱的同学们,上一站我们来到了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现在我们将游览荷兰的政治中心——海牙。公元1248年,荷兰国王威廉二世选择了海牙作为他的居所,直到今天皇室家族的成员也都住在这里,许多的政府机构、国会议事堂、大使馆、国际组织等,包括现任女王碧翠丝与皇室家族的官邸都设于海牙。所以,海牙又有“皇家之都”的称号。漫步在皇邸区是相当舒服的,尤其是夏季时分,海牙雕塑学会都会沿着Lange Voorthout街道,陈列各种艺术雕像,将原本单调的小径变成一座露天的博物馆。海牙被称为艺术之殿堂,绝对当之无愧。她拥有5…  相似文献   

5.
短波点击     
《红领巾》2002,(12)
为了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温岭市城南小学开展了“向党的十六大献礼,喜庆党的十六大召开”的系列活动。活动有“咏和平,手抄小报大比拼”、“爱祖国,风风火火绘画展”、“回眸祖国辉煌的五年”、“乐助人,好人好事在身边”等活动。  相似文献   

6.
2000年1月30日星期日阴雨海牙-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海牙的知名度胜于荷兰,而海牙的知名度又缘于这里的“海牙国际法庭”。然而多少有些让我失望的是,当我来到海牙国际法庭的大门前时,这里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味道”,它当然庄严但却并不威严。如果按“中国式的思维”,这里的门柱上应嵌一块由某领导人所题写的“海牙国际法庭”的金字招牌,而且大门外应有雕塑般的卫兵持枪把守,至少应有几个身穿制服的保安走来走去。眼前的海牙国际法庭实在太朴实了。透过紧闭的黑色铁栅栏,我们可以看到一座教堂式的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上,我党与国民党曾有过两度合作,也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两度合作,都大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两次大的战争,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创伤。为此,我党总是一贯主张以和平民主方式来解决两党间的争端,不愿诉诸武力。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提出的“和平民主新阶段”的设想,以及为争取实现此设想而进行的“重庆谈判”、“停战谈判”和建议召开“旧政协”等斗争,乃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争取和平解决两党争端的一次最大尝试。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韩国韩中思想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于亚洲各国的影响”中韩学者双边国际学术研究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韩、美三国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本着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的原则,就中国和平发展对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中韩两国的现代化模式比较和韩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等几个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便于相关问题学术交流,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将主题定为“公平和发展”,在我看来意义深远。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现在,我们有理由将“公平和发展”从世界银行的年度发展报告上升为当今世界新的两大主题,让“公平和发展”成为在“和平与发展”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的大树。  相似文献   

10.
无字对联 :1949年4月1日 ,南京市大专院校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对假和平、要求真和平”的游行 ,遭到国民党特务、警察的血腥镇压 ,打死学生二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事件。在为死难学生召开的追掉会上 ,有一副无字联颇为引人注目 ,联曰 :“??????;!!!!!!。”此联  相似文献   

11.
1872年海牙代表大会对第一国际来讲,“实际上是一个终结”。总委员会自从迁到美国以后,就很难起国际领导机构的作用了。所以目前我国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材,往往对海牙代表大会后的第一国际记述从略,甚至一带而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认为是  相似文献   

12.
1956年2月14——24日,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大会上,赫鲁晓夫在他作的《政治报告》的理论部分,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他在报告中认为世界战争“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在和平共处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开展经济、文化竞赛,当人们在实践中看到社会主义“带来的好处”,“他们迟早会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已经有了现实的可能”“取得议会中稳定  相似文献   

13.
北星打官司     
吾友北星,诚实。某日,往警局报案:“吾遭外星人绑架一天。”警察大惊:“此乃涉外大案,汝当往外交部。”北星依言。外交部长剧震:“外贼如此嚣张,速找国防部。”国防部长咬牙:“欺我子民,当与汝决战。汝速到科学院,共谋对策。”科学院院长长叹:“吾等惭愧,可到法院鸣冤。”法官拍案:“如不法办,法律尊严何在?速到海牙法庭。”海牙法庭庭长瞪目:“可恶也。欺我地球无人?吾院将设太空分庭,为汝申冤。”八十年后,北星病终。根据遗言,骨灰撒于尚未动工之海牙太空分庭。思索板:这篇小短文影射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哪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国际年     
国际年是联合国规定在全世界范围内统一开展的活动。每一国际年都有具体的活动主题和要求。如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活动主题是“捍卫和平和保障人类的未来”。目标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促进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安全和合作,并用和平方式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15.
海牙宫殿     
荷兰海牙的海牙宫殿是荷兰著名的古建筑,宫殿中心的主建筑“骑士屋”现为国家重要的公共仪式场所,曾有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在此举行。照片从正左侧取景,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直接关系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理性分析美国国内出现的中美“冲突”论与“共治”论,可以看出,中美之间悬殊的实力、两国紧密的经贸联系、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决定中关不会走向冲突;而所谓中美“共治”更缺乏根基,也折射出美国当前的困境。未来的中美两国仍会有分歧与矛盾,但更多的将是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李世荣 《初中生》2008,(1):110-111
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以表彰她在“可持续发展、民主与和平”方面所作出的贡献。马塔伊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非洲女性。在获奖后接受采访时,马塔伊热泪盈眶地说:“从和平角度看,生态与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的环境被破坏和资源枯竭时,我们就会为此大打出手。”“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惊喜。当我植树时,我就播下了和平的种子。”  相似文献   

18.
学习近现代史经常会遇到“印度支那”一词。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侵占“印度支那”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二阶段讨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那么,“印度支那”指哪些地方?为什么叫“印度支那”?  相似文献   

19.
和平崛起     
《神州学人》2004,(6):5-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4月2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样说。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重头戏”之一,“中国和平崛起与经济全球化”圆桌会议隆重进行,就“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社会意味着什么”的话题展开讨论。“PeacefulRise”(和平崛起)这个由中国人创造的英文词汇,成为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政界智囊…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国高层领导人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思想。“和平崛起”思想的提出,是对当今国际局势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是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的客观要求,是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即将崩溃论”的回应。发展是“和平崛起”的核心;稳定是“和平崛起”的前提;机遇是“和平崛起”的条件;创新是“和平崛起”的根本。“和平崛起”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