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前80回逐指代词有"每"、"各"、"各各"、"各自"和"各人",共5个。本文采用计量方法对这5个逐指代词进行了考察,揭示其在分布和用法上的特点。这些逐指代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每"使用频率极高,占总用量的62.58%,而其余逐指代词使用频率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一、语料概述 名著《红楼梦》电子文本的基本信息列表如下(表1): 本论文分析所用《红楼梦》的语料是从http://ling.ccnu.edu.cn/ylk/gudian.htm网址下载获得.该语料共120回,其中除了汉字以外还包含210个特殊符号,比如非汉字符号、图形符号、结构符、标点、阿拉伯数字、日语、拉丁字母等等.  相似文献   

3.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Francois d’Eaubonne)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个观点开始,许多作家都进行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创作实践。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越来越多,领域也十分广泛。回顾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红楼梦》中处处流露出的对女性和自然的赞扬和同情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有极大的契合点,是一部极具生态女性主义色彩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班岚 《林区教学》2015,(2):37-38
《红楼梦》中的人物矛盾错综复杂,层出不穷,其中的爱情故事除了有名的"宝、黛、钗"三角恋爱之外,还有令人唏嘘的贾芸和小红的爱情,且刻画得细腻、生动。从芸红之恋解读《红楼梦》,成为红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6.
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整本阅读推进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对需要阅读的文本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能够从人物语言等角度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感受文本,品读文本.现以《红楼梦》阅读为例,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导演北野武执导的电影《花火》中的绘画作品非常有特点,且耐人寻味有深意.笔者以为,它们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道具和布景,而是参与了演出的演员.故笔者在简单分析它们的特点的基础上从符号学角度,剖析这些绘画作品在影片中起到了三点作用:一是参与叙事,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二是动静结合,象征符号深化主题;三是叠加空间,暗示人物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8.
乐铄 《语文知识》2011,(2):24-28
《人间喜剧》喜写物质世界,比《人间喜剧》早了近百年的《红楼梦》也重视写"物",并且种类、数量更多更丰富,举凡衣食住行,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之物,应有尽有,完全可称《红楼梦》重于、也胜于《人间喜剧》写"物"。《红楼梦》中的"物"能反映封建末世贵族之家经济制度、富贵奢华、封建等级关系及其衰亡,并起演示人物性格的作用,与《人间喜剧》中的"物"一样,也是一种"环境",是恩格斯所述"典型环境"中的物质环境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开创之功,而他对《红楼梦》本身的评析同样很精准,对此不能漠视或否定。王国维以一个哲学家的智慧和艺术家的敏锐认为,《红楼梦》的精神完全背离了中国传统的乐天精神,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同时《红楼梦》是哲学的,宇宙的,文学的,极具文学艺术价值。从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会有新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涉及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特色鲜明,形象各异。以家族族谱、判词内容、人物性格为重点等方法去解读《红楼梦》人物,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是比较好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物哀美"是日本典型的文学理念,也是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世界观的体现,在中国被理解为真情流露,触景生情之意。《源氏物语》作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将物哀的审美情致发挥到了极致。而作为中国文学代表的《红楼梦》中也多次体现出物哀之美。这是两国长期以来文化互通,相互影响的结果。中日两国人民也是最具有物哀情致的真性情民族。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已从文本内部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语言、文化、符号、文学、社会、历史等具有互文性质的大文本中.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旨在崇尚多元的理论大背景下,进行一种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新尝试.从互文性视角解析英译<红楼梦>,从而为译者选择翻译策略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3D画是绘画史上的一个新兴画种,其采用反透视的绘画技法,追求在平面上塑造现实感的立体视觉形象和拟真于现实的视觉体验,并刻意消除绘画媒介的平面性要素和绘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3D画的绘画理念及其实践是对已有绘画艺术观的挑战,这个挑战拓展了绘画艺术的本质的内涵。3D画克服了现代主义绘画自律性观念的狭隘面,恢复了绘画与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关联,以其艺术实践本己地揭示出绘画的"纯(视觉)形式"创造和绘画真实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诗与画从古至今都是人类情感最为强烈的表现形式.但它们从不张扬。因为它们是高度概括的艺术精魂。中国的诗画讲究超脱。追求诗画之外的意境,超脱造就意境的唯美,然而超脱的背后却源自创作者自我情感的不可解脱。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道出《红楼梦》的创作价值“以生活为煤,苦痛为炭,而铸其解脱之鼎”。这与中国诗画的理论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成就了《红楼梦》的诗画双绝。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既深于诗文,又雅擅丹青,妙解音律,故所作诗章,多富于绘画性与音乐性。文章通过从构图、色彩、用韵等绘画与音乐角度的深入考察,有力地证明了白居易的诗富于绘画性与音乐性的鲜明特点,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分析《红楼梦》中爱情失败与成功的事例,发现爱情的成功是有条件的:前提条件——缘分;充分条件——感情;必要条件——独立;辅助条件——明智。《红楼梦》中大部分的爱情都是以悲剧结局,是因为有些条件不成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乐艳 《文学教育(上)》2010,(10):106-107
漫步《红楼梦》,和湘云接触,就好像步入春江花月夜中,两岸风光旖旎,是空明,是秀丽,爽朗快活,大说大笑的云姑娘,总是让人发自内心地去喜欢。  相似文献   

18.
刘颖 《重庆师专学报》2012,(5):105-108,157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关,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第三回书中的重要人物纷纷出场,因此,在全书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该文从小说叙事的角度.通过叙事的空间、叙事者、叙事对象的视点变化等,解读叙事对象的外在面影、内在精神及叙事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较清晰地预设或推演出叙事对象性格和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学者对《红楼梦》韵文的关注历来颇多,也不乏对书中以花喻人手法的论述。如果将二者结合,以薛宝钗为例,从《红楼梦》韵文中全面体昧她在书中的花样年华,全方位展现她“淡极始知花更艳”,“谁怜我为黄花病”,“山中高士晶莹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性格一面,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