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光中的历史问题,主要是指1977年发表围攻乡土文学的杂文《狼来了》,及向台湾当局检举陈映真为共产主义信徒的问题。其主要论敌在台湾有陈鼓应、陈映真、高准,香港有《盘古》杂志,大陆有赵稀方等人。台湾政治的复杂迂回,使得很多问题不能简单下结论。在台湾,过去反共很激烈,现在因为憎恶台独,把希望寄托在祖国,因而态度一变而为亲近大陆,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这种吊诡的现象,粗看颇难理解,细想却很自然。对于台湾文坛过去的恩恩怨怨,不必看得过分严重。  相似文献   

2.
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乡愁,指对大陆乡土文化的怀念。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最近20年居住在南台湾的高雄,临山近海.周遭的风景,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南台湾盛产各种水果,诗人饕餮之余,常有吟咏,写水果的甘美,颂乡土之可爱。最近台湾的果仙果后如莲雾、芒果,飞越《乡愁》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登陆神州。大陆乡亲在品尝佳果的时候,不妨一读“乡愁诗人”的水果诗,感受一下他对乡土的恋慕赞美。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写景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必选之作,大陆港台都是如此,只有在大陆“文革”时例外。人们对之赞不绝口,视为白话散文的典范。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余光中先生,以现代人的情怀、学者的慧眼和作家的敏感读出了朱自清散文中的不足之处。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一文中,余先生较详尽地对朱自清提出了批评意  相似文献   

4.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主张好文章要读多遍,“每次作一意求之”,也就是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方面的问题,得到一种收获。读文章应如此,读诗也应当如此。只有反复咀嚼,再三品味,才能尽可能多地收获精华。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篇幅虽然短小,却蕴含着重大的主题和许多写作技巧,细心琢磨,能够从中学到许多东西。①读《乡愁》,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台湾同胞渴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通航的心愿。这首诗写于1972年1月21日(农历十二月初六),临近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许多台湾同胞生于大陆长于大陆,他们离开大陆到台湾已经二十多年未回故乡,许多…  相似文献   

5.
如何编好中学历史课教材?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讨题目。《历史教学》编辑部组织这方面的讨论是很及时的。长期以来,我总有一个想法:中国历史教材中应该包括台湾历史的内容。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两点意见。早在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洲”。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后,由于瘟疫流行,带领数千夷洲人返回大陆。大多数学者认为夷洲即今日的台湾。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与台湾的第一次交往。公元607、608、610年(隋大业三、四、六年)炀帝三次派官兵去流求,并进行贸易。流求指的是什么地方?学者们有不…  相似文献   

6.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上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其创作甚丰,主要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隔水观音》等十四部.他的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时期(1949-1953),艺术上平平无奇.二、《钟乳石》、《万圣节》时期(1957-1959),其间,诗人是台湾现代诗派诗歌团体“蓝星诗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创作上采用现代派手法写战争与性,生与死的二元对应,机械文明导致了精神异化等主题.他说自己:“少年时代,笔尖所结,不是希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河的河水,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的葡萄牙酒”.  相似文献   

7.
在余光中数量众多、风格多样的诗歌中,怀乡思亲之作占有突出地位。生于大陆、长于大陆而后辗转定居台湾的余光中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诗歌之中,写下了许多令人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曲。其中创作于1972年的抒情小诗《乡愁》影响深远,曾被谱曲广为传唱,深受海峡两岸人民喜爱。大陆著名诗人流沙河曾在集会上多次朗诵这首诗,每次都激起强烈反响,他赞叹此诗说:“这是一粒水晶珠子。”  相似文献   

8.
台湾中学《健康教育》教材之特色●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541004)祝爱琼●台湾在中学一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类似于大陆《生物》教材中“生理卫生”的教学内容,但它与“生理卫生”教学内容相比较却很有特色。《健康教育》教材制图精美...  相似文献   

9.
吴薇 《教育》2011,(11):58-59
大陆中学语文教科书有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古典文学,《诗经》《楚辞》和唐宋八大家都有点;第二个单元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第三个单元是台湾没有的,就是世界各国甚至包括第三世界的民歌童谣。我觉得这点不错,无形中让大陆学童很小就对各国有一点兴趣,培养了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台湾是中国大陆母体的一部分,台湾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新文学和大陆新文学都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发生的,而且都是以白话文运动为其起始。台湾新文学所表现出的的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正义,与“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11.
《小读者》2008,(10)
想念的台湾小朋友:你们好!大陆和台湾分开这么久了,我们大陆的小朋友很想念你们,你们也很想念我们吧!记得我们在二年级时学习了一篇《看雪》的课文,那时我才知道原来你们在台  相似文献   

12.
吴薇 《教育》2011,(31):58-59
大陆中学语文教科书有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古典文学,《诗经》《楚辞》和唐宋八大家都有点;第二个单元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第三个单元是台湾没有的,就是世界各国甚至包括第三世界的民歌童谣。我觉得这点不错,无形中让大陆学童很小就对各国有一点兴趣,培养了世界观。余光中将迎来自己的83岁生日。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海峡两岸词语的相互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在内地传播及被吸收的台湾词语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第二类是在内地使用但未被收入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台湾词语。进入大陆的台湾词语具有的特征:从形式上看以双音节为主;从内容上看,包括:与大陆存在相对应词语的"同实异名"词、与大陆词形相同但意义有差别的"同名异实"词语、台湾特有词语。台湾词语能够进入内地传播使用主要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以及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4.
教读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章,让人感受到诗人不仅是在用诗情诗境抒写海外游子难忘大陆故土的殷切思乡之情,更是在用音调动人的乐声吟唱一曲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一往情深的恋歌。  相似文献   

15.
教读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章,让人感受到诗人不仅是在用诗情诗境抒写海外游子难忘大陆故土的殷切思乡之情,更是在用音调动人的乐声吟唱一曲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一往情深的恋歌。  相似文献   

16.
沈林 《师道》2003,(3):45-46
台湾现行的国中国文(中学语文)教材(广东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使用)有介绍旧中国国歌的内容,其目的是进行“中华民国”的“国情教育”,但能使久疏于大陆的台湾民众知道中国过去的基本情况,于台湾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热爱祖国很有帮助。清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都没有国歌。我国最早的国歌,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有人编过一首《颂龙旗》,有词无曲。19世纪80年代(德宗光绪年间),出使英、法、俄的大臣曾纪泽第一次向朝廷上呈了“国乐”的草案,但没有得到允准。该“国乐”以外国曲调填了一首词,歌词原文是:“一统旧江山,亚细…  相似文献   

17.
以前被认为坚决支持李登辉、陈水扁搞“台独”的“绿色台商”许文龙近日发表感言,在台湾引起很大震动。作为台湾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表示,台湾、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搞“台独”只会把台湾引向战争;最近胡锦涛主席的谈话和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让他心里踏实许多。这标志着,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台独”没有前途。(晓赫)许文龙感言震动台湾@晓赫  相似文献   

18.
陈义芝,祖籍四川的台湾诗人和散文家,在台湾出生长大,作品充满对中国大陆、台湾土地的眷恋,对大陆和台湾人民的挚爱,对四川乡情和台湾乡情的思念。何瑞元,定居台湾、用中文创作的美国人,本名Rechard·W·Hartzell,自称为200年来“唯一能用中文创作数本著作的美国人”,有《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等十部散文集。  相似文献   

19.
雨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厚重的钢筋水泥楼房。大陆的瓦屋就不同了,雨滴在瓦片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居瓦屋的人也就有了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余光中却难得有这样的福气。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的感受也就各异。这从《听听那冷雨》中就可以看出。余光中21岁离开故土,长期羁旅海外。雨,也听多了。在美国丹佛他乡,却无法体验到“荡胸生层云”的意趣;在台湾溪头,他“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却还真少了在大陆“疏雨滴梧桐”的凄凉;最终落…  相似文献   

20.
台湾私立南山中学是一所以美育为主风格的学校。《南山人在北大》是一篇很好的两岸交流文章,既从台湾青年眼中看到了大陆教育;又从台湾青少年对大陆教育文化的关注,反映了台湾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这对盲目崇拜西方教育的大陆青少年,及把“中学生”子女送出国读书的家长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