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在处理不同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方面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构建起中西体育的主体间性理论非常必要.本文结合武术申请进入奥运会、以及武术后续发展等问题,对确立中西体育主体间性理论的意义进行了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理论从交往对话的角度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在我国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有关主体间性的教育学价值为高校体育交往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由此提出了由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法组成的体育课堂交往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现代教学论和体操学科的特点、体操的健身价值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体操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文性”观念的理论依据,以及怎样在体操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文性”思想。  相似文献   

4.
任杰 《体育教学》2005,(3):18-19
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关于主体性教育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再到双主体,人们试图通过方法论的层面,解决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问题。但是,却忽略了对主体性理论的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以及对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存在形态的全面把握;忽略或夸大了小学教育对象生活、成长经历与规律,以及知识、经验积累发展的程度;忽略了体育学科教育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83,自引:2,他引:81  
胡庆山  王健 《体育科学》2006,26(10):21-26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展现时期的农村体育,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发展新农村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体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制约“新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因素、机构变迁和投入力度因素、导向机制因素、主体力量因素、农民文化素质因素、农村贫困文化因素等。针对上述制因,提出要大力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立农村体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多方培育农村体育的主体力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价值观以人民本位思想为主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思想,确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创新和发展了群众路线,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逻辑起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7.
德育工作的德育过程的接受规律及主体性原则表明,中学德育工作最佳“切入点”是:人本化教育,即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以人为本,坚持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主体间性教育对单子式的主客体取向的主体片面教育起到求源返真的作用,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和教育实践发展的历史选择。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主体性融合、和谐师生关系和学生人格自由发展等方面的缺失折射出体育教学的主体间性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对课改的虚假认同,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课程价值取向的扭曲等。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主体间性的要做到:体育课程改革向"教师立场"转变,走向交往式教学,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运用理论综述的方法,结合“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运动员如何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进行探讨,阐述了运动员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目的及时代意义。针对当前运动员公众形象存在的“失范”问题,指出体育运动员不仅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要注重加强个人素质的修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培养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新一代中华体育健儿的良好形象。即将到来的2008北京奥运会,是展示运动员良好公众形象的舞台,更是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勇于拼搏与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的舞台,树立良好的运动员公众形象,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英语教学就是教师把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活动。教学过程中“单边”行为代替了“双边”活动,老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缺乏参与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而“新课标”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试论陶行知"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1891-1946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师范教育、乡村教育,通过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国情,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他的这些理论思想不仅为创建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对于我们今天体育教育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一、陶行知“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一百多年以前,中国正处在内外危机之时,有识之士严复、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恽代英等考证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学校体育,无不以体育作为培…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论的系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有体育理论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它只是一个“主体”范畴的体系,主要作用在于培养显性课程中的指导,而只有在科学系统论指导下建立的体育课程论这个大系统。才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它站在“系统”观念的高度涵盖了包括显、隐性课程在内的一切体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花样轮滑课程中实施主体间性理论指导下的考核评价办法进行研究。教学实验表明,主体间性的考核评价办法注重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和手段的多样化,使考核评价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结果等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花样轮滑课中主体间性的考核评价办法优于传统的教师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以人为本。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调。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殷切期望通过教育来培育和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体育教学以育人服务为最高目标,必须突出它的教育性和人性。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对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对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问题的研究至今乃是一大“盲点”;体育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具有必然性,根据其正负效应可分为超越性异变与衰退性异交;引起体育课程实施中“异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应努力采取措施促进超越性异变,避免衰退性异变。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友》2015,(6):31-33
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出发,针对高校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缺失的现象,提出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师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索创新等解决武术教学中师生个体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统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是以多项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以竞技体育或体质教育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如何使体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成为他们自己所理解、所热爱的体育,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防范与处罚体育竞技中的贿赂犯罪,各国设置了相应的刑法规范。而我国《体育法》对于体育界的反腐败行为确仅仅只是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刑法理论对这类犯罪行为主体是否属于受贿罪的特殊主体范畴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根据“罪行法定”原则,要规制该类犯罪就必须对我国现行刑法做出相应规定以及其它相应立法做出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19.
体育竞赛公平竞争及其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体育竞赛公平竞争的相关问题进行界定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竞赛公平竞争的主体包括直接性主体、服务性主体、社团性主体、市场性主体4个层次;体育竞赛公平竞争的规定性包括规则公平、操作公平、公平补偿3个层面;归纳体育竞赛不公平竞争行为表现,并运用寻租理论、博弈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其原因;体育竞赛公平竞争的制度是由体育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形成的完整制度体系;应加强体育竞赛公平竞争制度建设,并逐步建立体育救济与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倡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自身由“主讲型”向“主导型”转变。这种“主导”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而是教师在平等交流中的引导,教师在交流中应处于“平等中的首席”这个位置。课堂上教师实践这种角色转变的第一步是教学伊始的“导入”。导入能否“抓心”,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对主体环节一“讲授新课”的教学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导入”是不应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历史学科,讲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具有不可重现性,学生普遍缺乏兴趣。那么课堂上如何吸引住学生.将学生很快带入历史的天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