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话”名称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崔新 《现代语文》2005,(1):124-124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说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开始,这种话只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小史     
“普通话”这个概念,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之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赶考、做官、经商的人日多,天长日久,他们就都学会了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  相似文献   

3.
"哇"和"哇噻"     
普通话里“哇”只作象声词(哇哇直叫)和语气词(你好哇!),但是不能独立成句。香港粤语里,“哇!”却常常独立成句。这些年来,时不时听到北京年轻人说:“哇!太棒了!”“哇!东西又好又便宜”。看来,粤语“哇!”的融入是对普通话表达方式的补充和丰富。可是,我们时不时听到北京年轻人也说“哇噻!”2004年春节晚会的小品节目里有位女演员在电视屏幕上竟连呼三声“哇噻!”他们误以为“哇噻”就是“哇”,表示惊奇、惊叹。这是很不妥当的。“哇噻”是台湾闽南话骂人的粗话,相当于普通话“我c o”的意思。闽南话里,“哇”表示“我”,“噻”表示使用的…  相似文献   

4.
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什么是过渡语1.1 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着一种既不是方言、又不是普与话的过渡语。所谓“兰青官话”,大体上就是这样的过渡语。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除了从小离开实乡,在很好的普通话环境中生活,一般人都  相似文献   

5.
阳朔忠南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约有44%的说法不同;与葡萄平声话相比,有近70%的说法相同。忠南村方言词汇受到周边官话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一些既不同于葡萄平声话又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从忠南村方言词汇比较中可知,忠南村方言是受官话影响较大的桂北平话。  相似文献   

6.
绩溪话中出现“子”后缀的名词有三种类型:名词性语素+子、形容词性语素+子、动词性语素+子。因为绩溪话中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名词后缀“子”在绩溪话中的常用功能是表示人,其次表示时间和方位.在普通话里常用的表示事物名称的功能,在绩溪话中却极少用到。名词后缀“子”在绩溪话中的读音也不像普通话那样都读成轻声。  相似文献   

7.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个多语地区。调查发现:语的使用者有扩大的趋势;仡佬族多数已转用汉语;西南官话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共同交际语;偏苗话是苗族六个支系的“普通话”。隆林县双语者占全县总人口的98%,壮语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隆林各民族在本族内使用自己的语言,在社会上通用西南官话,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主张在中小学使用汉语普通话教学。并且该县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用普通话教学。因此,可以预测,隆林县说普通话的人口将在5~10年内达到98%以上,成为与西南官话使用人口相等的第二共同交际语。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并不是古代正宗的汉语,而是满汉融合的产物。这是因为普通话是满清官话,是清朝的时候满清统治者的专用语言。英语称为mandarin。其中man就是满族的意思。普通话是满人学习北京汉人讲明朝官话时产生的,其发音跟明朝官话已经有较大的不同,因为满人学明朝官话的时候,由于受满语的影响,发音带有浓厚的满语腔调,而明朝官话是江苏话,是吴语。当时的外国传教士进入北京时,曾把北京人讲的明朝官话的拼音记录下来,发现只有z c s,没有zh ch sh,是典型的吴语特征。后经语言专家考证,明朝官话确是吴语。另外,即便从常理考虑,朱元璋定都南京,他讲的…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语气词可以连用 ,下面是普通话语气词“的”和“了”连用的例子 :1 .这一家人怪可怜的了。2 .别催他 ,他速度够快的了。3.我们的条件已经够优待的了 ,但他们还是不满意。4 .这几年家里的经济条件够宽松的了。普通话中这种“的”、“了”连用的句式 ,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不带补语和宾语 ,一般要用“怪”、“够”、“已经”等词语作状语 ,整个句子含有 [+程度大 ]的意义。孝感话“的”、“了”也可以连用 ,但普通话“的”在前 ,“了”在后 ,而孝感话相反 ,“了”在前 ,“的”在后 ,上面的各句在孝感话中说成 :1 .这一家人蛮可怜了的。2 .…  相似文献   

10.
语文基尼斯     
最早提倡说普通话的人—王照清末王照是中国最早提倡说普通话的人,也是我国最早创普通话会声字母的人。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语言庞杂。王照经过周密科学的分析、比较认为,北至黑龙江,西至陇,西南至滇,南至江,东至海,纵横万里,约2亿多人,皆与京话略同。其余桂、粤、阂、浙、吴。楚、晋等与京音不同。所以,推广之便,自宜择其幅员广人数多者,莫如京话。因此,取京话而定名为“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普通话”。在王照的努力下,创“官话合声字母”50个,为我国汉语拼音字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笔画最…  相似文献   

11.
登封方言属中原官话洛嵩片,其称谓词有着与众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其亲属称谓词和社交称谓词与普通话中的称谓词有同有异,也呈现了以下特点,即“三称分立”、“从晚辈称呼”、“多样化称谓”、“同音异指”等。这些特点反映了登封人淳朴而又实在的亲属观:亲而有度,疏而有礼。  相似文献   

12.
宝应县河西话是指分布在江淮官话区的来自中原官话区移民所持方言,中原官话没有入声,而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是有入声,通过对中古入声字在河西地区的读音变化分析,发现方言岛型河西话出现明显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而非方言岛型河西话则受当地话和普通话共同影响,带有更多当地话的语音特点,发展趋势为混合方言。  相似文献   

13.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一部鲜活读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洛阳话是千年前的“京腔”,是汉语言中的“活化石”.洛阳话不仅是一种地方文化,更是通行了四千多年的古代普通话,是官话!作为洛阳人,我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让孩子们了解洛阳,感受洛阳话的独特魅力!所以,我的课程名称为“趣味洛阳话”.  相似文献   

14.
阳朔忠南村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相比,约有44%的说法不同;与葡萄平声话相比,有近70%的说法相同。忠南村方言词汇受到周边官话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一些既不同于葡萄平声话又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从忠南村方言词汇比较中可知,忠南村方言是受官话影响较大的桂北平话。  相似文献   

15.
江华官话"崽"字的使用分两类,一类是作实词,表示"小孩、儿子"之意;另一类是作词缀,表示小称.拿江华官话与长沙话(新派)的"崽"字作比较,无论是从使用范围看,还是从虚化程度看,江华官话都比长沙话要大要深.江华官话"崽"字的虚化既有词义引申中的联想的原因,又有语言的补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贵州话属西南官话区。据调查,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大约有两亿,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广西、湖南等省份。西南官话又分立11个片,贵州话分属其中四个片。它们是:①黔北片,其中包括贵州北部的遵义、水城等27个县市。②昆贵片,其中包括贵州省的贵阳、安顺等20个县市。③岑江片,其中包括贵州东南部岑巩、施秉等12个县。④黔南片,包括贵州南部凯里、都匀、贵定等15个县市。 由于贵州话属官话区,因此,贵州使用汉语的人听懂并使用普通话并不很困难。这两种语言的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17.
在语音实验中,元音格局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成都话属于西南官话的一个方言点,它和普通话相似的地方非常多,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往往是成都人说普通话不标准的原因之一。文章尝试用语音实验的方法,结合社会语言学统计的知识来进行成都话基础元音格局的调查,分析出成都话和普通话在基础元音上的差别与相似,希冀为普通话的正音推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忠县地属重庆地区的东部,其语言中有许多方言特征词语。“嘴”的别体有九个,它在普通话中具有八个义项,在忠县话中,其意义与普通话稍有不同;“嘴”在普通话中可以作名词、动词、量词,在忠县话中也能如此。但是,忠县方言量词“嘴”却与普通话量词“嘴”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达州话是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其副词“紧到”与普通话的副词“一直”和“老是”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不同.“紧到”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是方言中表达持续范畴的一种词汇手段,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逆预期性,传递说话人抱怨、不满或不耐烦的情感态度,隐含说话人对动作行为或状态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为什么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最早提出“普通话”这个名词的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机分子朱文熊。他在一九0六年写了一本《江苏新字母》,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