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杨鸣,男,1993年出生,江苏镇江市人。5岁开始跟随张志毅老师学习武术,2001年参加镇江市"龙泉杯"武术比赛荣获拳械全能一等奖;2002年参加江苏省太极拳剑比赛荣获两项第一名、一个第二名;同年正式拜入张志毅老师门下系统学习少林、武当拳械。学习期间得到了师爷吴正祥、张耀宗  相似文献   

2.
鲁东武 《武当》2014,(7):39-40
2008年5月,在高手云集的首届梁山全国功夫争霸赛赛场上,只见一名青年在台上大喝一声,一掌下去,六块红砖应声而碎,技惊四座,掌声四起。这位“硬功绝技第一名”的得主就是佛汉拳第七世传人张少林。  相似文献   

3.
跳跃小游戏     
在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一套独具特色的拳功套路出现在表演场上。这套拳,气势雄伟,动作缓慢,刚柔相济,时而如金刚怒目,傲然而立;时而如风摆杨柳,柔软缠绵。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表演队伍中,还有一个坐轮椅的练习者。这套拳名叫金刚养身拳二十九式,创编者是海口市特警队副队长刘成庄。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1,(1):18-18
2000年11月25日,数百名来自海内外的意拳(大成拳)门人汇聚北京凯迪克大酒店,共同纪念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诞辰115周年。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亚洲武术联合会第一副主席、香港意拳学会会长霍震寰先生,中国武术院副院长王国琪先生,北京武术院副院长毛新建先生,王芗斋先生的女儿、  相似文献   

5.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6,(2):60-62
图片新闻巾帼不让须眉 2005年12月,在海南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赛中,杨威获吴式太极拳快拳和太极自然刀两项第一名。其师谢守忠为此赋诗一首: 扬眉吐气赴海南,武术大赛创新篇。威风凛凛压群芳,快拳刀术属鞍山。真金不怕烈火炼,谁说女儿不如男。棒超男儿奏凯旋,英雄谱上美名传。  相似文献   

6.
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武术竞赛在河南郑州市体育馆和郑州大学体育馆拉开帷幕,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分别在两个场地开始比赛。临陈犯晕 现场火力支援 男子少林拳、洪拳、地躺拳等传统拳在郑州市体育馆举行。第二场地上的比赛  相似文献   

7.
拳的各部位名称:拳心,拳眼,拳面,拳背,拳轮。 1拳型做法: 杨式:四指自然卷曲,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要求:拳面平齐,不可僵硬。拳中能容—食指,拳面呈红润色。陈式:四指自然卷曲,拇指扣于食指第二节上,将中指第二指节略突出,使拳型呈以中指第二节领先的螺旋型。要求:中指第二指节领先时突出约半个指节,拳面形成螺旋面。手有螺旋缠丝感,型如钻头。吴式:四指自然卷曲,拇指扣于食指第二指节上,不可握得太紧,要有虚实的变化,基本与杨式同。要求:平面齐平,不可僵硬。拳中能容一指,拳面呈红色。  相似文献   

8.
刘伟 《武当》2014,(9):5-5
为了推动意拳事业的蓬勃发展,扩大第二届全国意拳交流大会在国内外武术界的影响力,为意拳同门打造一个更为宽广的交流技艺、探讨学术、共谋发展的平台,经相关部门研究决定,第二届全国意拳交流大会,从即日起加盟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全称为“2014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第二届全国意拳交流大会”。  相似文献   

9.
<正>苌家拳,也称苌氏武技,是明末清初发源于河南汜水的一个“以气统拳、形气合一”的新型拳种。在河南与少林拳、太极拳并称为三大名拳,在全国与形意拳、八卦掌并称为五大名拳。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被列为河南省级和国家级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香港恳谈会上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苌家拳正大醇厚,一招致胜,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弹子拳     
民间硬功功法,专练手指第一、二指关节硬度。拳谚曰:一寸长,一寸强。在近身击技时弹子拳比普通拳长约一至两寸,较普通拳占优势。 练法:五指拼拢伸直,第二、三指节紧屈,掌心平直。初练时击打沙袋。木桩,练半年后再击打土墙、砖墙、坚石等硬物。既可一手单练,也可两手交换练习。用立拳或平拳冲击(见图)。 要求:因用第二指节直接触及硬物,以硬碰碰,应逐渐用力,切忌贪功。尤其在初习阶段,避免受伤。最好在每天练习前后,用药水洗手一次(洗手药方可参见96年第一期铁砂掌功)。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 一套独具特色的拳功套路出现在表演场上。这套拳,气势雄伟,动作缓慢,刚柔相济,时而如金刚怒目,傲然而立;时而如风摆杨柳,柔软缠绵。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表演队伍中, 还有一个坐轮椅的练习者。这套拳名叫金刚养身拳二十九式,创编者是海口市特警队副队长刘成庄。刘成庄,1954 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62年跟洛阳尚清宫道士刘秀  相似文献   

12.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2,(1):2
谢永广,中国武术六段。姚承光先生入室弟子,中国意拳第四代传人。邯郸市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常委。邯郸市意拳研究会秘书长。2002年毕业于河北体育学院武术系,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在读。现任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公体教研室主任。先后在2005年第二届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6,(1):39-39
2005年11月26日,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北京市王芗斋意拳发展中心在青年湖畔举行了王芗斋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大会邀请海内外意拳(大成拳)组织共同参加,举办了学术论文报告、意拳推手、散手交流比赛,以及扫墓活动。本次活动参会人员有200多名。  相似文献   

15.
中学武术教材少年拳第二套,是以小学少年拳第一套为基础组成的套路动作,难度和强度都比第一套有所提高,并且选编了少量的擒拿动作。少年拳第二套共有十二个动作,其套路的动作包括:基本手型有拳、掌、勾;基本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拳种林立,流派众多。虽然风格不同,技法各异,但是构成拳械套路的数十个动作皆紧密衔接而又相对独立,且各有其名称,这就是势名。因武术各拳种套路名目繁多,所含动作结构千差万别,故势名不计其数,但按势名构成特征可分为两类,即术语组合势名和形象化势名。一、术语组合势名术语组合势名多用于长拳类拳械和部分传统项目。如长拳中弓步推掌、弹踢冲拳、刀术中虚步藏刀、马步劈刀、剑术中丁步下截、提膝下点,形意拳中进步崩拳、退步横拳等势名均属此类。其中冲拳、推掌为手法术语,弓、马、虚步为步型术语,提膝、弹踢为腿法术语,进步、退步为步法术语,藏刀、劈刀为器械方法术语。武术术语则是采用专门请言确切表达武术动作方法的特定用语,用字简炼,含意精确。譬如手法术语“冲拳”专指由腰间旋臂直向迅猛击出力达拳面之拳法,别的术语不能替代,也不允许有第二种解释。诸如拳术中  相似文献   

17.
小舟 《精武》2006,(11)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不知这句话是不是王芗斋先生说的,但芗翁做到了。由入郭云深门下学习形意拳,到弱冠之年离家远游寻师访友切磋武艺,到综合他艺精华创编意拳,再到登报挑战,大长国人志气,芗翁一直以大成为志,志存高远。芗翁所创之拳名意拳,又名大成拳。意拳,取“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要领,体现了打拳时的一种精神境界,所以意拳是十分讲究修禅的,不知是不是芗翁受本空上人指点之故;而“大成拳”之名,则是芗翁友人在1940年赠给先生的,先生不好推辞,只好名之。在“意拳”与“大成拳”之间,芗翁更倾向于“意拳”,先生曾说:“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谦逊之态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8.
姜平 《武当》2009,(6):5-5
5月1日至3日,广东省蔡李佛拳教练员学习班在斗门区举行,该培训班由广东省武术协会蔡李佛拳总会主办,共吸引了来自广东省的陈家祠训练基地、新会始祖拳会、江门威龙武术馆以及省外的广西钦州武术馆等28家单位,共72名蔡李佛拳高手参加。通过这种正规的培训学习及能力考试,72名学员获得了由广东省武术协会蔡李佛拳总会颁发的高级、一级或二级教练员证书。  相似文献   

19.
由淮南市台胞属联谊会、淮南市海外同胞联谊会、淮南市体育总会主办,淮南市田径体操武术运动训练中心、淮南市武术运动协会、吴翼翬六合八法拳研究总会承办的中国·淮南第二届中国传统武术国际邀请赛,于2010年9月7日至10日在安徽淮南市体育中心举行;期间吴翼翬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成立是淮南第二届中国传统武术国际邀请赛的重中之重。在成立仪式上,新当选会长吴英华做了重要报告。之后,老部长冯长志公布了吴翼翬六合八法拳国际联盟总部会长、副会长、联  相似文献   

20.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21世纪第二个十年已经过去,这十年在世界拳坛中,一些拳迷熟悉的老将继续发光发热,同时也有一些新面孔焕发生机和活力,他们共同推动拳击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过去十年中能定义拳击高度的3位拳手,他们不仅取得了耀眼的职业成就,还提升了拳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堪称"门面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