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故,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分析习近平用典的当代价值,探究习近平用典的现实意义,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中华优秀文化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的用典是他高度文化自信的体现,是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继承和善于创新的体现,是他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对习近平的用典进行解读,获得的思维启示和思想指导是多方面的。在原则上,它蕴含着方向性、中心性、创新性、逻辑性等价值指向;在内容上,它涵盖了理想信念、法治与廉政文化、立德修身、生态文明、爱国主义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在方法上,它突出了榜样示范法、问题导向的破解利益诉求法、强化教育者专业素养的教育话语赋能法、以情化人法等方法。深挖中华文化经典的时代价值,提升它们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底蕴,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解释视域,最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稳步向前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知网所有类型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并以南通市图书馆纸质图书数据为补充,采集与习近平用典研究相关的文献数据。运用BICOMB及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软件对习近平用典研究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利用EXCEL等软件分析习近平用典研究文献的年度数量、文献类型、文献来源分布等情况,结合BICOMB软件识别出的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主题及研究前沿等,对习近平用典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以期较为全面地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始至终都具有培养德性、导人向善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历史典故、经典名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古书典籍、经典名句,形成了独特的习式风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习近平用典的内容通达古今、包罗万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  相似文献   

5.
采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习近平用典的对外传播效果。通过自建中日平行语料库,以语料数据为依据,考察不同形式日译文的特质与传播效果。研究发现,汉文训读译文完整保留中国典籍的文化特色,但文本阅读难度较高,而现代日语译文的译法则较为灵活,有效凸显了典籍名言的隐藏信息,可堪关照范围更广的受众。鉴于此,两种译文形式在文化特色与信息传递上可做到有效互补,裨益于译语读者理解与接受用典的意涵与价值,进而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读《习近平用典》,发现习近平用典典丰意远,凸显了民族文化自信力量;典切情真,彰显了以民为本思想;立典为范,昭示了初心担当意识。习近平用典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命力的源泉——民族文化自信力量,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初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7.
8.
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善于结合时代需求推陈出新,发展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用典内涵上看,可分为思想道德修养、治国理政方略、理想信念论要、从政为官之道四大部分;从用典原则上看,体现了科学继承、汲取精华,辩证扬弃看,批判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用典体现了多方面的价值:一是凸显了治国理政新思路,提升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三是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10.
风的青睐     
四百年前的法国人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风不会对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  相似文献   

11.
典源、典形和典义是典故词语的三大要素。但目前对典故词语的典源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几乎没有。对所有典故词语进行溯源,总结其典源特点,这对于全面掌握典故词语的形式和意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风的青睐     
四百年前的法国人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风不会对漫无目的者有所青睐……青睐是指一个人用黑眼珠看着你。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假如你有了坚定的目标,整个大自然将帮助你。  相似文献   

13.
周老师迷上苏东坡了。他发现,苏东坡不仅对文学很有造诣,而且对科学实验也很咸兴趣。他在《物类相惑志》中写道:“鸡子开小窍,去黄白了,入露水,又以油纸糊了,日中晒之……”  相似文献   

14.
一代文豪苏东坡不仅多才,诗词文书画皆成就斐然,而且还是一位顾念兄弟情、夫妻情、鱼水情的多情之人,其文学成就彪炳千秋,其人格魅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喜欢苏东坡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相似文献   

16.
通俗歌曲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青睐,其根本原因源自于通俗歌曲自身平民性、娱乐性、时尚性、个私性等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们与青少年在特定年龄段所呈现出来的特殊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形成了某种对应,迎合了他们的审美趣味,从而使青少年成为通俗歌曲最广大忠实的欣赏群体。  相似文献   

17.
杖藜的温度 敲打着王朝残热 却终于被放逐 浪花裹挟的豪迈  相似文献   

18.
苏东坡让道     
某日,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  相似文献   

19.
有些辞书及注释书当中,对《尚书》“念终始典于学”中“典”的词义存在错误的解释。有必要加以讨论,澄清认识。出现错误训释的原因:一是引证不当,产生错误理解;二是忽视了语法特点。我们认为“念终始典于学”中的“典”是指“经籍”、“经典”。整个句子应译为:念始念终不忘学习经籍。  相似文献   

20.
李月 《教学随笔》2010,(3):36-36
那一年,苏东坡渐渐老了。他有些想发牢骚,又不明说,想开个玩笑,就摸着肚皮问身边的妇人:“你们说这里面都是什么?”自然有人说是文章,苏东坡摇头;有人说是学问,他还摇头,直到朝云说这一肚皮都是“不合时宜”时,苏东坡才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