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当代先锋家族小说的突出个性在于其对生存问题的关注。传统的家族叙事与现代生存母题的言说互为表里,透过家来写人的生命存在与生存困境,揭示人性的反常与扭曲,人的有悖家族伦理的行为显示的是人性的尴尬和无奈,现代人在精神家园失去后的迷惘。它们在解构家族伦理、家族亲情的同时也走向自身的颠覆与解构。  相似文献   

3.
“70后”的文学创作,在近年来不断赢得文学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张楚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执着的文学追求默默书写着属于他的文学图景。基于张楚小说整体创作的脉络,我们探讨了张楚对人生本质命题的深切追索,对人类精神自由的朴实向往,对生命个体存在状态的情绪体验,并从张楚小说结构和意蕴的构建方式上寻找其文学创作的内在特征。张楚的小说在现实和诗意的游弋中,不断发掘文学的存在价值。张楚小说的最终意义是,在“集体记忆”淡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一个作家如何能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诗性体悟、对平凡人物的内心捕捉,实现文学对生活原点的叙述,继而阐释和发现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小说的魅力在于他的全新小说理念和独特言语方式。汪曾祺关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抒写人类共通的人性,拨动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心弦,将散文笔法应用于小说创作,一方面缘于汪曾祺的古典文学积淀,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作家敢于“打破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的勇气和胆略。文体的自由,凝结为小说艺术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的自由。语言的简洁恬淡、错落有致、清新自然,是他对语言艺术宝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来看,周文小说在乡土文学和人性开掘方面有其独特贡献。作为四川乡土作家的周文,用冷静深沉的笔触,画出了川康地区的人间百相图,让读者窥视了中国内陆的黑暗面影。周文从生活实际出发,其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复杂多样、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深刻开掘了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创作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家——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张爱玲的身世为底本,探讨张氏小说对于“家”的充分利用,这形成张氏小说以写家为基本特色的思想特征和美学特征。张氏小说集中揭示了家的自私、虚伪、无情,进而揭示了处于家中人物的痛苦、焦虑、无望。评价张氏小说的写家特征,应着重认识它在人性透示中所达到的深度,而不能仅用时代、现实这样的标准加以简单化的概说。写家促成张氏小说获得了独特的叙事效果:静止而有魅力。家是张氏创作的不尽源泉,是张氏小说的“原型”  相似文献   

7.
华文作家严歌苓虽旅居海外,却时常把写作视眼投回国内。她尤其关注女性的情感与命运,并通过转换各种视角,以新的价值观去展现人隐秘的内心世界,把握住人性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戴厚英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真诚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作品既是自我表现,又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人文关怀。《诗人之死》和《人啊,人!》是作家真诚地反省及思索人性的结果。《脑裂》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症状的象征和调侃。她的乡土题材作品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乡土情怀;作为女性,她既有对自身性别的体验,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关注更多的是人性,而不是女性。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的作家,是在旧社会战乱纷繁的废墟上生长起来的"罂粟花"。张爱玲是独特的,她的人生和她的才情以及她最终孤独地离去,都是中国文坛的佳话。张爱玲用她特殊的言语方式诉说着她鲜为人知的、充满了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因此浓浓的悲剧意味成为张爱玲小说创作充沛的审美资源。  相似文献   

10.
北村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极具实力与个性的先锋派作家,纵观其近二十年来的小说创作,尽管其叙事的风格追求历经了从玄秘到素朴、从倾向于超现实到倾向于现实的转变,但其小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存的拷问,其精神取向是一贯的,存在主义的母题是其不变的精神内核。在所有先锋小说作家中,北村一直走在思考和探究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11.
《甘肃高师学报》2022,(4):63-67
穆时英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派——新感觉派的“圣手”,率先领悟了现代都市中个体生命所遭遇的精神困境——人的异化、孤寂感、漂泊感、失落感和自我分裂,这就是现代都市个体生存的焦虑体验。他对现代人性的探索回应了“五四”时期对“人的文学”的呼唤。通过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反叛和对当时主流文学的有意背离,以感觉流的叙事结构、语言陌生化、内聚焦和视角转换等方式为现代人性构建了全新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2.
穆时英作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派——新感觉派的“圣手”,率先领悟了现代都市中个体生命所遭遇的精神困境——人的异化、孤寂感、漂泊感、失落感和自我分裂,这就是现代都市个体生存的焦虑体验。他对现代人性的探索回应了“五四”时期对“人的文学”的呼唤。通过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反叛和对当时主流文学的有意背离,以感觉流的叙事结构、语言陌生化、内聚焦和视角转换等方式为现代人性构建了全新的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3.
刘恒是一位趴在地下以一个最低姿态关注人性与生存意义的新写实作家。他对人的本能欲望的袒露与解剖,对人的潜意识的描写,对理想人性的辛勤勘探,往往充斥着挥之不去的宿命色彩。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现代派作家,施蛰存不断地做着将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融的努力.创作中,他用写实的笔调表达了对人性的呼唤,而随着对人的生命原形态探究的深入,他更运用了精神分析等现代派创作方法进一步地揭示出人在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束缚下自我意识的觉醒、抗争和突围,从而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前期的欧洲文坛上,斯蒂芬*茨威格这位"以德语的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托马斯*曼语)的奥地利籍犹太作家,以天才的笔触,打开了人类心灵的门牖,描绘了一幅幅"人的精神受难图",一张张"形象化的心电图",表现了笔下人物畸变的精神世界.他巧妙地借鉴与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与开掘作为自己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王安忆作品作个案分析,阐释其作品中两个主题,即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与人性的抗争,从而深化王安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笔下有一群很少受人关注的女性形象,她们道德越轨,用惊世骇俗的私奔、以大胆的性爱方式对生活进行质疑和抗争,以此来诠释一种虽饱受压抑却依然泼辣恣肆的生命形态.作者也正是要借这群脱离了道德轨道的女性来高扬自己的人性理想,探寻和追问理想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学丰富了新文学的表现领域 ,复杂的人性在它的观照下暴露无遗。现代小说在人性方面的探索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与“五四”的反传统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孙犁的"荷花淀"系列小说表达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和谐的军民关系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精神,然而其作品亦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即代表集体的革命话语与代表人性的个人话语的内在冲突,通过对孙犁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矛盾的解读,更好地揭示解放区文学革命话语中尴尬的个人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