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世界因为它的复杂性和无序性,导致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各方面出现了各种不正常的表现。大学德育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受到网络的冲击后产生的问题,网络道德认知教育、情感培育、意志训练和行为矫正等应该成为大学德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简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的调查表明 ,目前学生 (尤其是大学生 ) ,是“网民”中最大的一个群体。在这个虚拟世界里 ,青年学生几乎忘记了现实世界 ,无所顾忌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 ,以最快捷高效的方式接触世界 ,获取信息。但是 ,也正由于这个虚拟世界的“自由”状态 ,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涣散性和不规范性。因此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特别在《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公布之后。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不高的原因 ,笔者以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种心理因素1、猎奇的心理。积极探索未知世界是青年人天然的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问题使然。因此,研究学生心理、采用心理应对策略是有效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具体应从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心理咨询的教育方式、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品德是由社会道德内化形成的个人稳定的道德行为取向。品德是由多种心理要素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系统,有关品德的心理结构的研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以现代系统科学为理论背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基础,探索性地提出一个大学生品德认知发展的心理机制模型,试图对品德心理系统的发展以及品德系统构成要素间的作用机制给出一种新的解释,进而为当代大学生优秀品德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有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有抑郁、孤独、自制力差等个性特质,有认知歪曲因素,也有社会压力过大、社会支持系统缺损等社会心理因素。综合考察成瘾的心理机制是成功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调查问卷.对6所高校的近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的性别差异显著;(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的城乡来源差异不显著;(3)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的文理科专业差异不显著;(4)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会因网络交往参与程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自我认知视角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成因包括经济状况、学校适应、学校关系、学习状况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划分为人际关系弱势、学习弱势、经济弱势和学校适应弱势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己”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已"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网络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诊断范畴.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应充分了解大学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心理原因和机制,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人将来的发展。文章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知偏差的表现等角度加以分析,并提出调整自我认知的方法和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正确面对自我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自编"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影响调查问卷"、UCLA孤独量表、Scheier and Carver修订的社交焦虑量表及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所高校的54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孤独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量表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程度与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对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负面影响程度有预测作用。进而提出了减轻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负面影响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学习是一种以社会规范为对象的价值习得过程。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的认识不同,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道德学习的实质、动力和条件作了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自我认知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制约着人格的形成、发展,在人格的实现中有着强大的动力功能。自我认知的全面、深刻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18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五个方面编写了调查问卷,以期更好地了解高职生自我认知情况,提出引导教育策略,促进学校更高效地开展学生自我认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是一个明显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环境,由于网络社会的特殊性,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其道德认知和情感表现出一些出新的特点,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本文参考了以往的有关研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揭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与情感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大学生道德认知的测量,主要采用确定问题测验(DIT)和道德判断测验(MJT);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倾向、政治倾向与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以及高校类型、课程经验和课外经验等高校因素;大学生道德认知与其他心理发展的关系,其与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同一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今后的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需着力于研究理念、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当代大学生们尽情地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出现。基于此,提出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功能与特点,对网络道德失范大学生实施网络心理教育的构想与尝试,以促使其尽快完善健康、健全的网络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18.
透过对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自我道德评价时存在的偏差现象的分析,认为其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道德教育的扭曲以及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的年龄时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围绕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的途径来进行,努力使大学生能进行正确、客观的自我道德评价,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网络道德异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利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和谐构建,从某些方面也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为了大学生能健康成才,必须要完善网络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基于此,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异化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素养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