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友     
<正>“水云间”词社,在选报社团前我并不知道学校还有这么一个大隐于世的社团。本来,“诵写讲”社团的老师希望我到他们的社团去,但当我看到词社时,我决定听从内心的选择。初来乍到的不安,面对新面孔时的彷徨,还有微妙的紧张和小心翼翼簇拥着我,让本来健谈的我一下子不知道说些什么。幸好,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与我有相同的爱好——诗词。  相似文献   

2.
<正>诗词千古传承,技法高妙无限。古典诗词,无数人写过,要真正写好,真的很难,出精品比新诗还难。我的观点是,欲成诗人,先作石匠。我的诗词启蒙非常早。自三四岁开始,家族中便有晚清秀才的祖辈教我背诵诗词;再大一些,教我作对联。我特别喜欢在卧室读诗词方面的书,常把每个朝代的作品各取一本,排放床上。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诗词培训,以前,因为经常参与网上学习和培训管理,在时间的逼迫下写些诗词来凑文章数,而当时我写诗词,完全是凭感觉去写,至于格律基本不了解。一提到写诗,首先想到的是新诗,格律诗似乎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记得一次在QQ群里看到别人在群里讨论“平平仄仄平”时,我在旁边看了半天,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经过培训,初步知道了格律,再返回来看以前写的诗,出律的非常多。  相似文献   

4.
山高水长     
恍惚之间,已历一载。犹记得当初被社长拉进輗軏诗词社时,我还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冷眼旁观者,抱着一种无谓的态度来看待四书五经。如今却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由衷地希望传统文化能继续绵延千载而不逝。  相似文献   

5.
副词虽然大都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份,语法特征较明显。但一般诗人在诗词创作时并不十分重视它的运用,然而在一代诗人毛泽东的笔下却得到了大量、广泛而又巧妙的运用。副词的表达效果、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能使写人叙事准确鲜明。状物抒情情景交融,言志说理理足志显,结句谋篇紧凑自然。绘景增色优美生动。展现其诗歌艺术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龙吟: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诗词中"情景反差"手法的运用,产生出怎样的效果?诗法指津古典诗词作品必然要描写人物各种各样的情感。欢乐与悲伤是人的感情中对立的两极。一般而言,欢乐明快的景色易使人宠辱皆忘、心旷神怡,而凄清冷寂的景色则常使人若有所失、黯然神伤。所以,在古典诗词创作中,作者常常是以乐景写欢乐之情,以哀景抒悲伤之感。然而,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有时是不以人的主观情感而转移的,因此,情与景常常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之中。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沤社是民国中期成立的词社,成员交游历时长、空间广。通过对沤社的交游考察发现,沤社是在清末民国与南北诗词社团交游中逐渐形成的,而且成为民国时期沟通南北社团及民国前后期词社的连接点;上海成为了民国时期结社重镇,改变了以往京都为唱和中心的"文学地图";诗词社员交游与结社的基础基于相似的文化与遗民背景,词社之间的交往,词学观念与创作均会相互影响。最后,由于社会传媒的发展,沤社成员又成为了《词学季刊》报刊词人群,完成了传统词社成员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8.
不久以前,接玄翁自晋南赐札,说《选集》将排印出版,内容包括《朱子仁说疏证》《诗经二千年》等,多篇论文和诗词百余首,希望我写序文,“冠诸拙集”。我复信,说一则以喜,一则以俱。喜,原因之一用不着说,是及见久已想望的一本书能够问世;这二是,如果遭命而竟能够写成序文,那就可以附驶尾以传。但是还有惧,是多年来懒散,学术荒落,面对《选集》的内容,有如站在数例的墙外,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家庙之美,百官之富,勉强写,敷衍几句,轻则不关痛痒,重则南辕北辙,那就有负玄翁的盛意了。写和不写,都有困难,左思右想,挤出一条…  相似文献   

9.
朱淑真诗词幽深凄苦的意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淑真是宋代名的女诗人、词人。朱淑真的诗词之所以令人读之断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能将孤寂愁绝的情怀寓于幽深凄苦的意境之中,给人以一种悲剧美。闺怨、春愁、别恨是唐宋诗词中的抒情主流,但大多出自男性诗词人之手,他们写女子伤春悲秋心态毕竟只能靠揣摩,比起女性诗词人来。就少了这份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诗、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此章写得情景交融,历来为论者所乐道。清代王夫之曾谈到此章诗,认为是“为乐景写哀,以衰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即我们现在所谓“反衬手法”。现代学者周振甫也曾在他的《诗词例话》中把此章作为反衬的例证之一。但我认为,此章诗并不是用了反衬手法。 显而易见,《采薇》诗中的戍卒并不是“急于回家而不顾雨雪忙着赶路”(见《诗词例话》),而是相反,“行道迟迟”,心情并不是“愉快  相似文献   

11.
心灵写诗     
A 曾经是一个少年“诗人” 小时候的我应该算是一个少年“诗人”。 现在常常有朋友认为我搞教育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其实,虽然我父亲在教育局工作,母亲在小学教书,但我小时候从没有做过“教师梦”,而整天做的是“文学梦”。 我刚读小学便遇上“文革”,几乎所有文学名著都成了“封资修”,一本薄薄的《毛主席诗词》成为我惟一的文学启蒙读物。我不但能将所有已发表的毛主席诗词倒背如流,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写出一首首“革命诗词”。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欢庆党的“九大”召开,我写了一首《卜算子·庆九大》:“红日出东方,战旗映彩霞…  相似文献   

12.
“瘦”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字眼。“瘦”或用于绘景状物,或用于写人,增添了诗的内蕴与情致,别有一种动人的美。下面结合具体的诗词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诗词是不会消亡的,即今旧体诗词其富生命力的名句也有如“种子”,将一代一代地“种在心田”。“我”(刘章)的走入诗界即得益于古诗句的薰陶。相比旧体诗词,新诗缺少“规矩”和“共同审美标准”。继承和发展旧体诗的传统,是发展新诗的一条“康庄大道”。“我”写了四十多年诗,新诗极少被引用,而一些讲究形式和声韵的山水诗句却经常被文友引用,即可为证。当然也要坚持追求诗意为第一原则,不可“因声律伤诗”。  相似文献   

14.
一般说来,白话文写得好一些的人,他对各种流派的白话文,也就能理解得多一些;白话诗写得好一些的人,他对各种流派的白话诗也就理解得好一些。不可能设想:一个白话文和白话诗也写不通的人,而可以要求他对白话诗、文的范文分析得头头是道。以此类推,要学习旧体诗词,也就必须写会旧体诗词,而且还必须写得比较好。只有这样,自己对创作的甘苦有了一些体会,才能对古人的杰作体会得更深刻一些。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曾经给我写过这样一首诗:"知君小说入千家,不料诗词亦可夸。自是多才多艺手,砚池飞墨笔生花。"我和姚老认识时间并不长,姚老对一个陌生的晚辈能给予如此慷慨夸奖,使我心里既沾沾自喜,又不胜惶惶。后来听老朋友画家杨吉魁说,  相似文献   

16.
We动漫社     
杨璞:我万分想加入we动漫社!希望你们一定接纳我!还有是不是只有加入we动漫社,才有机会在《时代教育》上刊登自己的作品呢?we动漫社:欢迎你的加入!其实只要你报了名,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把自己视为we动漫社的人了。因为目前社员的队伍日渐壮大——已达80多人!所以优先选登社员的作品。小文:上次你们把我的名字和Noyes写反了。we动漫社:(脸红、淌汗中……)请原谅,下次一定不会出错!  相似文献   

17.
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的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研究文学史上诗与歌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古典诗词在现代配乐演唱,主要有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三种类型,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主要不是以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先决条件,古今情感的共通性以及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更具特殊意义。我们不应照搬诗词的评判标准评价歌词,而必须更多地考虑到它的两栖性特点。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并不意味着最终导致一种新诗体的产生,歌在今天真正摆脱了对文学的依附性而得以回归自身,这正是近二十年来诗与歌此消彼长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诗词是不会消亡的,即令旧体诗词其富生命力的名句也有如"种子",将一代一代地"种在心田"."我"(刘章)的走入诗界即得益于古诗句的薰陶.相比旧体诗词,新诗缺少"规矩"和"共同审美标准".继承和发展旧体诗的传统,是发展新诗的一条"康庄大道"."我"写了四十多年诗,新诗极少被人引用,而一些讲究形式和声韵的山水诗句却经常被文友引用,即可为证.当然也要坚持追求诗意为第一原则,不可"因声律伤诗".  相似文献   

19.
刘连山 《学语文》2005,(4):19-19
诗词教学中只理解几个重点句,只抓住一两个知识点。记忆几首诗词只为应付考试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三方面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再次成长     
在我看来,如果把“文学社”比作大家闺秀的话,那“诗词社”就是小家碧玉了。她透露出来的清新、秀丽的气息深深吸引了我。她带我品评先贤名人的作品,教会我琴、棋、书、画的派别,使我体味古典文化的韵味,感受漫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不朽魅力。在这里,我经受了洗礼,在这里,我再一次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