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埃及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中,除了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形象,引人注目的当属国王法老,其他还有王室贵族、祭司、官吏、军官、士兵等,他们多以木雕、石雕、石刻等文物形式展现,栩栩如生,共同构成了古埃及社会的群像,从中可以瞭望到古埃及社会组织结构和各阶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2.
没有人知道人类首先剃胡须的确切日子,但事实上,古埃及最初一些王朝的建筑遗迹上却描绘有刮净脸面的人。这可表明,刮须修面至少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悠久年代。尽管在远古年代刮脸刀具已为人所知,但古老世界的许多部族如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闪米特人(即现代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依然蓄有细心予以梳洗修剪的胡髭。犹太人,尤其是拿撒勒人把胡须视为对神的亵渎行为。阿拉伯人则割去别人的胡须以表示自己的怒恨和敌意。目前,阿拉伯人一般沿循土耳其风俗,刮去胡须而蓄唇髭。古代希腊人,习惯刮去唇上胡髭,从当年一些画像上可以看到这种特征。尔后,希腊又蓄起唇髭和络腮胡子,并视其为男子汉和力量的标志。在亚历山大大帝年代,剃刀已推广使用,当时一些哲学家,年长者仍蓄留胡须,并将胡须看成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3.
王冠史话     
人们将头饰作为王权象征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那时,在古老的尼罗河流域并存着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为了显示权力、尊严及对保护神的敬仰,上埃及国王戴着白色高顶头饰。埃及统一后,国王号称“上下埃及之王”,同时将两种王饰合为一体,也许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王冠了。但是,真正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头盔形和环箍形王冠。它们的雏形源于波斯帝国和亚美尼亚的君主所戴的王冠,这种王冠刚劲挺拔,下面环绕着一个代表等级的白蓝两色交织的宽大环箍。随着时间的流逝,环箍逐渐被视为王权的象征而单独佩戴了。到…  相似文献   

4.
衣领史话     
衣领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才成为衣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希腊人或古罗马人的衣服不曾有过衣领。衣领与颈饰有渊源关系。古埃及人的颈饰意味着官衔的高低,主要是埃及高级官吏职位的标志。颈饰上有条纹,从条纹的颜色上能看出戴颈饰者所任的职位。戴红色条纹颈饰的是军官,戴蓝色条纹颈饰的则为收税官。真正的衣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并作为  相似文献   

5.
法老的饰物     
正古埃及国王法老留下的遗产中,有许许多多引人注目的精美饰物,诸如王冠、耳环、手镯、胸饰等等,这些饰物多由黄金、玉石制成,刻有器物、动物、花卉、人物、神灵,其造型独特、设计精美,寓意深刻。欣赏古埃及法老的饰物,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埃及的工艺艺术的精美绝伦,还可以管窥到古埃及文明的一斑,了解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念和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6.
胡子趣谈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常常赋予胡子种种不同的意义。在中古时期的一些阿拉伯人部落里,男人们是从不剃胡子的,因而一张张男人的脸就活象一片片黑压压的乌云。不过,如果两个部落交恶开战,那么败方首领就得割下自己的胡子交给胜方以表示认输投降。再英勇的头头为了使自己的“臣民”免遭对方杀戮,也不得不“忍痛割胡”——这是一种多么惊心动魄的奇耻大辱啊! 有趣的是,在今天,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的监狱保持有这种规矩:囚犯一进班房,先得被剃尽胡子。当然,这光溜溜的下巴本身就是对囚犯的一次严重警告。不过,世界上也有不少民族  相似文献   

7.
珍闻集     
四千五百年以来,巨大的狮身人面像一直守卫在埃及吉萨的金字塔近旁,它下巴上留着一簇十四英尺长的石灰石胡须。然而,几个世纪过去了,不知是什么力量为这座谜一般的纪念像刮了脸修了面。为此,埃及一些权威人士打算把狮身人面像恢复成原来蓄有胡须的样子。他们的兴趣并非仅仅是打扮打扮。由于多少世纪以来的风吹雨打,高达十六英尺的雕像的颈部受到严重侵蚀,即使发生轻微的地震,也会导致重九百六十五吨的头像滚落下来。文化部长穆罕默德·拉德温说,“为了避免石像进一步遭到侵蚀,并支住头部,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胡须重新安上。”据悉,原有的胡须只剩下了百分之十五,大部分保存在开罗  相似文献   

8.
手套史趣     
手套史趣手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用于保护手的物品,而且曾经是古代君主显示权威和尊严的饰物。如在古埃及一些国王陵墓里,残存的帝王服饰中就有手套。最早记载手套的是荷马的古诗《奥德赛》:尤利西斯回到父亲拉厄耳忒斯那里时,看见父亲手上戴着很厚的手套正...  相似文献   

9.
古埃及人笃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够复活,直至永生。这种观念深刻地反映在埃及一则古老动人的传说之中。相传古代埃及有一位英雄叫奥西里斯,他是天神与地神的儿子,也是埃及人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埃及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奥西里斯有个弟弟叫塞特,他嫉恨哥哥的威望与地位,想害死哥哥以夺取王位。塞特想出了这样一个诡计:他请奥西里斯和许多人来赴宴,席间,他搬出一只华丽无比的箱子,说谁能够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很多客人都试过了,但都不合适。轮到奥西里斯时,他刚躺进去,塞特就盖上箱盖,加以重锁,把…  相似文献   

10.
法老的用具     
正古埃及国王法老留下的遗产中,有种类繁多、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的用具,诸如卧榻、箱子、拐杖、枕头、椅子、扇子、宝座、香水器皿等等,这些用具件件都可谓精美的艺术品,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皇帝”是禁忌吗?英国学者弗雷泽在《金枝》中列举古代世界各地“禁忌的人”,包括:神圣者一国王、酋长、祭司,不洁者——月经初潮的女孩、产妇、寡妇、鳏夫、兵士、杀人者、悼亡者,以及所有接触过死亡者的人。国君是“真命天子”,在他身边的大臣经常会提心掉胆,总认为随时会有危险的事情发生,所谓“伴君如伴虎”。根据史书记载“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七大奇观,是指古代世界上七个人工建造的巨大而杰出的物体,是由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在公元前2世纪评议出来的,所以又称古代世界七大奇观。后来流传中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观说法不一,但是最为人们公认的奇观为以下七个:1埃及的金字塔这是古代奇观中的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为古埃及国王和王后的陵墓。最有名的三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至2500年。最大的金字塔是埃及第四王朝国王胡夫的“大金字塔”,四边形底座每边长230米,塔高147米。2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据传是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撤二世在公元前605至56…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是非常讲究结婚服饰礼仪的。朝鲜新娘不但要穿质地最好、款式最新的的红裙子,而且必须戴一顶用各种鲜花缀成的花冠。所以,朝鲜人称新娘为“花冠新娘”。印度新娘在茉莉花和玫瑰花水中洗浴之后,全身要擦上姜黄粉,额心要点上鲜红的吉祥点,眼睛及眉毛要用颜料细心描绘,然后戴上镶有宝石的鼻环和耳环。她们还应将秀发梳成一条大辫子,插上金盏花和茉莉花,手臂涂上檀香膏,并在两臂各戴上二十一只手镯。最后,披上五彩缤纷的“沙丽”。日本人则把新娘叫做“花嫁”。在结婚那天,除了须穿上一件华美的和服、手执一把折扇外…  相似文献   

14.
理发馆门前固定有红蓝白三色的圆柱形招牌在转动,那样子非常漂亮,引人注目。那么,为什么理发馆门前要立这样的招牌呢?昔日西洋的理发馆,除了给顾客理发、刮胡须和修指甲外,还管放血(身体受伤时,放淤血)、拔牙、切肿疮。所以理发馆也是一种医院,理发师同时也是外科医生。在200年前,人们相信放血能治病,理发师给顾客放血时,让患者抓住一根柱子。理发馆经常准备些柱子和绷带,把绷带缠在柱子上立在店的门前备用。后来演变成在门前立个涂上红白两色的圆形柱  相似文献   

15.
哜啜侃啤酒     
酒类素以陈酿为佳,唯有啤酒是个例外,越是新鲜越觉适口。倘使一不清凉,二无泡沫,再用粗制的杯碗,喝下去也就无法品尝啤酒的独有风味了。啤酒,始于何时何地,其说不一。有史书载,古代巴比伦的勇士,条顿族战将,在他们出征时除了披挂赤帻铜冠金钱玉斧而外,还要带上满斛啤酒。又云,古代亚洲的亚述国,最早用大麦酿酒,做祭祀和供国王饮用。还说,古埃及女王曾经用新鲜的啤酒净面化妆,如果当时确有此事,那么距今恐怕已有4000年之久了。另说,公元前一世纪,巴比伦人已掌握了用大麦酿啤酒的工艺技术。史传,巴比伦国王哈莫拉比还曾撰写过一本《啤酒酿造法…  相似文献   

16.
玫雅 《世界文化》2005,(9):16-16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了车轮。他们很喜欢60这个数字,因为60很有用,又有很多因素。用来进行基本运算或做生意都很方便。布拉克斯玛(Mary Blocksma)的书《阅读数字》(Reading the Numbers)中提到,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这套60进位数字系统传到了古埃及,而古埃及人则用这套系统把圆分成360度。360度的圆对古埃及人来说非常好用。他们很喜欢正三角形,  相似文献   

17.
泰国玉佛寺     
曼谷有一座大皇宫,即曼谷王朝人代君王的王宫。九世国王(现国王)即位后,才将王宫迁至现在的集拉达官,但一些重大活动仍时常在大皇宫举行。宫中宝塔林立,金碧辉煌;建筑雄伟,各具匠心。在』急面积约218400平方米的一方土地上,矗立着大小数十座造型各异的古今建筑,构成了一组典型的泰国风格的建筑群。其中,有一座为众多富丽堂皇的建筑簇拥着的宏伟壮观的殿堂,那就是玉佛寺。该寺始建于泰扎克里王朝(即曼谷正朝拉玛一世皇),至今已有200多年了。走进殿堂,正中央一座金光灿灿的高台上,神圣庄严地供奉着一尊翡翠碧玉佛,高既厘米…  相似文献   

18.
<正>雄伟的建筑、精美绝伦的艺术、璀璨辉煌的王朝文化,古埃及文明的一切莫不是建立在古埃及人民的辛勤劳动之上。在古埃及出土文物中,有许多展现古埃及人纺纱织布、酿酒、捕鱼、制作食品等日常劳作的场景。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可使我们从中瞭望到当时古埃及人的生活实况。  相似文献   

19.
戴庞海 《寻根》2004,(5):106-109
戴姓起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主要是在豫东的商丘市和民权、兰考一带。历史上,戴姓人才辈出,先后有《大戴礼记》的编撰者戴德、《小戴礼记》的编撰者戴圣,唐代名相戴胄、戴至德父子,清代学者戴震,以及南朝画家戴逵、明代画家戴进等名人。在当今中国的100个大姓中居第54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古埃及的绘画大多是在坟墓中发现,其载体为墓壁、木板、纸草、亚麻布等。正如王权、宗教祭祀是古埃及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古埃及绘画的题材也不例外,但也有反映大自然田园风光的内容,诸如植物、鸟兽、农耕、放牧等。1.亚麻布上的死者画像画中死者坐在贡台前面,头上画着堆得像山一样的香粒。这种画上图画的亚麻布,常常缝在木乃伊胸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