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军阀混战时期, 有一个著名的战例,即1930年5月初, 冯玉祥、阎锡山结成反蒋联盟,和蒋介石军队在河南南部展开中原大战。双方投  相似文献   

2.
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引诱和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中国现代史上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军阀大混战,史称中原大战。战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一方,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代表的反蒋军阀势力为另一方。双方军事力量势均力敌,雄踞关外的张学良倒向何方,对于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张学良就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最后张学良倾向中央,出兵入关助蒋,促进了阎冯反蒋势力的瓦解和战争的失败。本文试图对蒋介石是如何诱惑和争取张学良的作一探讨。一中原大战实质是1930年以前各派军阀反蒋战争的继续。众所周知,自1927年4月反动的蒋家王朝建立后,由于蒋介石的“削藩”政策和独裁政治的实施,使国民党内各派军  相似文献   

3.
1930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巨,死伤最多的一次新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爆发,拥有东北四省地盘和数十万大军的张学良成为时局中的中心人物。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巧电”,表示支持蒋介石,令东北军人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避免了新的军阀混战,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张学良也由此登上了政治生涯的巅峰。  相似文献   

4.
在阎锡山和蒋介石接收平津到中原大站期间的相互利用与斗争中,冯玉祥的首要目标一直都是反蒋,每一次都拥阎为首领,而每一次都是阎出卖或生视不理而失败。阎锡山最擅长“骑墙”,在冯与蒋之间寻求势力均衡,两连获利,典型的商人性格。蒋介石则是真正的权谋家,较之阁、冯更有手腕。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2007,(20)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阎锡山、冯玉祥结成联盟,发动中原大战,计划在冀、豫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便歼灭驻豫的蒋介石的军队。计划天衣无缝,但谁也没想到,冯玉祥的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将"沁阳"写成了"泌阳"。  相似文献   

6.
佚名 《高中生》2008,(11):54-54
1930年5月,蒋介石同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南部进行了中原大战,双方使用的兵力都超过百万。当时,冯、阎为了联合讨蒋,双方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全歼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不巧中间出了偏差,冯玉祥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政府蒋介石之间既有相互斗争的一面,又有统一合作的一面。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不仅为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献计献策─—团结抗日,共同御侮;而且反对“华北自治”,劝止调停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一切无疑对稳定局势、增进民族团结意识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犤活动目标犦1.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语文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4.教育学生从各个方面为规范用字做努力,培养他们净化祖国语言文字的社会责任感。犤活动过程犦一、故事激趣,提示主题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错别字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展开了一场“中原大战”,主战场在河南泌阳。战争刚开始时,冯、阎占了上风。为了能取得绝对的胜利,冯玉祥给阎锡山发了一封求援电报。但他的作战参谋在电报中…  相似文献   

9.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经过党内的反复争斗,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新军阀获得了“统一”。同年4月,举行了“二期北伐”,迫使奉张军队退回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仅隔三个月,国民党新军阀各派之间又发  相似文献   

10.
正1930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大战中原。冯、阎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军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集中兵力歼灭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在拟定作战命令时,竟错把"沁阳"写成了"泌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千里。这样一来,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反而使冯、阎联军处处被动挨打,最终导致冯、阎联军的战败,并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11.
杨杰是我国享有国际声誉的军事理论家及兵学权威,著有一百多万字的军事论著,当过国民党蒋介石的总参谋长、陆军大学校长、教育长、特命驻苏全权大使等职,陆军上将头衔.曾带兵参加过北伐、中原大战等战役,被斯大林赞誉为“军事战略家”、“蒋介石的智囊”,为蒋介石打下一统天下立过汗马功劳,但却最终死在蒋介石的手里.  相似文献   

12.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西北军各部及其他杂牌军纷纷退入山西并避居晋南各地,时称“客军入晋”现象。次年,晋陕各地久旱无雨,百姓期盼如焚,而“避难”晋城县的军阀孙殿英乃因应当地民间习俗于8月初两次率众“祈雨”,“甘霖竟沛然而降”。通常情况下,民间遇及旱灾,地方主持祈雨之人要么是乡绅之首,要么是地方政要,而孙殿英作为外籍军阀却能在阎锡山统治已久的山西境内上演此幕,其势绝非一般。透过祈雨事件本身,其背后隐含的基本信息则是“客军入晋”对整个晋南社会及百姓民生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31年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因战事失利下野,远走大连,山西此前的社会建设成果也因战争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这个非常时期,徐永昌上任成为山西省政府主席,对山西进行了治理。通过查禁烟毒、提倡国货、发展教育等一系列措施使社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其治晋思想为山西此后的省政建设和阎锡山复出重主晋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反对帝国主义大战大会的战斗活动一九三三年一月,鲁迅参加宋庆龄主持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当时一个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保障人权而努力的人民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不但直接援助了许多在蒋介石狱中的革命者,使他们得到辩护或释放,而且对蒋介石的反动恐怖统治作了严厉的抨击。”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一九二七年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战争,在全国各地狠毒地残杀革命战士、工农大众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国民党又先后成立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在讲述“东北易帜”影响时写到:“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要加上“形式上”三字?理由有四: 一、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有蒋派、汪派、桂系等等。二、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派新军阀盘踞一方,混战不断,先后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  相似文献   

16.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 192 8年 6月主政东北到 1936年 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在短短不到九年的政治生涯中 ,他实行东北易帜、平熄中原大战 ,历经九一八事变、发动西安事变 ,这一切 ,既有利国利民的明智之举 ,又有遭人唾骂的荒唐行为。这一切 ,均与蒋介石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新军阀混战中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复杂关系,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一个特殊方面.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拉拢,基本上达到了战胜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各派,强化对东北集团渗透和控制的目的.同时,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有限支持,使其成为国内政治军事斗争中最大的赢家,对冯玉祥、阎锡山的处理留有余地,使国民党内各派纷争的格局得以保持,对其后国内政治局势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15,(4):34-38
中原大战之后,李烈钧对蒋介石及其政府非常不满,认为国民党内部的分裂责任主要在蒋介石,故支持冯玉祥在北方倒蒋。长城抗战之后,李烈钧对抗日有了新认识,认为抗日救国惟有团结在蒋介石周围方有希望,而冯玉祥却仍力谋倒蒋。对于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抗战,李烈钧一方面予以支持,一方面对政府表示理解,从整个局势出发,还是力劝冯玉祥下野南行与蒋介石合作,这才是李烈钧的基本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19.
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中原大战,雄踞东北的张学良的地位举足轻重。张学良的入关,对中原大战中蒋方的获胜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张学良的入关,与“九一八”事变亦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中共、日本、蒋介石集团三种力量,为了山西的"存在",经过权衡利弊,阎锡山最终选择了联共抗日的道路.联共抗日是阎锡山抗战的一个特点,本文就其形成原因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